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子:电影电视编剧讲义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戏剧文学,
品牌: 杨健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6339722/9787506339728
·条形码:9787506339728
·包装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拉片子:电影电视编剧讲义》应用拉片子的方法,通过七部教学片、七部参考片、两部电视剧,传授影视编剧基础理论和剧本写作基本技巧。 第一章,通过两部影片:《空军一号》、《远山的呼唤》,介绍了编剧法的基础概念(开场、热开场、冷开场、对位、例证性动作等),从整体上分析了影片的叙事结构。第二章,选取了《沉默的羔羊》及其续集《汉尼拔》,从大结构出发,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编剧概念(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动作轴线、重点场面、开掘场面、悬念、拖延、过场、关节点、必需场面),用图示法直观地展示了一部影片的结构组织,具体地诠注个别局部的技术功能。第三章,介绍史诗性电影结构。首先综述了戏剧性戏剧到戏剧性电影的历史沿革,其后阐述了史诗性戏剧的基本概念,以及史诗性电影的结构。第四章,选择《第一夫人的保镖》进行影片续写练习。在拉片子的基础上,设计了从开端到高潮、从高潮到开端的两组六次续写练习。第五章,阐明叙事单元的概念,介绍了话剧、戏曲、电影和电视剧的叙事单元构成,并在单元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戏剧体与叙事体的共通性。说明了电视剧由连续剧和系列剧这两种基本叙事方法构成。
编辑推荐《拉片子:电影电视编剧讲义》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简明扼要地揭示了影视编剧艺术的创作奥秘。论述深入浅出、条理分明,语言朴实无华。这对于从事影视编剧的业余人员不无借鉴意义。
目录
引子
第一章影片的整体构成——《空军一号》、《远山的呼唤》
一、开场
开场的概念
1.热开场——《空军一号》、《大白鲨》
热开场、对位
2.冷开场——《阿甘正传》、《修女也疯狂》、《秋天的马拉松》、《远山的呼唤
冷开场、例证性动作、情境
二、开端和带人
开端部
1.动作片的开端部和带入——《空军一号》
带入
2.非动作片的开端部和带入——《远山的呼唤》
三、发展
发展部、展开部、递进部
1.动作片的发展部——《空军一号》
2.非动作片的发展部——《远山的呼唤》
情境激化、人物关系的发展
四、高潮和结尾
高潮部、从高潮看统一性
1.动作片的高潮部和结尾——《空军一号》
主高潮和次高潮及并列高潮
2.非动作片的高潮部和结尾——《远山的呼唤》
结尾
五、读片参考:《女人香》、《拯救大兵瑞恩》
1.读片参考:《女人香》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4)叙事特色
(5)主题思想
2.读片参考:《拯救大兵瑞恩》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4)主题思想
(5)人物分析
(6)叙事特色
第二章影片的结构、人物、主题——《沉默的羔羊》、《汉尼拔》
一、结构、人物、主题——《沉默的羔羊》
(1)剧情梗概
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动作轴线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重点场面、开掘场面、必需场面
(4)主题思想
(5)人物分析
(6)叙事特色
二、结构、人物、主题——《汉尼拔》
(1)剧情梗概
悬念、悬念的“三S原则”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分上下部、过场
(4)主题思想
三、读片参考:《马粥街残酷史》、《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1.读片参考:《马粥街残酷史》(《1978:校园往事》)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人物分析
