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自序(中国文库)

分類: 图书,传记,学者,哲学,
品牌: 冯友兰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47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010069111
·条形码:978701006911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文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三松堂自序》是冯友兰先生的回忆录,是冯友兰先生的自传。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自己体系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学者。
作者简介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家,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三松堂自序》作者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一九一八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一九二○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师从杜威、伍德布里奇等名师,一九二四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菩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他毕生的事业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
目录
自序这自序
一社会
第一章清末帝制时期
第二章民国时期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二哲学
第四章20年代
第五章30年代
第六章40年代
第七章50年代及以后
三大学
第八章北京大学
第九章清华大学
第十章西南联合大学
四展望
第十一章明志
附录
冯友兰先生年谱简编
《三松堂自序》第二次校勘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古之作者,于其主要著作完成之后,每别作一篇,述先世,叙经历,发凡例,明指意,附于书尾,如《史记》之《太史公自序》,《汉书》之《叙传》,《论衡》之《自纪》,皆其例也。其意盖欲使后之读其书者,知其人,论其世,更易知其书短长之所在,得失之所由。传统体例,有足多者。
本书所及之时代,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之时代,其波澜之壮阔,变化之奇诡,为前史所未有。书于其间,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都凡四部分:曰“社会”,志环境也;曰“哲学”,明专业也;曰“大学”,论教育也
文摘因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教师们的生活也是很困难的。一个月的工资加到几百万,不到半个月就完了。教师们多是靠兼职兼薪,以为贴补。大多数的人是卖文,向报刊投稿,得一点稿费。能作古文的人,向当地富贵人家作“谀墓”之文,这样的生意最好,因为可以得实物报酬。到了抗战末期,联大一部分教授组织了一个卖文卖字的会。说是要卖字,闻一多还给我刻了两个大图章,以备使用。不过还没有开张,日本就投降了,我的图章始终没有用上。到1946年我们将要离开昆明的时候,教师们大都把原来从北方带来的东西在街头拍卖了。家属们坐在街头摆地摊,占了很大一块地方,持续几个星期之久。
我家先住在龙头村的村子里,后来搬到一个旧庙里,那座庙修在村边的小土山上,已经没有神像了。这座庙有两层院子,后一层是龙泉镇镇公所,前一层的北房是一个公司的仓库,东厢住一对德国犹太人夫妇,据说男的原是德国外交部官员,被希特勒赶出来的。我家住在西边厢房里。旁边是个小学,叔明一度在院里设了一个油锅炸麻花,学生下课了就来买麻花吃。
后记本次再版的《三松堂自序》,1984年由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由人民出版社重新校勘发行。时隔近十年,大师之风犹存,学术之魂常新,故我们征得作者家属的同意,征考原典,反复校正,对第二次校勘的《三松堂自序》再做修订,并新增了三幅作者当年工作学习的照片,很有纪念意义。
冯先生讲,“做一点带有创作性东西,最容易觉得累。无论是写一篇文章或写一幅字,都要集中全部精神才能做得出来。这些东西,可能无关宏旨,但都需要用全副的生命去做,至于传世之作那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的工作,但求不负先生的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