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了我的牛
分類: 图书,励志与成功(旧类),成功学,
品牌: 卡米洛•克鲁斯博士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科学出版社
·页码:14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374229X/9787533742294
·条形码:978753374229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谁杀了我的牛》这则改变人生的寓言故事中,“牛”代表阻碍我们过渴望生活与应得人生的借口、恐惧、辩解与谬见,每个人实际拥有的“牛”可能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还多。作者以简单、深刻、感性、幽默、睿智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摆脱让人表现平庸的恶习、借口与念头。
成功人士有一项共通点:从来不会为了解释事情的结果而编造借口,也不会抱怨事情原本应该如何发展,只会积极行动。本书将告诉读者,如何摆脱借口、甩掉平庸,以拥有美满关系、成功事业、健康生活、充实人生。
一名睿智的老师带着学生踏上旅程,期盼让年轻人真正了解画地为牢的道理,看清阻碍成功的真正大敌。于是,他们造访了一户破败的农家,目睹了一宗“杀牛”事件……
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如何在瞬间改变年轻人的一生?
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美满关系、成功事业、健康生活、充实人生,却又耽溺于安适的生活状态,抱着“过得去就好”的想法度日,直到发现美好事物都已成过眼烟云。
作者简介卡米洛•克鲁斯(Dr. Camilo Cruz),成功的教授、企业家、心理学家、与好爸爸,同时也是拉丁美洲励志书界的多产天王,有声书与演说界的耀眼新星,个人发展、最佳表现及领导权领域的权威。平面著作与有声书著作超过二十册,总销量直逼百万册,本本皆是拉丁裔企业家的必读宝典。美洲与拉丁美洲报章、电视与广播等传媒的新宠儿,Yupi Internet(现今latino.msn.com)的共同创办人,曾在多所美国大学任教,教授量子物理、热力学、化学及数学等学科。1980年代不懂英文又缺乏学历的他带着贫脊的荷包和装满美国梦的行囊,前往美国寻梦。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已经从寻梦人成为寻梦人导师,以热切的态度、幽默的文字及全新的观点,帮助许多人圆梦,使他们更正面看待人生,并可以对社会有所贡献。《你家养牛吗》一书拉丁版与英文版甫出版分别得到第九届美国Latino Book Award个人发展类的最佳西文与英文类书籍。
编辑推荐★美国超人气激励大师卡米洛•克鲁斯(Camilo Cruz)博士的最新力作,版权已售加拿大、法国、日本、意大利、越南、泰国等十几个国家,印数超百万。
★《谁杀了我的牛》是一本极有趣的励志书,通过一个睿智的寓言故事,五招教你如何摆脱籍口,甩掉平庸,走向成功的人生指南。
★心灵鸡汤系列丛书作者马克•维克多•汉森(Mark Victor Hansen)倾情推荐。
专业书评像查杀电脑病毒一样查杀心中的“奶牛”
——《谁杀了我的牛》阅读启示
王翠艳(大学教师)
“谁杀了我的牛”?这虽然是一个悬疑句式,但透过封面和推介语我们足可以猜到这多半是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之类的励志书,而不至于产生这是一本推理小说的遐想。可即便如此,阅读中我们的思绪还是会不自觉地进入“悬疑”状态:“牛”究竟象征什么呢?为什么要杀死“牛”?或者说,杀死“牛”之后带给我们的是灾难还是幸福?在汉语中,“牛”可是个大大的好词。它不仅是踏实积极任劳任怨的美德吉祥物,同时也是高超厉害有能力有水平的代名词。君不见人人想做“牛人”、个个期盼“牛市”吗?何苦要杀死“牛”呢?要解除这些困惑,我们只能通过阅读本书来实现。当然啦,读罢全书,你会发现我们的收获远不止这些。
在书的开头,作者卡密欧•克鲁兹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同我们的先贤孔子一样睿智和循循善诱的老师。这位没有名字的老师,通过偷偷杀死农人“奶牛”而使农人生活富足起来的“行为教育”方式让学生明白了“那些被视为宝贵财富的奶牛,实际上正是把人们和贫穷拴在一起的镣铐”的道理。在讲完这个颇具寓言味道的故事之后,作者提醒我们,许多时候,人们脑中那些看似无害的想法可能会产生破坏性效应,只有当我们决定摆脱那些借口时,才会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改变。在这里,“牛”被赋予了迥然不同于我们东方文化中的“牛”的新的意义。它象征了所有的借口、托辞、理由、谎言、合理化解释、恐惧和错误信念,正是这些借口和托辞将我们与平庸生活捆绑在一起,阻碍我们去实现真正想要并应该拥有的理想生活。
