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企业自动自发

分類: 图书,经济,综合,
品牌: 丁军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2287884
·条形码:978780228788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感恩企业自动自发》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智慧。感恩,让人拥有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谨慎的态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他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在生活实践中,生活又会适时地给予回报——感恩本身便是一种良性循环。
也许我们的每一份工作或每一种工作环境都无法尽善尽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如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热情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等等。心怀感恩的人,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善于化不利为有利,他为人处世时总是那么的乐观向上、敬业乐群,进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做公司需要的事,并最终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
作者简介丁军,中国实战管理培训专家,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婴贝儿健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山东卓越总裁俱乐部秘书长。作者多年任企业总经理和管理顾问,深谙人心向背决定企业成败的道理。其培训课程在帮助企业引导员工快乐、高效地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尤以“感恩”主题演讲为著。所服务企业内部无一不引发心态革命。曾受邀作为商界论坛的高校巡讲嘉宾。已出版著作《你在忙什么——优秀员工提升效能和业绩的工作哲学》。
编辑推荐《感恩企业自动自发》感恩,唤醒了内心的驱动力,孕育了敬业精神,工作中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爱心对待每个人,你就能够自觉而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
目录
第一章学会感恩,让我们从“心”出发
卓越源于主动,主动始于感恩
工作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不知感恩是一种“职业癌症”
感恩因爱而生,又孕育着希望
感恩,沉淀在每个人的生命里
第二章感恩唤醒内在驱动力
感恩是一种强大的自驱力
工作是一种恩典,主动是一种报答
用感恩填补职业精神的“黑洞”
工作就是“把爱传递出去”
化感恩为动力,拉着企业奔跑
第三章感恩与自觉:职场中的双赢哲学
懂得感恩、主动工作,让企业之树常青
感恩意味着自觉,自觉带来了财富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攻略
主动工作,让我们离老板越来越近
感恩精神助你实现“幸福最大化”
第四章自动自发,用工作实践感恩
心怀感恩,把团队目标变成自己的目标
多问我能做什么,而非能得到什么
主动补位,做好企业需要的事
带上感恩的心,驶入工作的快车道
自觉遵守规则,用感恩搭建工作“花园”
树立危机意识,告别“无所谓”文化
第五章拥抱感恩,当好企业的主人翁
树立“过门意识”: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
抛弃打工心态,成就老板心态
以主人翁的心态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感恩,做老板没有交代的事
顾全大局,将企业利益摆在第一位
把企业的形象当做自己的脸面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公司的财产
第六章懂得感恩,自然懂得敬业
用感恩之泉浇灌敬业之花
成功就是将心注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不以位卑而消沉,不以责小而松懈,
不以薪少而放任”
认真只能把事做对,用心才能把事做好
培养专业精神:成为行业的专家
卓越是最好的工作标准:不断质疑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第七章心怀感恩,主动承担责任
用感恩填补“责任空白”
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承担责任
感恩意味着担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实干
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结果带给老板
让使命感无处不在
第八章忠诚·一感恩精神下的自觉
感恩塑造忠诚,忠诚成就自我
忠诚是义务,更是使命
面对诱惑,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
和公司同舟共济
第九章用“感恩火炬”点燃“激情圣火”
Y理论:激发人性“善”的一面
满怀激情地工作,让梦想不再遥远
激情可引爆自我潜能
用执著来延伸激情
把客户的抱怨视为一份订单
懂得感恩是职场快乐之源
第十章用行动感恩,拿业绩说话
感恩不能光说不练
没有业绩,感恩便成为奢谈
有阳光心态,才能有阳光业绩
高效复命,确保完美结果
注重细节——表现感恩的最高境界
借助团队合作,攀登业绩高峰
第十一章拒绝借口,带着感恩完美执行
让借口止于感恩,让主动带走问题
成为企业的“关键员工”,而不是“问题员工”
善于思考,主动找方法
1000个问题,1001种解决方案
“准备越充分,越能战胜对手”:准备是成功的保证
困难当前,绝不轻言放弃
为自己设立“无借口月”
第十二章化感恩为动力,努力追求卓越
以感恩为动力,努力追求卓越
真正的进步是比别人进步得更快
打造核心技能,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告别本领恐慌,补齐能力上的“短板”
持续学习,提高自己的“含金量”
感恩激励法:做自己的人力资源主管
任务的背后是成长的机遇
感谢领导的“折腾”:因为看重,所以施压
附录感恩无处不在:人生的九封感谢信
感谢社会:企业是绿树,社会是沃土
感谢企业:企业给了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平台
感谢老板:老板也在为我们工作
感谢领导:领导的关怀是我们成长的动力
感谢客户:客户既是服务对象,也是衣食父母
感谢同事:你们都是我的好搭档、好战友
感谢家庭:成功者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家庭
感谢朋友:朋友是一面镜子,也是一座桥梁
感谢对手:感谢你们,让我在竞争中成长
……[看更多目录]
序言没有阳光的温暖,万物就无法生长;没有雨水的滋润,水草就不会肥美;没有父母的哺育,我们就无法生存,没有师长的教导,我们就不能健康成长;没有社会提供环境,我们就没有实现自我的平台;没有朋友出手相助,我们就难以顺利地走向成功……
然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接受,认为别人为我们所付出的都是天经地义的,或者坚信自己将来一定有机会报答他们,许多感谢的话因此凝在了心头,许多报恩的行为因此停止了脚步。正如郑智化的《水手》所唱的,“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渐渐地忽略了/父亲母亲和故乡的消息/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总是靠一点酒精的麻醉才能够睡去”。
很多人对基督徒的饭前祷告感到不解:这些美味佳肴难道不都是自己辛苦赚取的吗?为何要感谢上帝呢?许多人在经过一番摸爬滚打,最终过上高品质生活之后,也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付出了,所以我才得到,我享用的是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成功,凭什么要感恩别人呢?要感谢,就感谢我自己好了!”
