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体制研究
分類: 图书,经济,金融投资,中国金融银行,
品牌: 李珍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4572748/9787504572745
·条形码:978750457274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体制研究》主要讲述了:家庭曾经是老年保障的主要供给者,自从19世纪末德国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事情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扩大有效需要的一种工具被世界各国广泛利用,至今已有170多个国家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许多高收入国家或地区,养老的功能由家庭为主转向了以社会为主。
编辑推荐《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体制研究》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速放缓同时出现在工业国,以现收现付财务制度为特征的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对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呼声很高,虽然许多的理论问题的讨论远未达成共识,但这不妨碍改革的实践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目录
理论篇
社会养老保险向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李珍/ 1
个人储蓄账户两个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李珍/ 11
实现老龄人口红利战略中的养老金政策杨燕绥杨娟李学芳/ 25
中国个人账户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谢和均/ 43
企业年金制度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关联性研究尹莉娟/ 64
现收现付制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定量分析程永宏/ 80
制度构架篇
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市场化运营管理制度李珍/ 100
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部分积累制度模式梁席民/ 116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模式研究刘子兰/ 123
从委托—代理角度看个人账户基金管理体制的设计孙永勇/ 136
投资管理篇
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理论与政策研究耿志民/ 146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组合政策及风险管理研究纵美华/ 153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政策建议杨帆陈正阳谢忠杨老金邹照洪钱珍/ 173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指数化策略分析孙永勇李珍/ 185
经验篇
美国关于养老社会保险结构性改革的争论刘子兰/ 198
香港强积金基金管理体制分析陈庆生/ 221
……[看更多目录]
序言家庭曾经是老年保障的主要供给者,自从19世纪末德国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事情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扩大有效需要的一种工具被世界各国广泛利用,至今已有170多个国家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许多高收入国家或地区,养老的功能由家庭为主转向了以社会为主。
20世纪70年代,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速放缓同时出现在工业国,以现收现付财务制度为特征的社会养老保险财务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对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呼声很高,虽然许多的理论问题的讨论远未达成共识,但这不妨碍改革的实践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80年,智利彻底放弃已经实施了近半个世纪的现收现付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强制性的个人账户取而代之,完成了老年收入保障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社会养老回归个人养老。
智利是一个极端的个案。绝大多数国家的改革还是调整性质的,或者说是参量式改革,是增收节支的改革,还有一种改革是结构性的改革,即由现收现付养老保险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制度结构转向“三支柱”的制度结构。“三支柱方案”是1994年由世界银行倡导的,“三支柱制度”中的第一支柱是社会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指强制性的企业年金或个人账户制度、第三支柱则是自愿性的储蓄账户制度,包括企业年金和个人账户。世界银行强调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目的是要降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相较于高收入国家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的制度,三支柱方案明显地削弱了政府的责任和老年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国家引入了强制性个人账户,建立起了多支柱的制度。在建立了个人账户制度的国家中,少数国家建立了个人名义账户而另一些国家则建立了基金积累制度,也有国家既有个人名义账户也有个人积累账户。比如瑞典将原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个人名义账户和个人积累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瑞典将原来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工资的16%记入个人名义账户,保费收入用于当期退休人口的支付,另外工资的25%则实际进入个人积累账户,基金积累起来并用于投资资本市场。
经过十年的理论讨论和实践,2005年,世界银行又推出了“五支柱”方案,加进零支柱和第四支柱,零支柱是最低保障的非缴费的全民养老保险,第四支柱则是家庭内部的资金和非资金的转移支付。零支柱的引进是为了强调政府的责任和对低收入人口的再分配作用,而第四支柱的引入则进一步强调了个人和家庭在老年保障中的作用。
世界银行的三支柱方案也好,五支柱方案也好,其核心是建立可持续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还要减轻政府的负担。目前对这种现收现付的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的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及实践进行全面的评价还为时尚早,但强制性的个人积累账户一旦建立并进行市场化管理,对资本市场的积极意义应该大于消极意义。
1997年以前,中国城镇职工实施的是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国家是最后的责任人,但表现形式上却是以企业为单位发放的“退休工资”。随着中国城镇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化管理的需求自然就表现出来,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受到重视,而此时又正好赶上社会养老保险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所以,1997年开始的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改革打上了世界历史的烙印。1997年开始,中国开始放弃原来的制度,逐步建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所有制方面,该制度是公共退休金和私人账户混合的制度;在责任方面是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混合;在财务上则是现收现付制度和基金积累制度的混合。经过10年的运行和完善,目前该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进入统筹账户,用于退休人口的退休金支付,统筹账户为现收现付制度;职工个人交费为工资的8%,进入个人账户并积累起来。该制度的目标是为退休职工提供社会平均工资60%左右替代水平的保障制度,社会统筹预期为职工提供20%~30%的社会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则提供余下的保障。
中国强制性个人积累账户的设计除了满足效率的目标外,重要的目标是通过基金积累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由于种种的原因,在过去的10年中,个人账户的收入用于了即期支付,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甚至于世界银行将中国的个人账户分在名义账户一类。近些年,中央政府在东北三省开展“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部分偿付转制成本,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东北三省试点获得成功,2006年开始有8个省市开展试点,2007年在8省基础上,又有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开展作实试点,相信此项制度建设很快会在全国稳步铺开。到2006年底,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1个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485亿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个人账户做实的长期政策目标是将职工缴纳的工资的8%全部做实,届时个人账户基金将快速增长。
在个人账户基金积累起来的情况下,基金的投资运营制度的建设已经是紧迫的话题。有效的投资运营体制是保证个人积累账户成功的关键。本书在回顾了养老保险的发展和改革及讨论了个人账户制度的相关理论之后,充分讨论了中国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制度的建设,包括它的制度结构、治理结构、投资政策和工具等问题,并且期望从其他国家或地区以及其他行业的经验中学习可资借鉴的东西。
强制性个人账户基金管理运营体制的建设的相关问题,远远没有达到充分讨论的境地,更谈不上达成共识,本书只希望在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制度的建设中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文摘一、引言
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的运行模式和结构千差万别。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向个人账户提供资金或从中转移资金的机制不同;选择基金经理人的方式不同;个人账户积累基金投资的可选择性不同;参保人因退休、致残或死亡等原因而从账户中提取资金的可选方式不同。
在中国,我们谈论养老社会保险个人账户是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它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尚未正式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中记录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单位缴费部分划入职工个人名下的账户(统账分离后,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是计算参保人员退休金的重要依据。养老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管理环节包括:保费(基金)收缴、账务管理、基金管理、养老金给付。个人账户的管理模式是指各相关主体在上述管理环节功能定位的制度安排。二、个人账户的管理现状现行管理模式及其弊端。从管理的主体来看,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几乎承担了个人账户管理的全部职责(有些地区试行税务代征保险费):依法接受参保登记和缴费申报,稽核缴费基数,建立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管理个人缴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