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古中医学堂丛书)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
品牌: 彭子益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19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2316461
·条形码:978780231646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古中医学堂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讲述了:为什么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经半个世纪苦苦搜求,寻找到并亲自主校《圓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中医秘籍”?李可老中医认为:该书作者、清末民初的中医学家彭子益,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圓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世界医学的有识之士,必将受她的启发,重新认识“生命与宇宙整体观”,借鉴彭子学说,实现战略突破,从困境中脱茧而出。李可老中医(左)与其弟子刘力红(右)、火神派名医卢崇汉(中)共同研讨中医临床
媒体推荐古中医学派,必将逐一攻克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中之心、肺、肾三衰、肿瘤等奇难重危急症!
——李可
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病书”,久历临床考读之,更是醍醐灌顶,格外亲切。犹如长者在侧,耳提面命。
——李可
彭子遗书的问世,将唤醒国魂与医魂!将引起中医界高层的沉痛反思,将引导老、中、青三代中医走出误区与迷阵,开创中医复兴的新世纪!
——李可
他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他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占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
——李可
编辑推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由李可老,中医鼎力推荐:占中医学派,必将逐一攻克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中之心、肺、肾三衰、肿瘤等奇难重危急症!
目录
一、原理下篇
系统的认识
阴阳的认识
五行的认识
五行相生相克的认识
人秉五行气质而生脏腑的认识
六气甜认识
十二经名词的认识
五脏所主的认识
气血的认识
荣卫的认识
药性大概的认识
脉法大概的认识
结论
二、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
序
读法总纲
上篇
中篇
下篇
传经篇
疑难篇
类伤寒病篇
读法总结
三、汤头改错篇
补益之剂
发表之剂
攻里之剂
涌吐之剂
和解之剂
表里之剂
消补之剂
理气之剂
理血之剂
祛风之剂
祛寒之剂
祛暑之剂
利湿之剂
润燥之剂
泻火之剂
除痰之剂
收涩之剂
杀虫之剂
痈疡之剂
经产之剂
四、杂症治法藕
十二经升降主病提纲诀
胃经不降主病诀
聛经不升主病诀
胆经不降主病诀
旰经不升主病诀
肺经不降大肠经不升主病诀
心经不降小肠经不升心包
经不降三焦经不升主病诀
膀咣经不降肾经不升主病诀
总结
五、金匮药性脉法医案女科外科读法篇
序
金匮读法
药性读法
附录:《长沙药解》——甘草、薯蓣、羊肉、附子、黄连、黄芩
脉法读法
医案读法
女科读法
外科读法
附录一 伤寒理路篇
要旨
《伤寒论》药性简释
方名次序
六经提纲
《伤寒论》歌括
附录二 中医的王道之法——李建西
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看更多目录]
序言古中医学派,必将逐一攻克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中之心、肺、肾三衰,肿瘤等奇难重危急症!
向读者推荐中医“第五经典”:彭子遗书,中医之魂!
彭子遗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原名《实验系统古中医学》),经半个世纪苦苦搜求,遍访山西全境、南北七省而不可得。终于在2005年夏末,由山东孔乐凯、广东梁健、广西刘加申提供信息,山西李洪渊亲赴北京国家图书馆影印成碟(残本),云南姚钧、北京陈璞无私献出珍藏秘本,又经7个月汇集各种版本,互补遗缺,终使彭子遗书基本搜集齐全。又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鼎力相助,本书始得以出版问世。
彭子遗书,是近百年中医史上的一座丰碑!
彭子遗书的问世,将唤醒国魂与医魂!将引起中医界高层的沉痛反思,将引导老、中、青三代中医走出误区与迷阵,开创中医复兴的新世纪!
文摘九味羌活汤
外感之理,不外荣气疏泄而发热,卫气闭束而恶寒。外感之法,不外芍药敛荣气之疏泄,麻黄开卫气之闭束。芍药、麻黄性皆下降,故又用桂枝温达之性以调和之。荣卫一郁,中气必虚,故又用炙草以补中气。任何变通,当本此旨,不可偏用发散,而偏于上升之药,因荣卫升降,是整个的圆故也,九味羌活汤,羌活、白芷、川芎升散之性皆烈,合并用之,其力极峻,又加生姜、葱白之温散,谓可以代麻黄、桂枝、青龙各半等汤,不免贻误后学。初病外感,更无用黄芩之寒、生地之膩之理。此方升散力大,阴阳并伤,十分危险。原解谓阴虚禁用,是明知偏于升发,却又用之以教后人,此不明荣卫寒热之原理之弊也。如于麻、桂各半之证,不敢用麻、桂之药,可用薄荷、桑叶代麻黄,以开卫气之闭束。仍用芍药,以敛荣气之疏泄。如不用芍药,可用黑豆,以清荣热,而止疏泄。冰糖、大枣、豆豉以补中气。如恶寒甚者,仍加入麻黄、桂枝少许。脉象柔润者,并可仍用炙草,无不汗出病解,毫无流弊。我见用九味羌活汤,一脉升发温散之药,多有汗出而生他病者矣。此方为时方中发表最误人之方。
惟秋燥感冒,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脉紧不浮者,服之甚效。秋燥感冒,恶寒发热,病在肺家,不在荣卫。因秋金凉降则气通,秋金热燥则气结。肺主皮毛,皮毛主表,表气结塞,故恶寒发热,肺热则流清涕。羌活、川芎、白芷性极疏泄,最开结气,黄芩、生地善清肺热,故甚效也。细辛、生姜伤耗津液,不用为妥。原解谓羌活、防风、川芎、细辛、白芷、苍术各走一经,可代桂枝、麻黄各半等汤,驱风散寒,为诸路之应兵。不知卫郁恶寒,尚可用羌活、川芎、白芷之升散,助疏泄,以开卫闭。若荣郁发热,而服升散之药,则疏泄更甚,热必更加,贻误后学,其害大也。
外感病在荣卫,如不汗出,则人脏而病三阴附子证,或人腑而病大黄证。外感病在肺家,如不出汗,始终病在肺家。九味羌活汤非桂枝、麻黄之荣卫方,乃肺家之外感方耳,所谓驱风散寒,各走一经,无理无法,切当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