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访书记(中国文库)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谢国桢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3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108027948
·条形码:978710802794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文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该书内容简介与评价,在当代所起的作用以及研究的价值,自己对该书的情感等,从中可学到作者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同时获取不少的信息。对于文史研究者、爱好者来说,是有着很可贵的学术意义的。
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明清史和目录学专家,一生爱书成癖,曾利用外出或会议空隙,至江、浙及成都各地图书馆浏览一些流传很少但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并一一作了读书笔记。笔记内容涉及作者介绍、版本情况,该书内容简介与评价,在当代所起的作用以及研究的价值,自己对该书的情感等,从中可学到作者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同时获取不少的信息。对于文史研究者、爱好者来说,是有着很可贵的学术意义的。
作者简介谢国桢(1901~1982),河南安阳人,明清史专家及版本,目录学家,曾任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回忆瓜蒂龛主谢国桢教授(代序)
小引
江、浙、成都访书观感
一、南京图书馆藏书
《诗集传》
《道听录》
《圣朝破邪集》
《金薯传习录》
《威凤堂偶录》
《白耷山人全集》
《池上草》
《辽左见闻录》
《明初伏莽志》
《小蓬莱阁金石目》
《惧谋录》
“颐素堂丛书”
《吴门岁华纪丽》
二、扬州图书馆藏书
《东洲几上语》
《通鉴续编》
《明珰彰瘅录》
《十可篇》
《青莲阁集》
《章大力稿》
《影园诗稿》
《缶林文集》
《孟晋斋文钞》
《扬州休园志》
《鸿爪录》
三、苏州图书馆、苏州博物馆、苏州元和顾鹤逸藏书
苏州图书馆藏书
《孝经音义》
《论语音义》
《孟子音义》
《杜陵诗史》
《傅与砺诗法》
《杨文懿公集》
《香泉志》
《十二家唐诗类选》
《浙江东山志》
《皇明留台奏议》
《考盘集》
《复宿山房集》
《蕉窗九录》
《谢耳伯先生初集》《全集》
《湖隐外史》
《花史左编》
《古今振雅云笺》
《天主圣教圣人行实》
《吴骚二集》
《灵岩纪略》外编
《追维往事录》
《卧龙山人集》
《怀旧集》
《朝野纪闻》
《启祯两朝实录汇编》
《古今释疑》
《苏州织造局志》
《闲止书堂集钞》
《畏垒山人诗》
《陶晚闻末刻稿》
《横山志略》
《未刻谈往》
《吴群甫里诗编》
《书钞阁题跋》
《眉渌楼词》
《梵麓山房笔记》
《雪烦山房日记》
《秣营琐记》
《曼陀罗馆诗》
《楚游寓目编》
《懋华盦遗文》《存诗》
《香山小志》
苏州博物馆藏书
《磷血丛钞》
《畊心农话》
苏州元和顾鹤逸藏书
《骆宾王集》
四、常熟图书馆藏书
五、上海图书馆藏书
六、浙江省图书馆藏书
七、宁波天一阁文物保存所藏书
八、四川省图书馆藏书
九、瓜蒂庵自藏书
附录 怀念我的父亲
编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老友谢刚主先生逝世,忽将两周年。其女纪青同志正为蒐辑遗文,时有往还。回忆往事,弥增感悼!
1931年夏我上燕京大学研究院肄业,有时即至北平图书馆阅书,由王以中先生之介得识先生及向达、贺昌群、刘节、赵万里、胡文玉诸先生,相谈甚得,从目录版本、金石文字,舆图水利,导牖闻见,获益良多。
一日先生以购得吴意斋所题彝器屏幅,约往赏鉴,时居小水车胡同。意斋以篆题器名,行书考识,许余移录以归。抗战中余返上海,未几先生亦来沪上。先生与合众图书馆创办人张菊生、叶揆初诸老,并有姻世之谊,遂即常做我馆座上客。叶揆老原藏有杨秋室评校((鲒琦亭集》一书,先生因此书对晚明史关系重要,特乞传录。在增订(《晚明史籍考》中当言及之。当时先生在大中银行司笔札,暇则阅市,时有所获,余则主持合众图书馆,琐事鞅掌,疏于酬酢。每闻良朋异书之访获,有不胜艳羡之感。
先生既撰((晚明史籍考》,继有《丛书考》之作,已成百数十种。南北迢递,初无知也。建国后我馆有《中国丛书综录》之辑。承以所著((丛书考))寄示,提供参考,俱见其热爱社会主义,事无大小,力所能及者,均予支持,其风义之高,令人钦敬。
文摘一、南京图书馆藏书
南宋大字本《诗集传》二十卷
南京图书馆藏,南宋刻本
宋朱熹集传。按是书为南宋刻大字本,每半页七行,行十五字,注同。白口,上有大/J、字数,下有刻工姓名,白麻纸印,纸白版新,大字悦目,为海宁吴骞旧藏,后有吴骞拜经楼识。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志》俱作诗集传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此书自元延祐定科举法,因以取士,遂有元延祐占重刻本,流传至广,坊间翻刻本始多,并二十卷为八卷,并删去诗序辨说不载,已失其原书面貌,书为宋刊,极为可珍。清杨绍和著《楹书偶录》经部记其海源阁所藏善本,载有元延韦占重刊本,认为罕见之秘,其实阁中仍藏有南宋刻原本,未经注意。以寻常明刻之本视之,民国初年海源阁藏书散出,经徐森玉先生鉴定,确为宋刻麻纸精印之本,乃收归于南京图书馆。
后记谢国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明清史和目录学专家。本书乃是他生前最后的一部著作。谢老一生喜读书,喜购书,不管是外出讲学还是参加会议,每到一地,稍有空闲,定到当地的图书馆、书肆去翻阅、浏览新书、旧书,尤其是访求善本书、孤本书的情趣,直至弥留,曾无稍减。谢老不但爱看书,而且勤于笔记。他的笔记,虽不系统,也难于全面,但零星拈来,却别具一格。本书所录,都是他耄耋之年,不惮劳苦,利用外出或会间空隙,书海拾珍,积累起来的读书笔记。
谢老风趣地自喻“爱书成癖”,勤于访书,往往是见到一本好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匆匆留笔,惟恐遗漏。所访之书,虽非各图书馆的全部善本珍藏,但大多是流传很少,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其中有公认的名著古本,也有名不见经传人物的作品,还有从未刻印过的手稿或钞本,在这些少见的书籍中,有的曾是馆藏有年,蛛网尘封,不曾为人问津;有的则是图书馆的同志从造纸炉口里抢救回来的。谢老满怀激情,把这些珍藏古本的面目记录下来,献给读者,并记下了一些爱书的动人事迹,堪称是学术上的义举。
谢老访书,文史哲经,天文地理,风俗人情,医理科技,无所不有,内容十分广泛。按照作者生前的意愿,为了便于索阅,以图书馆藏书为别,再按时代顺序予以调整,计有:南京图书馆、扬州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常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图书馆等处。作者并为天一阁的历史和藏书特意写了“小记”。
另外,谢老在成都访书也有收获,并写有《锦城访书记》,这里把成都访书,连同谢老本人“瓜蒂盒自藏书”的笔记,一并收进书中,略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