文摘第一章学会感恩,让我们从“心”出发
卓越源于主动,主动始于感恩
一家企业想要走向辉煌,一名员工想要取得成功,都需要高度自觉、自动自发的精神。“古来事业由人做”,成功的果实哪怕掉得满地都是,也得靠你自己弯腰去捡,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或怨天尤人。
197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联邦快递公司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公司亏损了2930万美元,欠债主4900万美元,随时都有破产的危险。但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联邦快递公司的员工选择了留下。他们同老板弗雷德?史密斯一样,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对前途满怀希望与信心。他们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前途和利益交给了公司,与之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如今,我们可以举出无数个有关这个公司早期职工自我牺牲的故事来:联邦快递的送货人可以抵押自己的手表来购买汽油;当执法官来查扣鹰式飞机时,职工们把飞机藏了起来……
可以说,如果没有员工这种积极主动、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让公司先赢的坚定信念,美国联邦快递公司早就在那场经济危机中垮台了,自然也不会有今天辉煌的一切。那么,是什么使得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职工们拥有如此高度自觉的精神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是感恩。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弗雷德?史密斯出生于孟菲斯一个富裕的家庭,1966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员。参军期间,他有过两次远赴越南的军旅生活。越战的经历磨炼了他面对一切失败的顽强精神,而且让他懂得了如何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寻找管理和激励员工的有效方法。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他一方面借鉴军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调查—回馈—行动”以及保持“公平对待”的理念,促进了员工与公司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信奉“员工一服务一利润”的经营哲学,关心员工生活,解除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并让他们分享公司成长的每一分收益。公司的高级主管每星期会跟员工举行一次座谈会,每个月随机抽选八位员工与自己同进早餐或午餐。在这里,员工感觉自己被视为公司的一分子,尊严和利益都得到了高度的维护,自然满怀感激之情,从而视公司为自己的家,自动自发、尽心尽力地为公司服务。
哪怕是在联邦快递公司创业初期困难得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时候,员工们依然忠诚于公司,全心全意、毫无怨言地为公司工作着。就在美国铁路联运工人大罢工期间,联邦快递公司一度挤满了80万件额外的包装件,而数千名雇员自愿在午夜之前来到仓库为公司清理货物。面对这些积极主动的优秀员工,
……[看更多书摘]
后记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热忱帮助,它凝聚了众人的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在此,我要由衷地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此书讲的是感恩精神,在回忆与写作的过程中,我也重温了一遍大家对我的关心与帮助,在感恩精神中得到了一次灵魂的净化与升华。是你们,在我最繁忙的时候给予我帮助,在我最疲惫的时候给予我鼓励,在我最困顿的时候给予我支持……
多年来,我一直享受着大家的默默付出,却无以言报,实在是又感激又惭愧。现在借此书出版之际,对以下一直关心我、帮助我的朋友们、同仁们聊表谢意,他们是刘松琳,陈永亮,周嵘,魏桂东,袁丽军,向超,单海洋,周东正,周治,葛亮,刘兆友,杨林,李勤,张潆心,杨宗华,孔豫栋,袁波,王海鹏,荣忠满,李丰军,刘勇德,于永斌,刘宪平,徐勤福,于彬,郭和平,朱应秋,张峰,崔应强,李德民,朱怀勇,靳朝辉,王庆春,李玉林,高祥文,翁志红,安胜军,汤联康,韩宗岩,于爱田,赵雅婷,杨东廷等。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太太刘丽娟。由于我长期在外培训讲课,和他们聚少离多,不能时常侍奉二老,也未能尽到一个为人丈夫的责任。然而,他们对此毫无怨言,始终如一地关心我、支持我,这让我且愧且感动。如果说这本书能打九十分的话,那么其中的八十分应该属于他们。是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让我得以从容授课、认真写书。我希望像书中所说的,用我的辛勤工作,来实践我的感恩精神,拿出最好的业绩来回报他们。
本书写作时间略显仓促,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