(4)场景分析
(5)影片分析
2.读片参考:《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4)主题思想
(5)影片风格
第三章史诗性电影结构分析——《霸王别姬》、《全金属外壳》
一、电影的两种戏剧叙事传统
1.从戏剧性戏剧到戏剧性电影
(1)戏剧性戏剧的产生——古希腊悲剧的“锁闭式”
(2)“意志冲突”说与“激变”说的争论——从“锁闭式”到“开放式”
(3)由戏剧舞台到电影银幕——戏剧性电影:“从高潮看统一性”
2.史诗性戏剧与史诗性电影
(1)史诗性戏剧
(2)史诗性电影
二、史诗性电影——《霸王别姬》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关节点、戏眼、戏胆
(4)影片分析
三、史诗性电影——《全金属外壳》
(1)剧情梗概
(2)结构与场景分析
(3)影片分析
四、读片参考:《姿三四郎》、《安德烈·鲁勃廖夫》
1.读片参考:《姿三四郎》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五次打斗和贯穿道具
(4)场景分析
(5)结构调整:从史诗性结构到戏剧性结构
(6)主题思想
2.读片参考:《安德烈·鲁勃廖夫》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4)剧中人物和主题思想
(5)结构分析
(6)长镜头的运用
第四章影片续写——《第一夫人的保镖》
一、续写练习——《第一夫人的保镖》
(1)剧情梗概
(2)结构大纲
(3)场景分析
(4)结构分析
(5)影片续写练习
行动目的与贯穿动作
二、读片参考:《谁能领我回家》
(1)剧情梗概
(2)场景分析
发现与突转
(3)影片分析
第五章电视剧的结构布局——《悠长假期》、《兄弟连》
一、单元的概念与应用
1.叙事单元的哲学基础
2.叙事的单元性
(1)话剧的单元性
(2)戏曲的单元性
(3)史诗电影的单元性
(4)戏剧体戏剧与叙事体戏剧的单元性比较
3.电视剧的叙事单元
(1)电视剧的题材内容和篇幅
(2)电视系列剧的叙事结构
(3)电视连续剧的叙事结构
二、结构与场景分析——11集日本连续剧《悠长假期》
(1)剧情梗概
(2)分集大纲
(3)分集结构
(4)人物关系设置
(5)关于偶像剧《悠长假期》
(6)分集读片
三、结构与场景分析——10集美国系列连续剧《兄弟连》
(1)关于原著和改编
(2)《兄弟连》的主题
(3)分集结构
(4)分集读片
参考书目
各章编剧理论索引
跋
再版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1.热开场--《空军一号》、《大白鲨》
热开场
一种热闹的开场。热开场以强烈的外部动作开场,动作在前,动作的目的性和意义的说明在后;用设置小悬念的方式,引出总悬念,在小悬念解开的同时,介绍出全剧的总情境。热开场以小规模的强烈外部动作,引导出全剧主要人物的意志冲突。
热开场分成设置悬念与解开悬念两部分。前者为动作性的,后者为说明性的。两部分之间,有一个小的过渡段。开场完成后,要画一个段落句号。
热开场是一种通过热闹的动作,迅速引领观众了解全剧总情境的有效方法。热开场的技巧和概念,来源于戏剧,典型的例子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开场。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幕一场,凯普莱特家的青年仆人向蒙太古家的仆人挑衅;提伯尔特随后跟来,双方发生械斗。维洛纳的市民在一旁起哄,推波助澜,随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的父亲持剑上场,相互指责。全剧一开场,就通过一场械斗,交代出两个家族的世仇,介绍了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总情境。
这是一种热开场的典型手法:通过开场的小悬念,引起观众的兴趣。再以小悬念,带出大悬念。介绍出全剧的总情境。
下面选取影片《空军一号》、《大白鲨》的热开场,进行观片分析。
《空军一号》的热开场(9分35秒)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1997年出品。
全长124分钟。
编剧:安德鲁.w.马洛
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