尽管我们常常因循现状或是随遇而安,但生在这世上,没有一个人喜欢或是注定一生平庸。自我实现的愉悦、红地毯的繁华、金字塔顶的辉煌、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大概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向往不已的。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于用譬如“知足常乐”、“平平淡淡才是真”、“做人何苦这么累”等理由来回避或掩藏真实的自我。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我们总是喜欢想尽各种借口用虚幻的精神胜利法麻木和陶醉自己,而正是这些被卡密欧•克鲁兹比喻为“奶牛”的借口使我们远离了成功和幸福。要真正实现自我、“杀死所有的奶牛”、“保留一块没有奶牛的净土”其实并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也最可悲的是我们常对自己心中深藏的“奶牛”毫无察觉。我们实际拥有的“奶牛”远比自己愿意承认的要多出许多。《谁杀了我的牛》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作者用了全书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细致地从“别以为每头奶牛都会叫”、“小牛变大牛”、到“不同颜色的奶牛”、“牛从哪里来”等角度教会我们甄别“奶牛”的方法。你是不是常常对自己说“小时候养成的坏习惯是很难纠正的”、“关键不在输赢,而是在过程”、“我随时都可以戒烟,只是现在还没有做这个决定”、“在我还不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得最完美之前我是不会开始的”、“我不是那种拖拖拉拉的人,只是在压力之下我才会做得更好”之类的话呢?那么,恭喜你中招。请你找到本书第四章《不同颜色的奶牛》对号入座,让作者像捉臭虫一样帮你捉一下心中的“奶牛”吧!要知道,正是这些“奶牛”阻挡了你通往幸福和成功的道路。就像那个古老的斯芬克斯之谜所预示的一样,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识别“奶牛”是赶走、杀死奶牛的最重要的一步。
诚然,“谁杀了我的牛”这一表达在素以温良平和为美德的中国读者眼中显得有点血腥和暴力,但正是这一点使我们对它的思想冲击力寄予了隐约的期待。希望读完本书后,你的期待不会落空。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头或是多头的“奶牛”,这些“奶牛”使我们像小麻雀一样贪恋安稳平庸的生活,忘记了鹰击长空的潇洒和美丽。试试吧,像“查杀”电脑病毒一样“查杀”一下脑海中的“奶牛”,用奋斗开启你的幸福和成功。
你想成为“牛人”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查杀“奶牛”。先!
从今天起,杀死你的奶牛
书评人◆麦坚
这是一本让人错愕的书。它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它扯掉了你内心深处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它洞察你的内心如此之清,会连你自己都觉得吃惊。但这绝不是说它是一本令人恐惧和厌恶的书,恰恰相反,你必须要阅读它,而且越早越好。不然的话,你就很有可能像书中描述的那样,深陷平庸的围困之中,安于现状,守着自己的“奶牛”直到终老。
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仅靠一头奶牛度日。这头至关重要的奶牛,是他们生存下去的支柱,是他们赢得邻里尊重的重要筹码。可是有一天,如果我们把他们的奶牛杀死了,结果会怎样?全家从此陷入绝境?一蹶不振,再也难以维持生存?不,你完全错了。自从他们的奶牛被人杀死,他们才开始懂得绝处求生,将目光投向别处——于是,他们的生活获得了巨大的转机。
这就是那个关于“奶牛”的故事。到底是“奶牛”给他们生存以支撑,还是限制了他们的视线,僵化了他们的思维?答案不言而喻。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也只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合逻辑,实则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道理:在很多时候,你所拥有的那些“奶牛”并不是你的财富,它们恰恰限制了你的思维,让你难以做出判断和抉择,最终让你甘于平庸。
