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社会学手册(社会学译丛理论前沿系列)(Handbook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分類: 图书,历史,史学理论,社会发展理论,
品牌: 杰拉德.德兰迪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79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0098223/9787300098227
·条形码:978730009822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社会学译丛理论前沿系列
·外文书名:Handbook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历史社会学手册》以专题述评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历史社会学的主要发展历程、经典人物、重要问题、路径和方法。
作者简介杰拉德·德兰迪,利物浦大学社会学教授,曾任加拿大约克大学(1998年)、日本同志社大学(2000年)访问教授,也曾在爱尔兰、德国、意大利的几所大学任教。他是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杂志的主编,出版了9种著作,包括《创造欧洲:理念、认同和现实》、《变动世界中的社会理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知识、权力与自我》、《全球时代的公民权》、《共同体》、以及《民族主义与社会理论》(与Patrick O'Mahony 合著)。.
恩靳·伊辛加拿大公民权研究讲座教授。约克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其著作有:《没有公民的城市》、《公民权与认同》(与PatriciacWood合著)。《成为政治:公民权的系谱》。主编有《民主、公民权与全球城市》、《公民权研究手册》(与BryancS.Turner合编)。
编辑推荐《历史社会学手册》重在揭示近20年来该领域的最新变化和发展趋势,内容丰富、新颖,尤其适合作为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导论 历史社会学的新路线、
第一部分 基础
第1章 卡尔·马克思与历史社会学
一、马克思作为历史社会学理论家的某些背景:从法律到全体无产阶级
二、资本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结构决定论抑或历史轨道
三、历史人类学, 历史社会学
结论
第2章 马克斯·韦伯与阐释传统
一、韦伯历史社会学的定位:从推测到分析
二、比较历史社会学:将阐释路径置于背景之下
三、历史社会学中的多因果关系
四、韦伯对历史社会学的影响
五、一些评价问题
第3章 进化论和功能主义的历史社会学
一、历史社会学与关于社会的科学
二、斯宾塞:类型史学的问题
三、帕森斯:目的论历史学和行动目的论
四、不存在发展框架的进化
第4章 《年鉴》杂志、布罗代尔与历史社会学
一、涂尔干及其学派
二、布罗代尔与社会理论
三、古尔维奇、弗雷里和沃勒斯坦
四、布罗代尔的历史社会学
五、结论:布罗代尔的遗产
第5章 文明复合体及其进程:埃利亚斯、尼尔森和艾森斯塔特
一、现代存在的社会和心理起源
二、习惯之比较
三、文明复合体及其分析
四、比较视野下的习惯
结论
第二部分 路径
第6章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学与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与历史社会学
二、资产阶级革命与生产方式
三、佩里·安德森的综合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
第7章 不死的理论:永不终结的现代化理论的故事
一、现代化理论的缘起
二、现代化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史:解决问题却没有善终
三、新瓶装旧酒: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化理论的复兴
第8章 历史地理学与历史社会学:艰难的跋涉与空间的转向
一、平行和分歧的学科史
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革新
三、对立、相遇与调和
四、过去的分量
第9章 制度史:关于种族和种姓的比较路径
一、种族和种姓
二、种族、种姓和亲属关系的秩序
三、种族、种姓和政治关系的秩序
四、政治经济学
结论
第10章 文化史死了(“九头蛇”万岁)
一、记忆和实践中承载的过去
二、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转向
三、完整的文化转向
四、社会的转向:百花齐放
结论
第11章 当思想史遭遇历史社会学: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历史社会学
一、比较视角下的民主与资本主义:历史社会学的遗产
二、语言与历史
三、话语的形成、语言行为、概念的历史:思想史上的革命
四、政治现代性及其问题集:欧洲社会历史的四点反思
五、历史社会学与政治哲学之间的语言和阐释
第12章 战争与和平系谱序论:系谱学的路径
一、问题与概念
二、战争与和平
第13章 底层研究与后殖民史学
一、《底层研究》与印度现代史之争
二、作为范式转换的《底层研究》(1982-1987).、
三、《底层研究》与历史学的重新定位
四、1988年以后的底层研究:多元路线
第三部分 主题
第14章 历史分期的文化逻辑
一、时期的相对性
二、启蒙运动的问题
三、自责式的历史分期
四、怀旧式的历史分期
五、类型式的历史分期
结论
