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附VCD光盘2张)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音乐史,
品牌: 李岚清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4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040255072
·条形码:978704025507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附带品描述:附VCD光盘2张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是跨越百年的中国音乐之旅,是一部生动的纪传体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极具知识性、学术性、故事性、普及性、可读性,让人感受独到见解,品味精彩人生,获得丰富启迪。史料、图片丰富,2张CD展示艺术家对经典作品的完美再现,收录李岚清部分音乐作品,更有作者亲自演唱的大师作品首次公开发布。
目录
作者与编辑的对话(代序)
沈心工(1870-1947)篇
传略
札记 上海沙船航运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
曾志态(1879-1929)篇
传略
札记 中国早期的交响音乐
蔡元培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开创性贡献
李叔同(1880-1942)篇
传略
札记 李叔同出家之谜
音乐与绘画是至亲好友
作品选介 《送别》
萧友梅(1884-1940)篇
传略
札记 晚清终止科举制度前后的“科举”
作品选介 《问》
黎锦晖(189l-1967)篇
传略
札记 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给我们的启示
从通俗流行歌曲想到的
通俗流行歌曲是群众音乐文化生活的重要精神食粮
漫谈歌剧
作品选介 《毛毛雨》
赵元任(1892-1982)篇
传略
札记
赵元任趣事三则
赵元任与爱迪生的一段交往
赵元任教授国语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他”
作品选介《教我如何不想他》
王光祈(1892-1936)篇
传略
札记 在电子乐谱的推,广士要敢为人先
我国的翻译歌曲
阿 炳(1893-1950)篇
传略
札记 音乐教育切莫错过少年儿童时期的大好时光
作品选介《二泉映月》
青 主(1893-1959)篇
传略
札记 关于中国的艺术歌曲
从找不到一架能演奏的钢琴到“钢琴王国”的喜与忧
作品选介 《我住长江头》
刘天华(1895-1932)篇
传略
札记 中国有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乐教传统
作品选介《空山鸟语》
吕文成(1898-1981)篇
传略
札记 小议中国民族器乐的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创新
作品选介 《步步高》
贺绿汀(1903-1999)篇
传略
札记 我熟悉的中国电影歌曲
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有效的普及音乐教育活动
军歌作曲家——郑律成
作品选介《牧童短笛》
黄 自(1904-1938)篇
传略
札记 我国合唱今昔谈
作品选介《玫瑰三愿》
冼星海(1905-1945)
传略
札记 冼星海与马思聪在巴黎相识
作品选介《黄河颂》
吕 骥(1909-2002)篇
传略
札记 广泛开展群众歌咏活动 促进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什么受到外国观众的青昧
第一首“语录歌”的作曲者——李劫夫
江文也(1910-1983)篇
传略
札记 首次弹奏大型管风琴
作品选介《台湾舞曲》
聂 耳(1912-1935)篇
传略
札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
一部难忘的战斗“交响曲”
我们不能不知道《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同志
作品选介《铁蹄下的歌女》
马思聪(1912-1987)篇
传略
札记 “中国有没有像贝多芬那样有分量的交响乐?”
文艺作品创作与演出的关系
在纪念马思聪诞辰95周年暨《马思聪全集》首发式上
的书面讲话
作品选介《思乡曲》
附录一欣赏列宾
附录二歌曲六首
《蓓蕾之歌》
《鉴真东渡》
《二泉——为阿炳画像》
《北国之恋》
《张开银幕的翅膀》
《相约在明天》
附录三李岚清创作音乐作品简介
出版者的话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1903年2月,沈心工回国,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开设了乐歌课,不久他出任附小代理校长、校长(当时称“主事”)。根据当时的教育年鉴记载,这是我国最早开设乐歌课的小学。沈心工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设置唱歌课,在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上无疑是一个创举,也是我国“乐歌运动”的第一块阵地。沈心工创作了大量的乐歌,用唱歌的方式宣传进步思想,流行甚广影响极大。他早期最受欢迎的作品,除《体操》(即《男儿第一志气高》)外,还有《黄河》、《缠脚的苦》、《运动会得胜歌》等。当时,上海的务本女塾、南洋中学、龙门师范和沪学会等都请沈心工去教乐歌,并举办“乐歌讲习会”。不仅上海,全国许多地方也纷纷派人向他请教乐歌门径,从而在全国掀起一股乐歌热潮,形成了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启蒙运动。
在清王朝统治时代,沈心工和李叔同、曾志志、高寿田、冯亚雄等人在新音乐文化方面能有如此开创性的作为,实在是难能可贵。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我国近现代早期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出于对沈心工的敬佩,邀请沈心工到自己与黄炎培等人创设的沪学会教课,受到听课者的热烈欢迎。
积极从事乐歌创作
沈心工一生创作乐歌长达30年之久,共创作乐歌一百八十余首。他的乐歌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谱,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间乐曲填词而成,也有一些是他自己作曲的。由于沈心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他在创作乐歌时,很早就开始采用中国的传统民歌,比如,《缠脚的苦》用《梳妆台》填词而成,《金陵怀古》用《凤阳花鼓》填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