作者认为,成功的真正敌人并不像大多数人所以为的那样是失败,而是平庸——一种得过且过的想法。失败可以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使我们有机会吸取重要的教训。如果没有这些失败,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需要改变哪些习惯和模式才能进步。而平庸却不能带给我们任何启发,我们从中学不到任何东西。
所以,这本书的要务就是,教你如何摆脱平庸。
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甘于平庸的最大诱因就是那些“奶牛”的存在。“奶牛”的寓意被作者引申为“所有的借口、托辞、理由、谎言、合理化解释、恐惧和错误信念”,正是它们将我们与平庸生活捆绑在一起,阻碍了我们去实现真正想要追求并应该获得的理想生活。因此,如果你想要彻底摆脱平庸的生活,让你的人生道路从现在开始有大的转折,那么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杀死你的“奶牛”。
杀死你的奶牛,不给自己的平庸再找任何的理由、借口,甚至是谎言,你才能迈出走出平庸的第一步。可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想过或者敢于迈出这样的一步,因此,他们的一生都在平庸之中。如你所知,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我们如果想要摆脱这种命运的怪圈,夺回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的控制权,那么,你就有必要打破常规,挑战规范。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担心、恐惧和怀疑不过是想要从你手中抢走你的梦想,并将你与平庸的生活牢牢地捆绑在一起的‘奶牛’罢了。切记,阻止你走向成功的不是失败,而是平庸。”
如果没有看到这本书,我们可能根本不会发觉平庸的可怕,更不会发觉那些“奶牛”的潜在危险。我们常常心安理得于自己的平庸,还会因为围绕在自己周围的“奶牛”而有几分的安全感。天长日久,我们就会逐渐习惯于自己的平庸,习惯于生活中的苦闷、工作上的烦恼,每天被那些“奶牛”牵着鼻子走,我们会认为它们是人一生当中必须承受的负担。然而,作者告诉你,你这样想的话,又完全错了——我们人生的目标不应该是学会应对那些我们所讨厌的事情,而应该是找出并从事那些我们喜欢做的事情。生命是如此短暂,不能都用来做我们不喜欢的事。
是的,人生其实就是可以这样简单而直接的,变得如同一条直线,直通我们想要的未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生活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所有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幸福,渴望拥有美满的生活。其实这就是我们活着最简洁的目的。如果我们能够勇于摒弃生活中的那些枝蔓,也就是你周遭的那些“奶牛”,化繁为简,用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向你追求的梦想进行冲击,用你一生的时间来去完成,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呢?
生命是如此短暂,不能都用来做我们不喜欢的事。
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并处理掉我们心中的“奶牛”。而具体如何操作,作者在书中已经给出了详尽的解答。
那么,就从今天开始,勇敢地杀死我们的“奶牛”吧!
目录
推荐序 给自己一个机会
作者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牛的故事
第二章 别以为每头奶牛都会叫
第三章 小牛变大牛
第四章 不同颜色的奶牛
第五章 牛从哪里来?
第六章 任何牛都不该当成礼物收下
第七章 怎样赶走所有的奶牛
第八章 杀死奶牛只有一个方法
……[看更多目录]
序言给自己一个机会
《心灵鸡汤》作者/马克•汉森(Mark Victor Hansen)
我已经写了三十年关于如何成功的书。那么究竟什么是成功?怎样才能获得成功?为什么有些人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而另一些人,虽然努力工作了十多年,却仍然一无所获呢?
在与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人接触之后,我了解到,成功人士不论在哪个国家、哪片土地,都至少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从不找借口去解释事情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也不会抱怨事情应该怎样。他们会做的只是肩负起责任,使一切顺利进行。当然,他们并不总是在第一时间就能获得成功,但是胜利者的特质就是从不放弃,跌倒了,他们会重回赛场,继续战斗。