第15章 东方与西方:从蔑视性的两分到不完全的解构
一、历史模式与两极化的观点
二、理论化与大分裂
三、韦伯式转向及其含糊性
四、后韦伯式的视角
第16章 近期历史社会学中的阶级与民族
一、现代主义与原始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阶级与民族
三、让国家回归历史社会学
四、臣属民族与现代阶级的形成
结论
第17章 现代国家的形成与统治的制度化
一、国家的出现:一种叙事性的鸟瞰
二、四个分析视角
第18章 议会的演变:从比较历史的视角看集会和政治决策
一、通往议会民主政治的曲折道路
二、当代的发展情况
结论
第19章 社会运动与民主化
一、社会运动的定义
二、旧式社会运动
三、新社会运动
四、社会运动是否有利于社会的民主化
第20章 民族主义的持续:现代性与民族话语
一、理论路径概览
二、民族主义的主要政治形态
三、民族主义的体制性发展
结论:民族主义的持续性
第21章 塑造现代民族:建筑与国家
一、现代性与民族国家
二、民族国家与建筑中的历史主义
三、建筑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
四、现代主义与民族国家
结论
第22章 城市历史社会学
一、城市历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二、城市的东方化:顾朗日、韦伯和芒福德
三、顾朗日与古代西方城市
四、韦伯与东方主义
五、芒福德与东方专制主义
六、东方主义之后的城市历史社会学
第23章 历史记忆
一、概念的历史
二、记忆的媒介
三、场所、遗迹和纪念物
四、记忆时刻与纪念仪式
五、记忆的社会载体:教育和职业
六、历史记忆的范式:复兴、进步、衰退和危机
七、创伤与历史记忆
第24章 历史社会学中的性别与父权制
一、家庭形态
二、国家的性别化
三、父权制的转型
结论
第25章 宗教历史社会学:政治与现代性
一、作为克里斯玛力量的宗教
二、教会与国家的演变
三、个人主义与新教对宗教等级体制的挑战
四、宗教与世俗化
五、宗教与结社民主
六、全球化与国家宗教
结论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部分的五章从马克思人手,探讨了历史社会学的经典创立者。邓肯.凯利撰写的章节对马克思作为历史社会学的一位创立者进行了广泛的阐释。历史社会学本身对于马克思而言并不是一门特定的学科,而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却是更加明显的历史社会学,并且超越了马克思对于物质生活的关注,进而对现代性的形成进行了更加广泛的分析。不过在他们两人那里,历史社会学对于理解现在而言都至关重要,在他们眼里,历史学和社会学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学科区别。这种社会科学知识观在马克思那里还比较含蓄,而在韦伯那里却有了明确的阐发。罗伯特。霍尔顿在第2章里着重探讨了韦伯的历史社会学——其特征也体现为阐释和概念路径——对于比较的关注。韦伯的比较社会学及其多因果解释路径标志着对启蒙运动激发的种种历史哲学的决定性突破,但依然留下了进化论和欧洲中心论的痕迹:与同时代的人一样,其社会学背后的关键问题乃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这一理念。尽管如此,韦伯还是与同时代的人有区别:他试图创建一种推测色彩更淡的哲学路径,倾向于为研究社会变迁提供一个更具分析基础和经验合理性的框架;他将自己置于与流行的进化路径相反的立场,并且实际上反对任何创建某种普遍哲学或者历史理论的尝试,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开放的关于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比较叙述;他推出了一种多原因的分析路径,意在超越此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叙述之间的争论。罗伯特·霍尔顿认为,韦伯虽然没有创立某种特定的传统,但却留下了具有持续意义的遗产。本书的其他许多作者也充分阐述了这个观点。
约翰.霍姆伍德和莫林·欧马利在第3章考察了历史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传统,表明该传统的发展预设——从斯宾塞到帕森斯,都是主流历史社会学的标志——导致了它在近年来的不流行,结果功能主义和进化论都被抛弃,这就是历史社会学付出的代价。他们认为有些批评并不正确,对于进化论功能主义的客观评价表明,如果抛弃其生物学主义和现已被否定的启蒙/种族中心主义目的论,那么进化概念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变迁的解释并未完全失效,不能被还原为发展。尤其是从涂尔干开始,与“目标”或“目的”相对的“功能”概念标志着理论上的突破。问题不在于普遍规律及其导致的线性历史观念基础上的作为发展预设的进化。
后记历史社会学在西方是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近20年来,在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新语境下,历史社会学在延续以往发展轨迹的同时,又发生了不少新的变化。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历史社会学、社会理论显示了强烈的关注.一批西方学者的相关专著已经翻译成中文出版。不过,迄今尚无从总体上介绍历史社会学全貌、及时反映该领域最新动向的中文著作,这方面的译著也寥寥无几。
这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上比较全面、新颖。全书以专题述评的形式,介绍了历史社会学的主要发展历程、经典人物、重要问题、路径和方法,重在揭示近20年来该领域的最新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