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书画馆·第4编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作品,中国画,综合,
品牌: 故宫博物院
基本信息·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0478116
·条形码:978780047811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故宫书画馆·第4编》讲述了: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们同起源于原始符号,同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中滋长,使用相同的笔墨纸砚,均以线条为基础的造型手段,追求共同的笔墨技巧和抒情写意的审美意趣。
编辑推荐《故宫书画馆·第4编》为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花香鸟语寄心声
01.谢安《中郎帖》页
02.国诠《善见律》卷
03.林逋《自书诗》卷
04.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05.赵佶《芙蓉锦鸡图》轴
06.吴琚《寿父帖》页
07.梁楷《秋柳双鸦图》页
08.佚名《百花图》卷
09.赵孟頫《幽篁戴胜图》卷
10.吴镇《心经》卷
11.赵雍《挟弹游骑图》轴
12.倪瓒《秋亭嘉树图》轴
13.沈藻《橘颂》页
14.边景昭王绂《竹鹤双清图》轴
15.李在《山村图》轴
16.戴进《钟馗夜游图》轴
17.孙隆《芙蓉鹅图》轴
18.杜琼《为吴宽作山水图》轴
19.张弼《蝶恋花词》轴
20.沈周《辛夷墨菜图》卷
21.李东阳《甘露寺诗》轴
22.祝允明《刘君文威听泉记》卷
23.唐寅《墨梅图》轴
24.张路《停琴高士图》轴
25.徐渭《黄甲图》轴
26.宋旭《茅屋话旧图》轴
27.丁云鹏《松泉清音图》轴
28.董其昌《杂书》卷
29.董其昌《山水图》册
30.张宏《击缶图》轴
31.倪元璐《题桃源图诗》轴
32.邵弥《贻鹤寄书图》轴
33.萧云从《雪岳读书图》轴
34.陈洪绶《梅石图》轴
35.王铎《王维诗》卷
36.王时敏《山水图》轴
37.王鉴《仿叔明长松仙馆图》轴
38.王翚《九华秀色图》轴
39.吴历《兴福庵感旧图》卷
40.恽寿平唐炗《红蓬绿藻图》轴
41.王原祁《仿王蒙山水图》轴
42.张学曾《仿北苑山水》轴
43.髡残《层岩叠壑图》轴
44.法若真《游东田诗》轴
45.查士标《溪山放牧图》轴
46.龚贤《摄山棱霞图》卷
47.邹喆《山水图》轴
48.毛奇龄《五言律诗》轴
49.梅清《黄山图》轴
50.朱耷《古梅图》轴
51.石涛《墨荷图》轴
52.柳遇王晕《宋致静听松风图》轴
53.蒋廷锡《芙蓉鹭鸶图》
54.高其佩《仙山楼阁图》轴
55.陈邦彦《五言绝句诗》轴
56.华喦《秋树斗禽图》轴
57.金农《相鹤经》轴
58.郎世宁《花鸟图》轴
59.郑燮《竹兰石图》轴
60.钱大昕《录语》轴
61.翁方纲《八言联》
62.金廷标《负担图》轴
63.洪亮吉《小游仙诗》轴
64.英和《杨慎乐清秋赋》轴
65.虚谷《瓶菊图》轴
66.赵之谦《墨松图》轴
67.任颐《风柳群燕图》轴
68.沈曾植《黄山谷诗》轴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们同起源于原始符号,同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中滋长,使用相同的笔墨纸砚,均以线条为基础的造型手段,追求共同的笔墨技巧和抒情写意的审美意趣。虽然尔后它们发展为两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前者更侧重抒写性情,后者更强调传神写照,但二者数千年来始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正因此,书画艺术在诸多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至今仍历久不衰,欣欣向荣。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审美意趣,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书画艺术构建体系、创造经典的重要时期。晋代王羲之天才的创作实践大大提高了汉字新兴书体的艺术品位,成为后世书法审美的基准坐标。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人物画创作也已达到很高的水平。隋唐画坛在人物画继续发展的同时,山水楼阁、鞍马走兽等画科也相继繁荣,阎立本、展子虔、韩混等人的名作无不呈现一派恢弘富丽的盛世气象。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所确立的汉字结体用笔规范,影响深远,沿用至今。
五代两宋绘画更趋成熟完备,山水、人物、花鸟名家辈出,风格崇尚写实,精能高雅。这与当时皇家设置画院、奖掖人才的措施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艺术创作的广泛参与有很大关系。宋元的文人书家,强调在“守法”的前提下张扬个性,表现“书卷之气”,书法在实用的基础上被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宋四家”和元代鲜于枢、赵孟烦皆为代表人物。同样,“元四家”高张“文人画”旗帜,提倡抒写性情,不求形似,为明清绘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明代是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流派纷呈的重要阶段。其书法绘画继承了宋元传统,在创作理论和表现技法上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并在不同阶段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的艺术群体,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明早期书法以“三宋”草书和“二沈”的“台阁体”楷书为代表;绘画则以戴进、林良等人粗犷纵肆的“浙派”、“院体”风格主导画坛。明中期以后,吴门(苏州)地区成为书画创作的中心,吴宽、王宠等人在书法上摆脱“台阁体”束缚,“吴门四家”以清雅淡丽为主的文人画风代替了宫廷中富丽堂皇“院画”;而陈淳和徐渭在写意花鸟画方面的创新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与笔墨内涵。明晚期董其昌完善了书画创作理论,成为文人书画的集大成者,对当时及清代影响颇广;同时,“松江派”的赵左、沈士充,杭州的蓝瑛、陈洪绶,均能领袖一时,白具风貌,为明末社会动荡中的艺坛增添了一抹亮色。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