我发现,尽管大部分人都渴望拥有最大的成功,但却经常会满足于第二个层次。这就是说,虽然我们都想要美满的生活,但是很多人仅仅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停滞不前。多数人都只是找到一个安乐窝,并习惯于此。很久之后才蓦然发现,那些生活中本该拥有的重要的东西,都已完全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从中学到的重要的一课就是:生活中要实现某个目标,你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排除妨碍我们发掘自己真正潜能的所有借口。
在个人和专业发展领域,很多好的图书都会使用隐喻和小故事来说明某个态度和观点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谁杀了我的牛?》用清晰的语言说明了,如果我们的生活被借口所左右,它会是什么样子。这无疑是我所读过的关于“如何从我们的生活当中铲除平庸”的最精彩的比喻。
在《谁杀了我的牛?》一书当中,奶牛代表了妨碍我们过上真正美满生活的每一个借口、习惯和理由。这个精彩的故事肯定会深深地打动你的心,并会像卡米洛•克鲁兹所写的那样,促使你“杀死你的奶牛”,摒弃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借口。事实上,我们真正携带的奶牛总是比我们愿意承认的数量要多。大多数人都易于使用借口,并希望借此来欺骗他人和自己说:事情并没有看起来的那样糟糕。我们有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好。
这本书清楚地告诉我们,当你最终决定摒弃那些约束我们生活的借口和托辞的时候,你能够得到的是什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足以信赖并能身体力行的生活计划,依照它,任何梦想都将会变成现实。
卡米洛的书必然创造出一个非同寻常的世界。他与读者分享了那些行之有效的智慧见解,并鼓励人们现在就开始运用这些具体的策略以改变未来的生活。我希望你们会接受他的挑战,警惕制造借口的可能性,除了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之外,不要满足于所拥有的其他任何事物。
我相信你们将会和我一样喜欢本书;我也相信你们会给自己机会去树立伟大的理想、摆脱平庸的生活;我更相信,你们正准备着成为敢于编织伟大的梦想并勇于为之奋斗的人。
世界各地读者的热情推荐
最近看完一本书叫《谁杀了我的牛》。
简单说,“牛”是从这本书的故事中出现的一个“词语”,它代表阻碍我们过充实人生的借口、习惯或辩解,代表我们为自己的平庸找借口,代表我们害怕改变,宁愿接受平时无法忍受的情景。
每个人心里都有这头牛,因为每个人都为自己找过借口,当我们把借口变成了“合理的澄清”,把自己不理性的恐惧解释成“谨慎小心”,拒绝挑战而用不想“好高骛远”来辩护的时候,就表示“牛”就出现了。
为什么要“杀死这头牛”?因为这头“牛”会阻碍我们进步,是阻止我们优秀卓越的敌人。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的自己很多的“牛”,比如说,我对自己不爱看书有一套看似继合理又有说服力的辩词,那就是:或许我天生就不适合看书。 这句话,曾把我自己都给蒙骗过去了,差点理直气壮的永远都不看书,那样的损失会有多大可想而知。要知道当欺骗自己成为习惯的时候,会失去自我。后来我诚实的面对自己书看得太少,承认不同类型的书籍确实可以帮助自己扩大知识领域和想象空间,我现在会逼自己去看。不否认有些故事会让我觉得淡而无味,这时候我便告知自己,是因为还没有碰到自己的喜爱的作品风格,所以我在寻找,有点像寻找“知音”的感觉。
《谁杀了我的牛》这本书中更多的内容不是我能一笔带过的,总之它让我有收获,我在里面发现了自己“牛”,我学会了诚实的面对自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希望你也能找到你的那头“牛”并杀掉它。
——黄雅莉,超级女声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对别人而言。”在恍然大悟那些“奶牛”原来就是针对我之前,我还这样想。我是一个能干的、成功的、做事有条不紊的人,我不需要理由来逃避任何事情。以前,我一直可以说服自己和别人相信,我不做一些事的理由是基于周密的考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些理由几乎都是各种“奶牛”深层伪装的,没错——我的牛不止伪装了一层而已。在所有看上去聪明的“奶牛”背后都隐藏着恐惧。现在我知道了,我不能再让恐惧为我做任何决定,现在再听到一个借口,我会深入搜寻恐惧的踪影,如果它在那儿,我就知道自己需要勇敢地站出来,面对那个障碍!
