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第11卷)(第3期)(2009年3月刊)

分類: 图书,期刊杂志,文学,
品牌: 《万象》杂志社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象》杂志社
·页码:15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10083766
·条形码:977100837600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万象》(第11卷)(第3期)(2009年3月刊)是《万象》的一期,两位学者在平时的读书、写作生活中,向以挖掘史料、独立思考为乐事,常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审视、批判自己所属的文化与社会。在此,他们带着各自的观点、问题与疑惑,闲聊历史上的欧洲或中国……
编辑推荐闲聊跨越时空,远眺十七到十九世纪的欧洲社会,围绕着启蒙精神和公民社会两大主题,聊及政治理念、哲学思想、市民文化、宗教、民族、市场经济、革命、政党、全球化等等诸多方面,也涉及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尽在《万象》,《万象》(第11卷)(第3期)(2009年3月刊)是其中一刊!
目录
1/乡土文学的漩涡
10/从徐讦到邹郎
15/一片孤城万仞山
25/一块牛皮大的地(三)
48/科尼斯堡的圣人(启蒙札记)——康德与“启蒙”
52/“你看看,又回来了”——怀念陈乐民先生
58/怀念老陈
63/野调荒腔说冥簿(下)(扪虱谈鬼录)
79/闲话霍洛维茨
90/璇宫幻影的歌声(春登燕)
94/从邦德到牛虻:头号间谍西德尼’莱利
105/“波希米亚国王”
114/同是天涯爱书人
121/在船上(一九四八年留美家书·一)
133/猛回头
145/梦想与回忆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乡土文学的漩涡
“乡土文学论战”是七十年代台湾文学版图的地标,我决心不沾锅,可是仍然卷入漩涡。
对乡土文学,我的感受是本省籍同胞要说话,他们壮大了,多年来蓄积了许多意见要自己说出来;本土政论家还没有成熟,小说家出类拔萃了,于是先用小说代言。
在我看来,王拓、陈映真、黄春明、杨青矗、王祯和、郑清文、宋泽莱、曾心仪、洪醒夫这些人的小说都写得很好,“本土意识”高涨是可以接受的;面对当下疾苦,他们心中没有“此善于彼”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格言,也是可以谅解的。
台湾在“平时和战时的矛盾”里出现许多新的文学题材,需要有文学作品来表现,从“乡土文学”中可以看见本省籍作家的角度和视野,他们当然和外省籍作家有差别,就文学论文学,这些差别应该是受欢迎的。身为小说读者,我更期待外省作家也有作品提出他们对现况的反映。可是“一代正宗才力薄”,那些众人瞩目的小说家大都改了行,放弃了创作。(王蓝画水彩,凤兮当会计师,彭歌搞新闻学,钟雷干党务,尼洛办电视,田原经营文化公司,诸如此类。)也有人高升为运动家,指指点点希望别人照着他们的是非标准来创作,说个比喻,他们由工人升格为监工或包商了,真正的文学创作何能由别人代替?
这种现象我曾在作家的小型集会里提出批评。会后有一个人约我见面,这人号称文坛的“新当权派”,有一番抱负,他说他要约一些作家深入农村渔村,搜集写作资料,推出“我们的乡土文学”。他对“国民政府”在台湾的政绩有信心,生产线上的劳苦大众并不像某些乡土小说写得那样阴沉绝望。我告诉他,台湾省政府新闻处经常邀请作家写“省政文学”,出版丛书,你先把过去的成果找来看看。我说你对政绩有信心,我对作家没有信心,有人批评某些作家不爱台湾,错了,他们一直爱台湾,可是已经不爱文学。
后来听说果然有一组作家下乡去了,也听说他们回来了,可是没有听说他们交出什么样的作品。
“乡土小说”对负面现象有兴趣,本来也没有什么关系,七十年代文网松弛,大家对小说尤其漫不经心。一九六三年,联合副刊因为“一艘船在大海里飘了很久很久,最后飘到一个孤岛上,金银财宝慢慢用完,生活陷于困境之中”,形成文艺界的重大事件。七十年代,江彤唏写了一篇小说,背景也放在海岛上,他写海岛现代化以后,一个痴呆的老渔夫(他也曾经是一个船长)和他的船都成为历史的残件遗迹,列为观光客“参观”的一个项目,他本人在地层下陷的预感中凄凉死去,我却没听见有人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