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计算机专业,
品牌: 卢加元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2177767/9787302177760
·条形码:978730217776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特点,在内容选择上既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又考虑到读者的可接受性,同时强调网络技术应用的实用性。全书共19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的组建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各章后附有适当的思考题,供读者复习、消化与本章相关的知识之用。通过《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的学习,使读者能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网络的基本应用技能。
编辑推荐《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在结构上更符合在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在内容上做到按需学习,除前两章内容以外,所有章节独立成模块,适合教学的需求。《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内容翔实、易学易用,每章后都附有习题,能较好地解决网络课程内容和实际应用相脱节的问题,使读者能够学以致用。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1.5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模式
1.2 数据通信基础
1.2.1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及构成
1.2.2 网络通信的基本模式
1.2.3 网络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3.1 网络通信协议
1.3.2 网络模型
1.3.3 数据封装
1.4 局域网技术
1.4.1 局域网的发展及特点
1.4.2 局域网组成
1.4.3 局域网标准
1.4.4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
1.4.5几种常见的局域网
1.4.6 以太网分段
1.4.7 网络交换技术
1.5 局域网的扩展
1.5.1 物理层的扩展
1.5.2 数据链路层的扩展
1.5.3 三层交换技术
1.6 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安全维护
1.6.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6.2 网络管理的功能
1.6.3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及管理协议
1.6.4 网络管理新技术
1.6.5 网络安全维护
1.7 思考题
第2章 网线的制作
2.1 目的
2.2 要求与环境
2.3 相关知识
2.3.1 网络传输介质
2.3.2 网络传输线缆的辅助设备
2.3.3 网络传输线缆的制作标准
2.4 方法与主要步骤
2.5 注意事项
2.6 思考题
第3章 对等网的组建
3.1 目的
3.2 要求与环境
3.3 对等网
3.3.1 对等网概念
3.3.2 集线器
3.3.3 交换机
3.3.4 交换机与终端设备的物理连接
3.4 方法与主要步骤
3.4.1 对等网组建的准备工作
3.4.2 两台计算机组建的对等网
3.4.3 三台及以上计算机组建的对等网
3.5 思考题
第4章 网络命令的应用
4.1 目的
4.2 要求与环境
4.3 常用网络命令
4.4 方法与主要步骤
4.4.1 网络环境
4.4.2 ping命令的使用
4.4.3 tracert命令的使用
4.4 arp命令的使甩
4.4.5 ns[ookup命令的使用
4.5 思考题
第5章 Windows环境下TCP/IP参数的配置
5.1 目的
5.2 要求与环境
5.3TCP/IP简介
5.3.1 TCP/IP体系结构
5.3.2 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5.3.3 IP地址的规划
5.4 方法与主要步骤
5.4.1 网络环境
5.4.2 IP地址与子网掩码的不可分离性
5.4.3 IP地址的唯一性
5.4.4 网关的作用
5.4.5 TCF./IF参数的设置与验证
5.5 思考题
第6 章交换机及其基本操作
6.1 目的
6.2 要求与环境
6.3 交换机相关知识
6.3.1 主要性能指标
6.3.2 联想iSpirit2924系列交换机简介
6.3.3 交换机的安装与启动
6.3.4 交换机的简单配置命令
6.4 方法与主要步骤
6.4.1 网络环境
6.4.2 交换机的基本设置
6.5 思考题
第7章 VLAN的配置应用
7.1目的
7.2 要求与环境
7.3 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
7.3.1 VLAN工作原理
7.3.2 VLAN的特点
7.3.3 VLAN的分类
7.3.4 VLAN的互联
7.3.5 VLAN立用案例
7.4 交换机VLAN的简单配置命令
7.5 方法与主要步骤
7.5.1 网络环境?:
7.5.2 VLAN的配置
7.5.3 有关VLAN配置的几点说明
7.6 思考题
第8章 局域网共享Internet的连接
8.1 目的
8.2 要求与环境
8.3 局域网共享Internet介绍
8.3.1 局域网共享Internet的原理
8.3.2 局域网共享Internet的实现方法
8.3.3 共享上网软件介绍
8.4 WinCate软件介绍
8.5 方法与主要步骤
8.5.1 利用WinGate软件实现共享上网
8.5.2 Windows2000系统的ICS共享接入
8。5.3 WindowsXP系统的ICS共享接人
8.6思考题
第9章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9.1 目的
9.2 要求与环境
9.3 无线局域网概述
9.3.1 无线局域网概念
9.3.2 无线局域网标准
9.3.3 无线局域网应用
9.3.4 无线局域网的互联结构
9.3.5 无线局域网组网的常用设备
9.4 方法与主要步骤
9.5 思考题
第10章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与基本操作
第11章 Windows Server 2003 FTP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
第12章 Windows Server 2003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第13章 Windows Server 2003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第14章 计算机网络管理
第15章 远程控制应用技术
第16章 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排查
第17章 安全扫描工具的应用
第18章 Windows Server 2003的权限
第19章 简单局域网的设计与组建
主要参考文献与网站
……[看更多目录]
序言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应用高度发达的今天,其地位和作用不容置疑。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一定综合应用和创新设计能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重要责任。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涉及的知识点面广、量多,不通过一定的操作练习,仅靠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授,显然很难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抽象原理。
教育部在2007年1、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本教程正是在此背景下,根据财经类高校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作者多年来讲授计算机网络的经验,以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为主要目标,推进计算机网络应用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本教程内容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组网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等几方面的知识。除第1章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外,第2章至第19章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在组网、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应用。本教程选择的18个练习项目,既包含了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又融合了当今局域网工程应用的主流技术;既强调了基础性与验证性,又适当体现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可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学习要求。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学习和理解相关的网络原理,教材在第2章至第19章都安排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和网络应用的具体实现方法与主要步骤,并配有大量的图示说明,而且在每章后安排有适当的思考题供读者练习。这种内容上的安排,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网络原理,对熟悉和掌握当前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有裨益。
与一般的计算机网络教材相比,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本书的显著特点。各章内容自成体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灵活选择相关的模块组织教学。
本书可作为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管理、管理工程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同步实验与实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管等非计算机专业、高职、高专等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教学用书。
本教材第15、17、18章由顾瑞老师编写,其余章节由卢加元编写,全书由卢加元统稿。参加本教材资料收集、整理、排版、录入、调试等工作的还有吴鑫、张珍义、季华等老师。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