——玛格丽特•米勒(Margaret Miller),俄亥俄州
我的失败大多是别人直接或间接造成的——过去,我总是因为自己所遭受的挫折而责备我的妻子、我的老板、我的同事、我的父母或是其他人。时至今日我才反思,我想,也许我在有些场合当中是正确的,而在其他一些时候,我只是找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和优柔寡断罢了。无论如何,奶牛的故事教会了我:他人是否有错其实是完全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不可能靠着“坦白地说,我想要成功,但是由于他的错误导致我没有成功”、“没有尽好她的职责是她的错误”这一类的说法度过一生。我想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为自己的成败担负起百分百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你这样做了,就不会一直痛苦地想着自己的失败与不幸都是别人造成的。
——安东尼•伯格斯(Anthony Burgos),西雅图
拖了几天,我终于决定拿起这本书来读。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笑,因为我意识到了自己几乎用过本书每章中的绝大多数借口。它们当时听起来好像没有不合理之处,但是在白纸黑字上看到它们,却让我觉得近乎尴尬。实际上,我还曾把其中的一些借口,作为好的建议与别人一起分享过。对我来说,犹豫一直是我最大的问题。我用诸如“小心为上,免得后悔”、“不到你完全确定的时候不要仓促行动”或者是“先搁置一下”之类的“奶牛”来掩饰它们。结果导致的问题就是,一些本来我知道必须去做的事情总是被延迟到机会丧失为止。我现在明白了,人们很容易就会在不自觉中沦为借口与辩解的奴隶。并且,它们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却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现在,我期待着写下我的“奶牛”并尽快将它们驱除出去。
——查尔斯•约翰逊(Charles Johnson),洛杉矶
早在我选择把飞行员当作我的专业之前,我曾想凭借自己的技术和个性去当一名证券交易员。这种想法曾一度让我着迷。然而,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告诫我说那样做风险太大了,对我来说,放弃稳定的专业以及固定的收入实在有点疯狂。当我36岁的时候,我决定不能再再在别人的恐惧下生活,于是鼓起勇气做出改变。现在,我比过去活得更快乐,因为我确信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给自己当老板,我可以灵活地安排时间,有激励自己的动力,也就是说,我可以激励自己去追求别人认为我达不到的境界。这是一种非常自在的感觉,而且相比以前,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
——威廉•林威尔(William Linville),佛罗里达州
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在对自己所走过的历程进行了一段漫长而艰苦的回顾之后,终于意识到,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让我们满足于生活当中的小目标的“奶牛”,我可能已经完成了更多。虽然我有很多的潜能,但是因为一些借口,比如“我的父母没有给我足够的经济和情感支持,从而导致了我很难去完成学业”,我浪费掉了生命中的大部分机会。当我移民之后,我将另外一只“奶牛”藏在了身后,它就是“要在外国获得成功太难了”或是“他们不喜欢来这里的外国人”。我总是在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最终,我意识到是否能拥有不同的人生完全取决于我自己。我所得到的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限制,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莉莲•伊努里加洛(Lillian Inurrigaro),墨西哥城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很瘦,但是到了青少年时期,我开始面临肥胖问题了。在我念完高中之后,我就借口做运动是浪费时间而完全放弃了它。我开始对食物上瘾,不久,因为我不停地吃垃圾食品,我的肥胖问题真的开始显现出来了。这一切仿佛还不够,失恋几乎让我掉进了饭碗里。我对自己的体重完全失控了。我习惯于肥胖的身躯,并渐渐开始接受自己的新形象。我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我开始交新朋友并参加聚会。但是我知道我一直在愚弄自己,实际上我并不开心。有一天,我厌倦了这种方式,决心摆脱额外的体重和借口。我在一家健身房进行了注册,每周去那里五次,我已经设法减掉了62磅。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的体重一直保持稳定。更为重要的是,我感到自己更好、更健康、更年轻并且更有吸引力了。当我得知自己的例子也可以激励家人、朋友和同事时,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开心。
——克劳迪娅•卡库塔尼(Claudia Kakutani),秘鲁
