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教不出好孩子

分類: 图书,教育,家庭教育,
品牌: 朱俊青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2227606
·条形码:978780222760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抱着“不骂不成才”、“棍棒底下出贤才”的思想,孩子成绩不好或者做事做得不对,父母不是坐下来给孩子分析原因,而往往是不问是非,张口就骂,举手就打。教育界和法律界曾联合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家庭中打骂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有超过60%的孩子挨过打,接近4%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打,高达57.3%的孩子偶尔挨打,接近40%的孩子表示从未挨过打;有15%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骂,高达69%的孩子偶尔挨骂,只有16%的孩子表示从未挨过骂。在被调查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中,也有近2/3的人在上小学和初中时被父母打过。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真的是“不骂不成才”、“不打不成器吗”?不。
媒体推荐掌握好责骂与训斥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美]唐·艾里姆
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法]爱尔维修
目录
一、了不起的孩子来自好爸妈/1
百年树人,为人父母不可急功近利/2
更新教育观念,教出了不起的孩子/5
为人父母要先拿执照后上岗/8
孩子是父母的折射镜/11
教子口气要一致/15
二、打出来的逆反,骂出来的对立/19
高压政策成为“耳旁风”/20
过高期望酿悲剧/23
棍棒下的“暴力儿童”/26
辱骂有损孩子尊严/29
三、不打不骂,沟通出天才/33
让孩子把话说完/34
耐心对待孩子的“为什么”/37
请蹲下来与孩子说话/41
写信给孩子是交流的最好方法/44
与孩子沟通时多听少说/48
学会与孩子商量./52
将命令改成温和的建议/55
四、有规有矩,批评肓技巧/59
有话好好说,不对孩子恶语相向/60
只谈眼前,不翻旧账/63
暂时搁置,留出自省空间/67
批评时不要全盘否定孩子/70
批评也要掌握好火候/74
语带嘲讽会寒了孩子的心/77
敢于向孩子坦诚自己的错误/81
五、爸妈给鼓励,孩子争第一/85
激励会改变孩子的一生/86
给孩子找个同龄榜样/89
让孩子在赏识中成长/93
肯定和欣赏孩子的闪光点/97
由衷的赞美让孩子受益终生/101
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104
避免奖励不当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107
六、自强自立,“小鬼’’也可当家/111
激发孩子的上进心/112
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115
要舍得让孩子吃点苦/118
让孩子学着自己做决定/122
让孩子学会依靠自己/125
教育孩子不要推卸责任/129
鼓励孩子适度冒险/132
七、社会交往,孩子自有一片天地/136
孩子最需要的是玩伴而不是玩具/137
出门前先给孩子一双“火眼金睛”/139
让孩子明白“诚信”是立足社会之本/142
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147
教孩子懂得爱与情感/152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156
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159
八、理解孩子,父母要有“知子之明”/163
孩子,你的心情我理解/164
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168
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172
把你的时间分一点给孩子/177
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180
不要给孩子贴上消极标签/184
以宽容帮助孩子改正错误/187
九、注重细节,好习惯让孩子与众不同/192
鼓励孩子严格自律/193
让孩子的行为更主动/197
培养孩子爱干净讲卫生/200
教导孩子正确对待饮食//204
让孩子远离烟和酒/208
不纵容孩子的攀比心理/2ll
多运动的孩子更健康/215
十、提高成绩,关键是找对方法/220
让孩子懂得勤奋是金/1221
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224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228
培养孩子创造、创新的能力/232
提醒孩子,学习与思考不分家/237
不要强迫孩子学习/241
……[看更多目录]
序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抱着“不骂不成才”、“棍棒底下出贤才”的思想,孩子成绩不好或者做事做得不对,父母不是坐下来给孩子分析原因,而往往是不问是非,张口就骂,举手就打。教育界和法律界曾联合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家庭中打骂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有超过60%的孩子挨过打,接近4%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打,高达57.3%的孩子偶尔挨打,接近40%的孩子表示从未挨过打;有15%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挨骂,高达69%的孩子偶尔挨骂,只有16%的孩子表示从未挨过骂。在被调查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中,也有近2/3的人在上小学和初中时被父母打过。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真的是“不骂不成才”、“不打不成器吗”?不。
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显示的只能是父母的权威,在他们有意或无意中采取打骂教育方式后,结果却事与愿违。西安有一位15岁孩子,面对父母一次次的责骂和拳脚相加,他采取在笔记本上记“正”的方法,一笔一笔地记下父母的责骂和拳脚。仅仅1年时间,他竟记录了440个“正”字。440个“正”字,如按其笔画来合算,1年就是2200次,1天就有6次。正是这440个“正”字,使这个聪明、懂事、上进的好孩子,演变成为了一个自私、冷漠、违反纪律、经常打架,小偷小摸、谎话连篇的坏孩子。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进行的闲散未成年人犯罪调查,这些未成年犯在犯罪前多有不端行为,这时他们常常受到父母的打骂。
文摘暂时搁置,留出自省空间
当错误发生后,父母如果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留给孩子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对自身的错误进行深刻的反省,然后再有的放失地进行谈话,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顶撞了自己认为课讲得不好的老师,当班主任知此事后,准备叫那位学生马上来自己的办公室,对其批评教育,但又转念一想,如果马上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然后责令他向老师赔礼道歉,这名学生表面上可能屈服,但内心极有可能还会遇事爆发,因此,班主任决定用事后批评这一方式,在见到那位学生后,没有直接谈论此事,只是轻轻地对他说:“我听到你对某某老师很不礼貌,很出意外,明天到我的办公室里谈谈。”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冷静下来的学生在第二天上班主任办公室时终于承认了错误。
我们可以看出,延缓是让孩子承认错误的关键。它既为学生在谈话前自我反省提供了条件,又促使学生自我反省,激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变化,使其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在实际教育中,对孩子进行事后批评,有时更能敲开孩子的心扉,为了解当时情况,公正地进行评价、处理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