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套装上下册)(讲古堂)

分類: 图书,小说,中国,当代小说,中长篇小说,历史小说,
品牌: 高阳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97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63374922/9787563374922
·条形码:978756337492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讲古堂
·套装数量:2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清朝的皇帝》(套装上下册)是高阳笔下脍炙人口的名著,勾辑了爱新觉罗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朝历代皇帝的相关史实。据高阳的论点,清朝的皇帝,平均要比明朝的皇帝好得多。可惜雍乾两朝的许多史实已不可知,倘或辛勤搜求,细心爬梳,也许有少数皇帝,尚须重新评价。
高阳批览清史,将皇帝、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等一一道来,兴废得失,尽显清代大历史。结合历代王朝,高阳指出三条法则:一是历史的重心在民生及经济,而经济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势力,此势力如为高级知识分子组成,必开一代之胜运,否则就会出现危机;三是王朝亦如自然人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过程中,休养生息,作育人材,培养了生机,就会出现中兴之局。
作者简介高阳(1926—1992),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本名许晏骈,出身于浙江钱塘望族。一生著作有九十余部,其中《李娃》、《慈禧全传》、《胡雪岩》、《乾隆韵事》等著作确定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其作品畅销几十年,雅俗共赏。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形容高阳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编辑推荐1. 《清朝的皇帝》(套装上下册)是热门畅销书《明朝的皇帝》的兄弟篇,高阳二十余年心血所积的巅峰之作,其影响堪比金庸:“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2. 简体字版《清朝的皇帝》已断货多年,求购者翘首以待。
3. 首席历史小说家,品评清朝之巨笔,努尔哈赤告天七大恨伐明,崇祯中反间计枉杀袁崇焕,董小宛入宫为妃,康熙计除鳌拜,皇四子胤禛夺位,乾隆加入漕帮之谜,嘉庆斥杀和珅,杜受田助咸丰得位,道光憔悴而终,李鸿章扶摇直上,袁世凯告密……
目录
皇帝的种种
爱心觉罗的祖先
太祖、太宗:努尔哈赤、皇太极
世祖:顺治皇帝
圣祖:康熙皇帝
世宗:雍正皇帝
高宗:乾隆皇帝
仁宗:嘉庆皇帝
宣宗:道光皇帝
文宗:咸丰皇帝
穆宗:同治皇帝
德宗:光绪皇帝
……[看更多目录]
序言从事历史小说写作以来,二十余年心血所积,得书若干……约略而计,出书总在六十部以上;计字则平均日写三千,年得百万,保守估计,至少亦有两千五百万字。所谓“著作等身”,自觉无忝。
上下五千年,史实浩如烟海,所以我的小说题材,永远发掘不尽;更堪自慰的是,世界华人社会,到处都有我的读者。
—— 高 阳
文摘《清朝的皇帝?德宗?光绪之死》
谈到这里,我须先请读者试思:如慈禧已崩,而德宗一息尚存,可能会发生何种情况?最可能的一种情况是,由肃王善耆领导,结合亲德宗的亲贵宗室,肃清宫禁,首当其冲的将是袁世凯。
肃王善耆时任民政部尚书,请日本顾问办巡警,又训练了一批能爬墙上屋的消防队,早有为德宗报仇,重新建立爱新觉罗皇朝正统之志。如果皇太后先崩,君臣哭临,善耆能入禁宫,必先趋瀛台,以德宗的名义发号施令,袁世凯固然要倒霉,“方家园集团”亦将垮台,而溥仪能否继位,更成疑问。
此所以十月十九日,“宫门之外,文武自军机以次,守卫森严”。总之,德宗必崩于慈禧之前,然后才能以懿旨来安排一切大事。
或谓,慈禧虽崩,仍可秘不发丧,先由军机秉承皇后的懿旨办事。这话固然不错,但诏告天下臣民,必谓在德宗病榻前面承旨意;倘未至瀛台,则一切都是矫诏,亦一切都是乱命,辇毂之下,大乱立起。但是,德宗其时虽犹有一口气存,御容却已不能为人所见,其故后文将有解说。
十月二十日的情况,据杜钟骏所记如此:
次早六钟,宫门开,仍在军机处侍候,寂无消息,但见内监纷纭,而未悉确实信息。至日午,继大臣来言曰:“诸位老爷们久候,余为到奏事处一探信息,何时请脉。”良久来,漫言曰:“奏事处云:皇上今日没有言语,你们大人们做主,我何能做主?你们诸位老爷且坐坐罢。”
未久,两内监来传请脉,于是余与周景焘、施焕、吕用宾四人同入,余在前先入,皇上卧御床上,其床如民间之床,无外罩,有搭板,铺毡于上。皇上瞑目,余方以手按脉,矍然惊寤,口目鼻忽然俱动,盖肝风为之也。余甚恐,虑其一厥而绝,即退出。周、施、吕次第脉毕,同回至军机处,余对内务三公曰:“今晚必不能过,无须开方。”内务三公曰:“总须开方,无论如何开方均可。”于是书:“危在眉睫,拟生脉散。”药未尽,至申刻而龙驭上宾矣。
德宗殁于十月二十日申刻,杜钟骏所记为最正确之史料。杜又续记:
先一时许,有太监匆匆而来曰:“老佛爷请脉。”拉吕、施二同事去,脉毕而出,两人互争意见,施欲用乌梅丸,吕不谓然,曰:“如服我药,尚有一线生机。”盖皇太后自八月患痢,已延两月之久矣。内务诸公不明丸内何药,不敢专主,请示军机,索阅乌梅丸药方,见大辛大苦,不敢进,遂置之。
本日皇太后有谕:到皇上处素服,到皇太后处吉服。
次晨召施、吕二君请脉,约二小时之久。施、吕下来,而皇太后鸾驭西归矣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