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为上:中国对外战略的历史与现实(国际战略研究丛书)

分類: 图书,政治,外交、国际关系,中国外交,
品牌: 宫力
基本信息·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页码:37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801956002
·条形码:978780195600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际战略研究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新的形势下,学习和研究当代中国国际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历史,可以总结历史经验,从中体会到中国外交决策深邃的战略思考,掌握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思想。这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的外交工作,进一步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世纪的中国外交将“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全方位开展外事工作,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有利的外部条件,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这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宫力博士,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著有《邓小平与美国》、《毛泽东与美国》等多部著作。曾主持完成“邓小平对美政策思想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美政策思想的历史发展”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任中央党校与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研究项目“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再探讨”中方主持人。
刘德喜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常务理事。2004年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做访问学者。著有《两个伟人和两个大国》、《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方略》、《wTO与国家主权》等学术专著。
刘建飞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交研究室主任。著有《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21世纪初期的中美日战略关系》等多部著作。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并为多家新闻性期刊和报纸撰写评论文章。
王红续博士,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著有《70年代以来的中英关系》,《大战略——邓小平和祖国统一》等书,并译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有代表性的论文是《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贸易活动及成就》,《毛泽东的抗日外交思想》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一边倒”战略与独立自主新型外交的确立
第一节 国际局势的演变与“一边倒”战略决策
第二节 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姿态
第三节 维护国家主权,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第四节 争取国际社会承认的外交努力
第二章 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互助关系
第一节 中苏同盟的建立
第二节 与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第三章 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冲突与克制
第一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二节 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展开的斗争
第三节 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第四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发展同民族主义国家关系
第一节 妥善解决同亚洲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第三节 促成亚非会议的成功举行
第四节 发展亚非拉友好合作
第五章 与美、苏两同时对抗和极“左”思潮对中国外交的干扰
第一节 中苏决裂及其影响
第二节 中印边界冲突
第三节 越南战争与中美关系
第四节 中国国际环境的恶化与扭转极左思潮
对中国外交的冲击
第六章 世纪年代中国“一条线”的战略和策略
第一节 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战略决策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第三节 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第四节 加强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关系
第五节 “一条线”的构想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
第六节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进程
第七章 新时期中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第一节 实行不结盟,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二节 和平与发展的科学论断
第三节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与努力
第四节 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和发展
第八章 全方位地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三节 全方位地发展与其他各国的关系
第九章 冷战后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与中国的应对方略
第一节 冷战后中国外交面临的新形势
第二节 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第三节 在急剧动荡的国际形势下站稳脚跟
第十章 妥善处理大国关系
第一节 着眼共同战略利益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第二节 建立并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三节 促进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第四节 加强同西欧大国的互利合作关系
第十一章 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第一节 同东南亚国家及东盟的关系
第二节 与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关系
第三节 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关系
第四节 同朝鲜半岛国家及蒙古的关系
第十二章 巩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 加强同西亚北非国家的关系
第二节 加强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关系
第三节 同拉丁美洲的关系
第十三章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第一节 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节 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三节 加强同地区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积极推进地区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
结束语:21世纪中国外交的战略方针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一、与东欧国家政治关系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中国与东欧各国在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上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双方领导人和各种代表团频繁互访,政治关系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保加利亚是继苏联之后第二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两国于1949年10月4日建交。建交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双方互派代表团参加对方重大节日,特别是国庆纪念活动,增进了友谊和相互了解。
1956年4月,保加利亚共产党召开中央全会,作出重大人事变动的决定。保共向中共通报了这次全会情况。当年9月,保共中央派代表团出席中共八大并访华。保加利亚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作出了积极努力,中国也大力支持保加利亚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
罗马尼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5日建交。两国在建交后也频繁互派代表团访问对方国家,巩固和加强了双边关系。1954年,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主席团格罗查访华回国后,写了长达35万字的《六亿人口的国家》一书,介绍中国情况,促进了中罗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中罗两国相互支持。中国坚决支持罗马尼亚提出的争取世界和平的主张和外交努力,罗马尼亚则通过各种方式支援和配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反对美国武力侵占台湾和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正义斗争。
中国与匈牙利于1949年10月6日建交后,双方领导人和各种代表团频繁互访,以增进两国党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1956年10月23日发生了“匈牙利事件”。11月4日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成立,周恩来总理于11月6日致电祝贺,并通知中国政府的决定:将价值3000万卢布的物资无偿地、不附带任何条件地赠送给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作为对兄弟的匈牙利人民的友好援助和支持。
后记本书简要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的全貌,着重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战略方针和政策、策略,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经验;同时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为序,从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中上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重大对外方针的变化人手,展现新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外交作为。
本书作者是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长期从事中国外交研究的学者,在撰写过程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对外战略理论为指导,注重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总结和升华,注意使用新的文献资料作为论据,反映新的学术观点,同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力争在此基础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书的整体设计与统稿工作由宫力完成。各章作者的具体分工如下:宫力(绪论、第三、五、六章);王红续(第一、二、四章);刘德喜(第七、八章);刘建飞(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章、结束语)。在本书稿修改过程中,姜长斌、郭建平、张明教授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时殷弘、章百家、李捷等著名学者为本书写下了中肯的评论,秦治来博士对目录进行了翻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编写出版得到中央党校领导与中央台办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得到东莞市长城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的赞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