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中东(新中国外交亲历)
分類: 图书,传记,政治人物,中国,
品牌: 刘宝莱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1186693/9787501186693
·条形码:978750118669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中国外交亲历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出使中东》写的是个人所见、所闻、所感,讲述的是播种友谊、使命为民的个人亲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外交,特别是中国同阿拉伯世界友好关系的茁壮成长,反映了这一代中国外交官们报效祖国和服务人类进步事业艰苦而光荣的奋斗。
作者简介刘宝莱,1941年7月生,山东人。1965-1967年,赴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进修阿拉伯语;1967-1989年。先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摩洛哥、苏丹、科威特大使馆工作;1989-1991年,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参赞、副司长;1991-1995年,任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特命全权大使;1995-1999年,任驻约旦哈希姆王国特命全权大使;2000-2002年,任外交部外事管理司司长;2002-2007年。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秘书长、副会长;2007年至今,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外交笔会成员。
目录
总序/王殊1
序/孥肇星3
前言/5
第一章 初赴摩洛哥/1
赴摩深造/3
使馆工作/13
又见拉巴特炊烟/21
第二章 难忘苏丹/27
初到喀土穆/29
尼迈里主席访华/36
埃及总统纳赛尔/40
苏丹“7·19”未遂政变始末/45
中国医生为尼迈里主席治病/50
我援建苏丹项目竣工/56
同苏丹朋友在一起的日子里/62
苏丹新貌/68
第三章 亲历海湾危机/75
独特的科威特/77
海湾危机/83
我所认识的埃米尔贾比尔/92
中科友好往来/97
参加“地瓦尼亚”沙龙活动/104
“酒”抓不懈/108
第四章 出使阿联酋/113
何谓阿联酋/115
走马上任/120
四位中国领导人过境、访问/125
江泽民主席赠猎隼/134
为穆巴拉克总统送行/137
一场涉台斗争/143
我眼中的扎耶德总统/149
身边的故事/154
第五章 转战约旦/159
“阿拉伯的瑞士”/161
侯赛因国王两次访华的趣事/165
推动中约关系发展/170
同约旦王室的交往/177
日益活跃的约旦妇女/184
震惊世界的三大事件/188
故地重游/202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套书是已离退下来的我国驻外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回忆过去在外交场合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真情实录。相信读者通过这些故事能够了解一些我国外交官在国外的工作和生活。
由于外交工作的特殊性和机密性,长期以来有关外交工作和外交官工作、生活的回忆文章发表很少,众多读者对外交工作缺乏了解,甚至感到很神秘。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与合作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当然,为了维护我们国家的民族利益,反对强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工作中有时斗争激烈,气氛紧张,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也有时矛盾很多,问题复杂,协商困难,僵局难解。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而更多的另一个方面是,发展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推动各方面的往来和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友谊,加强平等互利的合作。在意见不同或有分歧时。要互通情况,平等协商,通情达理,消除分歧;而在利害有不一致时,也要耐心谈判,弄清是非,互谅互让,实现共赢。所以,我们驻外外交官的主要工作是寻求合作,加强来往,发展合作,增进友谊。为此,在工作中就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观察局势变化。
近些年来,我们外交官撰写的有关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回忆文章逐渐多了起来。对读者了解外交工作的情况有不少帮助,但仍然数量太少,而且不够系统和全面,有分量的作品不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有关外交工作的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等,除了一些纪录片外,也没有一部电视、电影。鉴于此,这些年来离退的外交官逐年增加,很多富有工作经验并且对写作有兴趣的同志组成了外交部离退休干部笔会,借以推动和鼓励回忆文章的写作和发表,以使读者更多地了解外交工作和外交官工作、生活的情况。
文摘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位于欧、非两大洲和大西洋、地中海两大重要水域的交界处,也是欧、非、西亚和美洲之间的海、陆、空交通枢纽,故战略地位重要,是历代世界列强必争之地。自15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入侵。1905年,德国人耀武扬威地到了丹吉尔市,1911年又到了阿加迪尔市。1912年3月20日,摩沦为法国保护国,同年11月27日,法国同西班牙签订了《马德里条约》,将摩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区划为西班牙保护地;丹吉尔被“国际化”。正如哈桑二世国王指出的那样,摩“遭到了宰割,被任意地瓜分为三块”。①
1956年,摩宣布独立后,实施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全面推进摩洛哥化。1965年我赴摩进修时,摩当局已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重大国有设施。1963年至1966年,政府收回了25万公顷的“殖民化”土地。1966年7月4日,摩开始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耕者有其田。与此同时,教育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阿拉伯语化”得到了普及,大大改变了当地许多年轻人只会讲法语、西班牙语而不会讲阿语的现象。
在使馆工作期间,我实地考察了如下城市:
1.拉巴特。始建于1666年。19世纪时,它成为摩中央政权统治的中心。1956年摩独立后,定为首都,成为国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这里有摩国王的萨拉姆官、政府、国民议会和要害部门的所在地,并有许多历史古迹和博物馆,其中有著名的1195年奠基的哈桑清真寺,塔尖高达69米和12世纪的乌达伊要塞等。
该市由旧城和新城组成了它的沧桑过去和现代的文明。旧城由古城墙环绕,长约5公里,仍保持着中世纪的面貌:弯曲、狭窄的街道,低矮分散的房屋和店铺,摆满了出售的手工艺品、民族服装和特色地毯等。广大劳苦大众,如工人、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等住在那里。新城有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现代化的建筑、旅馆、整齐的花园、二层楼的别墅等,那里是富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