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术

分類: 图书,体育,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中国武术,太极武术,
品牌: 顾留馨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页码:49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44419819/9787544419819
·条形码:978754441981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太极拳术》阐述了太极拳的健身和防治疾病功能,锻炼要领,图解、起源、演变和发展,是作者集一生精力著写而成,极具权威性。
编辑推荐《太极拳术》共十章分四部分:第一、二章从生理上阐明太极拳对促进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积极意义,并指出医治某些慢性病的特殊疗效;第三、四、五章是叙述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领,使能正确地有效地进行锻炼;第六、七、八章是练习杨式太极拳的详细图解,作用图解,推手图解。旨在深入挖掘锻炼经验、用劲要点和技击方法。第九、十章是概述太极拳各流派的演变、发展及其有关资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太极拳的健身和防治疾病功能
第二章太极拳的腹式深呼吸运动
第三章太极拳的锻炼要领
第四章太极拳对身体各部姿势的要求
第五章太极拳整体动作中的若干要点
第六章杨式太极拳图解
一、杨式太极拳简介
二、杨式太极拳基本姿势
三、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表
四、关于图解的几点说明
五、杨式太极拳图解
第七章杨式太极拳拳势作用图解
第八章杨式太极拳推手图解
一、推手概述
二、推手预习单练图解
三、棚、按、挤推手图解
四、大推手图解
第九章太极拳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一、关于太极拳起源的几种说法
二、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三、陈氏太极拳的五大特点
四、太极拳各流派的出现及其发展
五、各流派的代表人物
第十章附录
一、张三丰及所谓著有《太极拳论》
二、内家拳家张松溪和王征南的生平
三、王宗岳与太极拳
四、陈鑫关于太极拳论著摘录
五、明戚继光《拳经》及其,《拳法图》
后记
附:杨式太极拳路线示意图
……[看更多目录]
序言也许是这几年看过几部武打影片之故,寻访武林高手,心里免不了有几分神秘感。
顾留馨是上海体育科研所副所长,市武术协会主席。家住闹市,可我们去寻访时,偏巧到无锡的大箕山疗养去了,自古以来,武林高手总是与深山老林、名刹古庙有不解之缘。到大箕山去寻访顾留馨,心里的那种神秘感又加重了几分。
我们在无锡下车时,天色已晚。等我们租用一辆三轮摩托驶向郊野时,夜色就更加浓重了。
同行的是《中华武术》的一位老编辑。他一路上热心地给我讲述着顾留馨的身世和传闻。
“他是地下党员,用武术掩护过地下党的革命活动,解放初期当过上海黄浦区的第一任区长,做过越南胡志明主席的太极拳教师,许多领导同志跟他学过拳,对武术理论有研究……”
老革命,老武术家……光是这两个头衔就会使人想到许多传奇故事。而这些想象中的传奇故事,又使我们寻访的对象变得像这夜色中的太湖一样神秘莫测起来。
晚上八点多钟,几经打听,我们来到大箕山疗养院一幢楼房门前。
文摘太极拳的腹式深呼吸运动和含胸拔背的细致练法,对预防和治疗内脏器官、机能的各种慢性病,极有成效。
太极拳对腹部要求“松静”,“气沉丹田”,都是通过腹式深呼吸来实现的。“松静”是练太极拳的原则,对腹部特别提出“松静”的要求,是针对单纯强调“气沉丹田”,容易练成腹部过实。太极拳的腹式深呼吸运动有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顺呼吸即呼时小腹内收,吸时小腹外突;逆呼吸即呼时小腹外突,吸时小腹内收。小腹外突时即为“气沉丹田”。’因此,“气沉丹田”不是绝对化的。一呼一吸,总是“气沉丹田”与“气不沉丹田”交替进行的。不过有的是采用顺呼吸式,有的是采用逆呼吸式。太极拳论所说的“气宜鼓荡”,正是说明了“气沉丹田”不是绝对化的。
作为医疗性的太极拳,可采用自然呼吸,即只管动作姿势的正确性,呼吸任其自然。如果要讲究呼吸与动作配合,提高锻炼的效果,那么就应该采用顺呼吸或逆呼吸。但是,呼吸与动作配合的练习,应该在动作熟练以后,并且要强调自然,以免产生流弊。
腹式呼吸有助于润滑内肠和增强腹壁肌的韧性和弹性。腹部时松时紧地(紧时也要注意“松静”)运动着,用功日久,腹部逐渐充实圆满(不是膨胀饱满),富于韧性和弹性,可以增强抵抗力。
初学时只须注意放松腹部肌肉,到动作熟练些,也只须作“气沉丹田”,使小腹充实的想象。
后记1982年9月,父亲撰写的《太极拳术》一稿,经上海教育出版社精心锻造,得以问世。一本写拳技之术的专业书,前后发行30万册,实属罕见被誉为“先代薪火流传,近世拳技之珍”,深受太极拳爱好者喜爱。
父亲生于1908年,殁于1990年,是一位蜚声中外的太极拳专家,娴熟各式太极拳的技艺和技理,其著述的质量、内容与学术价值,是有目共睹的。他一生博采众长,重实用,斥花假,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讨太极拳术的真谛,引经据典,俯仰古今,为传统武术的兴旺发展,殚精竭虑,倾注大量心血。
父亲自幼酷爱武术,在中学读书时,就记录武术老师讲述的练拳体会。上世纪30年代,他习练杨、吴、陈式太极拳已有五个年头,曾参考众多太极拳书,写下《杨式太极拳精义》小册子,有理论和锻炼要令。挚友唐豪阅后备加赞赏,鼓励他若加以图解说明,会受读者欢迎,并承诺联系出版社发行此书,时隔不久,父亲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在救国会大旗下,他勇立潮头,激扬文字,为抗日军兴摇旗呐喊,遂无暇顾及此书进一步的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