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THE ESSENTIAL TENSION Selected Studies in Scientific Tradition and Change)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科普读物,科学史话,
品牌: 托马斯·库恩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77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301068669
·条形码:978730106866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
·外文书名:THE ESSENTIAL TENSION Selected Studies in Scientific Tradition and Change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主要探讨的问题是科学史同哲学的关系。在这其中作者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基本观念的再调整要求历史学家再现过去,或者反过来说要求从过去发展到现在。作者通过对近代物理学、数学等领域的研究,对能量守衡观念的发展、测量在现代科学中的作用的分析来证明 自己的观点;科学发展有其内部的动力,科学革命有内在的逻辑。而这一点正是科学史家和哲学家应该互得裨益的地方。
作者简介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1922年7月18日-1996年6月17日),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代表作为《哥白尼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结构》。
其中《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是其最有名的著作,它为当代的科学思想研究建立了一个广为人知的讨论基础;不论是赞成或是批评,因此可以说是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史及科学哲学家,其著作也被引用到科学史之外的其他广泛领域中。纽约时报认为,因为库恩的这本著作,让范式(paradigm,中国大陆译法;台湾译作典范)这个词汇变成当代最常出现的词汇之一。
[编辑本段]范式转移
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托马斯·库恩这部《科学革命的结构》里。这个名词用来描述在科学范畴里,一种在基本理论上从根本假设的改变。这种改变,后来亦被应用于各种其他学科方面的巨大转变。例如:在香港的教育学课程里,学生都要在毕业前写一篇短文,讲述个人对于资讯科技对教育所带来的范式转移。
[编辑本段]著作
团队教练
1.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1957
2.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
3.The Essential Tension: Selected Studies in Scientific Tradition and Change,1977
4.Black-Body Theory and the Quantum Discontinuity,1987
5.The Road Since Structure: Philosophical Essays,2000
编辑推荐《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是当代科学史大师托马斯·库恩的一本论文精选集。
目录
《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总序
序言
一、编史学研究
第一章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关系
第二章 物理学发展中的原因概念
第三章 物理科学发展中的数学传统与实验传统
第四章 能量守恒作为同时发现的一例
第五章 科学史
第六章 历史和科学史的关系
二、元历史研究
第七章 科学发现的历史结构
第八章 测量在现代物理科学中的作用
第九章 必要的张力:科学研究的传统和创新
第十章 思想实验的作用
第十一章 发现的逻辑还是研究的心理学
第十二章 对范式的再思考
第十三章 客观性、价值判断和理论选择
第十四章 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
索引
译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虽然几年来我一直在考虑出版一本论文选集,但如果不是法兰克福的萨冈普出版社来函请求把我的几篇文章的德文译稿汇编成集,这一想法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对他们原来的目录和由我授权但又无法完全由我支配的译文,我都有保留意见。但是当一位富有魅力的德国客人同意负起重新编一本德文选集的责任时,我的疑虑全告消失了。此后他成了我的朋友。他就是洛伦兹·克鲁格,比莱菲德大学的哲学教授。我们二人密切和谐地合作,挑选安排了选集的内容。而且,他还说服我准备了一篇专门的序言,以说明这些论文同我那部较著名的著作之间的关系,有的是作为后者的准
文摘培根科学的出现
现在我转而谈到另一组研究领域的出现,我还是从提一个问题开始,这个问题在标准历史文献中都有许多混乱思想和不同意见。17世纪实验运动的新东西(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某些历史学家坚持说,把科学植根于那些通过感官而获得的信息,这个思想就是新东西。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相信,科学结论可以从公理化的最初原理推导出来,直到文艺复兴末期,人们才能充分摆脱他的权威影响,而去直接研究自然而不再沉埋于书本。然而,17世纪修辞学的这种残余影响是荒谬的。其实亚里士多德在其方法论著作的许多段落中,就一再坚持科
学家需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其坚决程度并不次于培根著作。兰道尔和克隆比曾经离析和研究一个重要的中世纪方法论传统,根据这个传统,从13世纪到17世纪逐渐形成一些规则,要求从观察和实验中得出正确结论。[10]笛卡儿的《原理》(Regulae)和培根的《新工具》(New Organon)受此传统的影响很大。在当时科学革命期间,一种经验的科学哲学已经不是什么新东西了。
另一些历史学家指出,尽管人们以前也深感到需要观察与实验,可是他们在17世纪却远比以前更经常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这个概括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忽略了以前的实验形式与新实验形式之间重要的本质区别。
后记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1922—1996)是20世纪杰出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他是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转向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科学哲学近年来的诠释学转向的先驱。
库恩于1943年以优异成绩获哈佛大学理学士学位,1949年获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仍留在哈佛从事研究和教学,直到1956年。在1950到1951年间,他发表了物理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论文。以后他的兴趣转向科学史。在这方面,他深受柯瓦雷(A.Koyr6)和弗莱克(L.Fleck)的影响。在哈佛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