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净土宗通史(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佛教,宗派,
品牌: 陈扬烔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页码:54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6439560/9787806439562
·条形码:978780643956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产生了许多中国本土化的成果,净土宗是其最重要的成果。净土宗博采佛教经论,而且大量吸收道家、儒家经论以及中国民间信仰,其影响是任何佛教其他派别无法相比的。在中国佛教各宗里,净土宗哲理最少,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便是修行的内容,最简便易行。因此,到明清之时,佛门已是净土一家之天下,净土宗完全深入于民间,形成“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局面。《中国净土宗通史》描述了净土信仰、弥陀信仰发展而为净土宗的历史进程,通过对一些重要的净土宗经典、文献、净土宗人物及其思想特点的叙述,全面展示了渊源于印度的净土思想深入于中国民间、成为中国民众的宗教砥柱、蔚然成为净土宗的宏阔图景。
目录
作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 净土宗之渊源
第一节 本生故事与本愿
一、本生故事的产生
二、本生故事的新特质
三、本愿的出现
第二节 多种净土
一、阿佛净土
二、弥勒菩萨净土
三、文殊菩萨净土
四、药师佛净土
五、唯心净土
第三节 阿弥陀佛净土
一、阿弥陀佛之出世
二、四十八愿
三、弥陀净土依正庄严
四、一佛二菩萨身相
五、念佛方法
六、净土思想之高峰
七、古代最美妙的理想世界
第二章 净土宗之酝酿
第一节 求生西方的慧远
一、慧远以前的弥陀信仰
二、慧远的生平
三、慧远的弥陀信仰
四、关于“莲社”
五、对慧远弥陀信仰的评价
第二节 净土宗初祖昙鸾
一、昙鸾的生平
二、昙鸾的净土学说
三、昙鸾在净土宗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弥勒信仰的兴衰
第一节 弥勒信仰之传播
一、道安的弥勒信仰
二、弥勒信仰兴盛一时
第二节 弥勒信仰之衰落
一、北朝弥勒信徒的暴动
二、隋代弥勒教谋反
三、玄奘坚持弥勒信仰
四、武则天自称弥勒下生
五、唐玄宗禁断弥勒教与武宗废佛
第三节 从弥勒教到白莲教
一、大肚弥勒的出现
二、白莲教之酝酿与演变
第四章 净土宗之成熟
第一节 净土信仰诸异说
一、地论学者隋慧远
二、天台宗智凯
三、三论元匠吉藏
四、百疏论主窥基
第二节 承上启下的道绰
一、道绰的生平
二、圣道净土二门
三、净土是报非化
四、弥陀净土殊胜
五、十念成就别时意
六、三界轮回无穷时
七、往生方法
第三节 集其大成的善导
一、善导的生平
二、“善恶凡夫同沾九品”
三、弥陀净土为报土
四、不可信用菩萨不相应教
五、要门即二善
六、安心起行与作业
七、“阎罗遣使牵将去”
八、净土仪轨
第五章 净土三流
第一节 净土称“宗”及其三流
第二节 迦才《净土论》
一、迦才的生平与著作
二、亦报亦化、亦三界亦非三界
三、往生之因
四、西方与兜率优劣
第三 节怀感与飞锡
一、怀感《群疑论》
二、飞锡《宝王论》
第四节 慈愍流
一、慈愍三藏慧日
二、弥陀和尚承远刃
三、五会法师法照月
第五节 专修称名的少康流
一、“后善导”少康
二、少康后的称名念佛
三、柳宗元与白居易
第六章 诸宗归净土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禅净合流
一、神净的异同
二、慧能以前禅宗的念佛
三、延寿的四料简
四、宋代兼弘净土的禅僧
第三节 台净合流与贤净合流
一、台净合流
二、贤净合流
三、律净合流
第四节 结社念佛成风
一、普通的结社
二、教派性结社
第五节 净土宗文献
一、《乐邦文类》与《乐邦遗稿》
二、《龙舒净土文》与《大阿弥陀经》
三、净土往生传
第七章 净土宗的衰落
第一节 元代的净土宗
一、中兴莲宗的普度
二、中峰明本
三、天如惟则
四、楚石梵琦
第二节 明代净土独盛
一、禅宗的衰落
二、“莲宗八祖”袜宏
三、蒲益智旭
四、袁宏道《西方合论》
五、地狱信仰之成熟
第三节 由清入民的净土宗
一、概说
二、净土名僧
三、弘传净土的居士
第八章 日本的净土教
第一节 源信的净土信仰
一、源信的生平
二、源信以前的日本净土信仰
三、《往生要集》
四、良忍的融通念佛
第二节 源空和日本净土宗
一、源空生平
二、源空净土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净土宗的发展
第三节 亲鸾和净土真宗
一、亲鸾的生平
二、亲鸾的净土学说
三、真宗的发展
第四节 一遍和时宗
一、一遍的生平
二、一遍的思想
三、时宗的发展
附录
一、人名索引
二、名词索引
……[看更多目录]
序言净土宗是佛教的一个派别,指的是信仰阿弥陀佛、称念其名号以求死后往生其西方净土者。笼统地以为净土宗指净土信仰是不确切的。因为信仰弥勒菩萨,通过修行愿求死后往生其兜率净土者,也是净土信仰,南北朝时十分兴盛,其势力超过弥陀信仰,隋唐以后逐渐衰落下来,但在民间秘密流传,元代以后演变为白莲教,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隋唐时期,弥陀信仰才成为净土信仰的主流,名为“净土宗”,然后普及于佛门,深入于民间,以至明清时期形成“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局面,成为中国民众的宗教砥柱。其影响之大,为任何一种宗教信仰所望尘莫及。所以,谈净土宗史,应该说明“净土宗”专指的是弥陀信仰。
净土思潮渊源于印度。部派佛教后期,佛陀被逐渐神化,产生了众多的本生故事。大乘佛教兴起时,从本生故事中演化出“自利利他”的本愿思想,激荡的本愿思想汇成了净土思潮。弥陀净土在这股思潮中涌现出来,为这股思潮的总结和高峰,在古代所描绘的出世间或世间的理想社会中,最为精彩。不过,净土思潮在印度影响不大,弥陀净土信仰却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蔚然而成净土宗。
文摘第一章净土宗之渊源
第一节本生故事与本愿
一、本生故事的产生
释迦牟尼去世后一百多年,约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由于对原有戒律及教义的理解不同,佛教内部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大派系。上座部是一些长老的主张,属于正统派;大众部是众多僧侣的主张,比较强调发展。后来,上座部和大众部又各分化出许多独立的派别。关于分派的次序、名称、原因等,南北传佛教有不同的说法,但都说为十八部。现在已知的部派名称有四十多部,考古资料证明的有二十五部左右,一般则据世友著、唐玄奘译《异部宗轮论》说二十部。这就是史称的部派佛教时期。这个时期,佛教广泛传播,到达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以至地中海沿岸地区,开始成为世界性宗教。在广阔的传教范围中,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民俗、宗教、文化各不相同,僧侣们一方面吸收着各地区新的思想养分;另一方面,为了与婆罗门教、袄教、希腊和波斯的宗教以及土著的信仰争取信众,势必对教义作出新的解说和发挥。就连维护原始佛教教义的上座各部也不得不在教义上有所发展,大众部则越走越远,与上座部在教义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以至逐渐形成以大众部为主的大乘佛教。
按《异部宗轮论》等的记述,上座系与大众系的主要分歧,除了哲学思想方面关于“法”、“我”之真假有无、“心性”之净与不净等的争论外,宗教理想方面则是关于佛、菩萨和阿罗汉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