我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有做事拖拖拉拉的毛病, 每当遇到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的事情,或者是那些让我觉得会脱离自己的安全空间的事情,我总是再三拖延,我总是找很多别的事情来做,这样我就可以对外宣称我很忙,这是避免尝试失败的好方法。即使开始做一个新的项目,我也会设法返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这样我就是闭着眼也可以完成,而不用费力去做新的尝试。我一直想找份新工作,可以达到生活平衡又有成长潜力的工作,却又总是把没时间当成没有积极找工作的借口,我甚至自欺欺人地想,我目前的工作应该是最安稳的。《谁杀了我的牛?》这本书帮助我重新调整了自己,我决心寻找一个能够改变人生并且能充分发挥所长的工作。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是我自己约束了自己,如果我想要实现完美和幸福的生活,就必须摆脱那些缺少自信和对自己期望过低的想法。
——瓦内萨•莫加多(Vanessa Morgado),纽约
自从我结婚生子之后,“忙碌的妈妈/受虐综合症”就成为了我最大的奶牛。我感到我不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因为没有时间,我不能够做运动;因为总是需要照看孩子们,我没有时间读书,或是培养其他兴趣。现在,我正处在摆脱这个借口的过程当中。我已经学会了把我的时间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合理安排,以便于既有时间陪伴家人,又有空闲释放自己。比如现在,我每天早上就可以享受运动或是骑自行车。我明白这是一个很小的改变,但是它让我感觉好多了,并让我找回了能控制自己的感觉。
——莎拉•福克斯(Sarah Fox),加利福尼亚
一直以来,我都奉行这样一个原则——“如果某件事情是值得做的,要么就把它做好,要么就别做。”当我在这本书中读到这句话时,我没想到它会是一只“奶牛”。事实上,当我看到它被描述成一个借口的时候,我还有点不太高兴。但是读了更多的内容后,我开始意识到,在很多情况下,我确实用过这样的借口,来为自己为什么不采取行动辩解。当我搬到日本之后,面临新的语言和文化,我开始学日语,尽管可以说得很好,也能够理解,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应征工作的准备,我害怕被拒绝,因此一直推迟。后来,我想自己创业,但是我认为在此之前必须更好地了解文化和做生意的方式,结果,我从来都没有开始过。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意识到我已经沦为了“奶牛”的受害者。我下定决心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做真实的自我。
——明夫(M.Akio),日本东京
我一直都很清楚,自己应该多做些运动,但是却总是找出一大堆的理由不去做,我最常用的一个理由就是“我没有时间”,我的工作日程、学习和社交活动消耗了我的每分每秒。尽管这样说有点夸张,但我总是以此为借口来向别人解释我为什么不做运动。我还使用过一系列更为可信的“奶牛”,比如“其实我不是整天都坐着不动”、“我负担不起健身房的会员费用”、“我超重太严重了,所以在开始运动之前,我必须先去看医生,让医生帮我制定一个安全的运动计划,但是我又没时间……”。最终,我发现这些都是自欺欺人。说自己没有时间去运动,其实意味着,对我而言,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还不足以列入”每日待办清单”中。我决定杀死这头”奶牛”,腾出时间来。以前我总有疲惫的感觉,现在,经过几个月的散步、骑自行车以及每周去健身房三到四次之后,我的精力更加充沛了,体重也减轻了一些。并且,最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感觉非常好,不仅仅是因为开始做运动,更是因为自己有勇气摆脱借口并坚持自己的决定。
——海伦•欧文(Helen Owens),加拿大
文摘插图:
很久以前,有一个睿智而经验丰富的老师想要向他的一个学生传授获得快乐而成功生活的秘诀。考虑到大部分人在寻找快乐的过程当中,都会面临许多不必要的阻碍和困难,他认为,应该传授给学生的第一课,就是解释为何有这么多人,过着平凡又普通的生活。
这位老师想,世上有太多的男男女女似乎都无法跨越阻挡在他们通往成功之路上的障碍,并因此终生郁郁不得志,忍受着失意的生活。老师知道,想让学生理解这个重要的启示,就必须让他亲眼目睹,如果允许平庸来统治我们的生活,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为了教授这些重要的课程,他决定带着他的学生长途跋涉,去该省最贫穷的一个山村去看一看。一路上,贫瘠穷困和荒凉笼罩着整个村落,当地的居民似乎早已习惯了听任命运的摆布。
他们到达那里之后,老师要这位年轻的学生帮他去寻找当地最贫困的家庭。那里,就是他们当天晚上要投宿的地方。
走了一会儿,他们到达了小镇的郊区。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这两个人看到了这辈子所见过的最为破旧、最为矮小的房子。
这个随时都可能坍塌的小窝棚,坐落在整个村落的最边缘。毫无疑问,它的主人,肯定是这里最贫困的一家人了。窝棚的外墙还立在那里,这简直可以算作一个奇迹,因为以其破旧的程度,它随时都可能会倒塌。水从破烂不堪的屋顶上渗透下来,这所房子的一切看起来丝毫不具备遮风挡雨的功能,各式各样的垃圾堆积在墙角,更加剧了这个房子的破败景象。
一个小孩最先看到接近房子的陌生人,于是告诉了房子的主人,主人赶忙走出屋来,热情地问候两位陌生的来访者。
“主人家,你好啊!”那位老师说,“我们两个旅途劳累的人,想在您府上借宿一晚,可以么?”
“寒舍有些拥挤,如果你们不介意的话,我们非常欢迎你们住在这里。”
师生二人走进屋里,立即被眼前狭小的空间震呆了:不足150平方英尺的地方,竟然住着这样一个八口之家。父亲、母亲,四个孩子,还有祖父母,在如此局促的条件下,所有人都尽其最大的努力给彼此腾出多一点点的空间。
蓬乱的头发、孱弱的身躯以及粗糙的衣服,让眼前这家人生活的窘迫显露无遗。悲哀的面容和低垂的头,无疑证明了贫困不仅侵袭着他们的身体,同样吞噬着他们的心灵。
两个客人忍不住四处打量,想知道在如此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