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二十讲(大家西学)(Childhood)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青少年问题,
品牌: 王甘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31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01059570
·条形码:978720105957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家西学
·外文书名:Childhood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儿童到底是个缩小的成人,还是与成人有不同心理过程的人?儿童的思维是如何发展的?童年的发展动力到底来自外界还是来源于自身?教育如何更好地帮助儿童发展?《童年二十讲》广泛选取两方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对童年的研究,以期拓展我们成人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去重新思考今天我们如何面对孩子的童年教育。
作者简介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良心论》、《世袭社会及其解体》、《选举社会及其终结》、《道德、上帝与人》、《公平的正义》、《伦理学是什么》等;译有《道德箴言录》、《沉思录》、《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正义论》(合译)、《伦理学体系》(合译)等;编有《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生态伦理》等。
王甘,北京大学硕士,耶鲁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长期关注中外教育理论与实践,归国后创办非营利实验型机构“小橡树幼教”。学术研究领域包括儿童早期发展、母亲身份认同、消费、互联网、非营利组织与志愿服务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目录
编者序
王甘
第一讲 教育立法
[古希腊]柏拉图
第二讲 儿童的养育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第三讲 儿童的教育
[捷克]夸美纽斯
第四讲 健康教育
[英]约翰•洛克
第五讲 论儿童期的教育
[法]让—雅克•卢梭
第六讲 婴儿与儿童的教育
[瑞士]约翰•亨利希•裴斯泰洛齐
第七讲 少年期的人
[德]福禄培尔
第八讲 教育即生长
[美]约翰•杜威
第九讲 儿童的养育与敏感期
[意大利]蒙台梭利
第十讲 个体心理学看童年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第十一讲 对儿童天性的认识和习惯的重要性
[英]伯特兰•罗素
第十二讲 夏山学校的教育
[英]尼尔
第十三讲 儿童期的性心理
[奥地利]弗洛伊德
第十四讲 永久的客体和感知—运动反应的情感
方面
[瑞士]让•皮亚杰
第十五讲 学龄前儿童的学习
[前苏联]维果茨基
第十六讲不同文化中的童年
[美]玛格丽特•米德
第十七讲 迈向“教育”的路径和通向“学习”的路径
[美]卡尔•罗杰斯
第十八讲 自我效能的发展分析
[美]艾伯特•班杜拉
第十九讲 道德发展的阶段
[美]劳伦斯•柯尔伯格
第二十讲 正在消失的儿童
[美]尼尔•波兹曼
……[看更多目录]
序言童年,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间的那段时期。今天更精细的区分,认为童年是从婴孩起,到十几岁的青春期止。由于较远年代前,人们还没有如今这么细致的时期划分。因此,本书中所说的童年,泛指出生后到成年之间的时期。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头脑思考过童年的问题。本书所选的,就是这样一些论述。
阅读经典著作,是在和历史上伟大的头脑对话,聆听他们对人类共同问题的看法,扩展我们的视野,开启我们的智慧。
在这方面,名著提要和经典节选各有其功。名著提要,使我们迅速了解一些伟大人物的最主要思想,综合全面,简明扼要。可是,也有着无法回避的缺点:脱离了原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语境,一些精微的论证被简化成干巴巴的纲要。这方面,名著节选则有其长。
经典著作浩如烟海,本书的选编原则是以通俗为主要方针,节选作者某一方面的精彩论述,不求全面反映其观点,但力求表现作者思想特点和思辨过程,以窥一斑而略知全豹。同时在导读中概要介绍该作者大致流派,使读者了解概貌。
文摘雅典人:现在,我们的男孩、女孩都已经出生了,下一步我们当然就要考虑如何抚养和教育他们。这个主题可不能在沉默中放过,但我们的处理将戴上指导和告诫的假面具,而非以法律的形式出现。从一般的观察来看,家庭生活的隐私表现为许多小事,儿童的痛苦、快乐、欲望都会轻易引发这些小事,而立法者不可能就这些小事逐一提出告诫,由此使我们公民的性格变成一堆大杂烩。这样做对于整个公众是一种恶,而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错误频繁发生时,用法律来进行惩罚是不合适的,有损尊严的。这种法律,就像我们制定的法律一样,确实包含着一种危险,因为犯罪的习惯就是来自重复这些微不足道的错误。因此,尽管我们无法针对这些小事立法,但要我们保持沉默也不可能。我必须试着想出一些所谓的例子来说明我的意思。而现在我的看法肯定显得像是谜语。
克利尼亚:你说得没错。
雅典人:好吧,我想下面这句话可以被我们假定为至理名言:正确的抚养制度必定最能使身体、灵魂完善和卓越。
克利尼亚: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