主演:哈里森.福特
(1)从天而降
片头字幕。完整、系统的影片音乐。2分58秒。
哈萨克斯坦的夜空,寂静的城市,屋顶上站岗的叛军哨兵……俄罗斯主题音乐。
伞兵由空中向下俯视,夜视镜中呈现出绿色的城市……
哨兵颈部被红外线瞄准镜对准的红点,消音器发出的声音,血雾喷溅……
特种兵从天而降……伞具的金属声、伞布的丝绸声、狗叫、直升机马达声。
特种兵在楼顶安装炸弹。
开场的第一句台词:“19秒爆炸。”
(2)绑架
特种兵从凉台冲向楼梯,伴奏的小鼓声。
特种兵拉闸后冲进楼道,红色画面[客观镜头]与夜视镜绿光[主观镜头]交叉推进……
特种兵绑架匪首雷特将军,上到天台,一架直升机来迎接,双方枪战……俄罗斯主题音乐。
叛军向直升机射击,安放的定时炸弹爆炸,如同放出美丽的焰火……
开场的最后一句台词,特种兵:“这是小于,任务完成。”
(3)克里姆林宫讲演
哈萨克斯坦空镜从右向左摇出红场,俄罗斯音乐……声画错位,俄总统讲话声……
克里姆林宫内从左向右由贵宾席摇到
……[看更多书摘]
后记这一版没有大的理论和观点上的改动,只是补充了如下的内容:对史诗性戏剧(第三章)、叙事的单元性(第五章),做了一些理论上的补充和扩展,补充了劳逊的单元理论和话剧、戏曲单元的结构分析;补人了三条编剧理论概念:开掘场面、关节点、行动目的和贯穿动作;补写了《马粥街残酷史》的影片分析;增添了教材影片的剧情梗概;对《拯救大兵瑞恩》、《沉默的羔羊》等多部影片的解读作了文字调整。
曾经有同学询问,为什么要选择好莱坞影片做拉片教材?原因很简单,本教材针对的是本科大二学生,授课内容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好莱坞影片适合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本书选择了10部好莱坞影片,它们吸取了情节剧的叙事经验,冲突尖锐,情节曲折,带有惩恶扬善的道德说教。这些影片提供的经验、技法能够满足一般影片的叙事要求。选择好莱坞影片做教材的另一层原因是,好莱坞采用传统编剧技法,基本上沿袭了戏剧编剧法则,体系完整,有章可循,可以配合循序渐进的基础理论教学。
《拉片子》介绍的编剧技法,基本上没有超出传统编剧学的范畴,应对当代电影创作日益尖锐的挑战,显得有所不足。对于关心现代戏剧和当代电影创新实践的同学,我向他们推荐谭霈生先生的《戏剧本体论》(《谭霈生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谭霈生先生在该书中提出:戏剧的本质是情境。谭先生的情境论,超越了由手段、要素认知本体的层面,从整体论的高度来把握戏剧形式。情境论,可以较好地对应和诠释现当代戏剧、电影的丰富实践,对于戏剧、影视的创新具有启示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在再版修改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一些有关单元理论的新材料。我认识到单元理论是一个历史悠久,被不断认识和发展的重要编剧思想。
约翰.霍华德.劳逊在《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中,最先明确地提出戏剧体戏剧的单元理论,并且把它作为理论工具在剧本结构分析上加以运用。劳逊还试图用单元思想重新建构整个动作体系。令人惋惜的是,劳逊没有能够把这一理论充分展开,只是在个别章节中作了片断阐述,以至于他的“从高潮看统一性”的理论,在编剧界广泛传播,而单元思想却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日本能剧在中世纪已经具有单元的观念。让一克洛德.卡里叶尔、帕斯卡尔。博尼茨的《剧作练习》(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8月一版第20页)中有一则消息:“在中世纪, 日本的一位‘能’剧大师创立了著名的jO-HAI-KIU规则;不仅要把整出戏剧分为三部分的运动,而且要把这出戏的每一场、每个段落、有时甚至是所有的台词都分成三部分。这三个基本的节拍,在每个阶段被重复使用,但却不能被完美地转译成任何一种语言(我们可以译成:准备、发展、高潮),它对今天那些对写作感到没有头绪、不知该从何处着手的人们来说,仍然极有借鉴之处。这也许是一个隐秘的常规,最好要了解它,哪怕仅仅是为了违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