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的女人(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分類: 图书,小说,作品集,中国,近现代,
品牌: 中国现代文学馆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页码:29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8017498/9787508017495
·条形码:978750801749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作者简介无名氏(1917 2002),原籍江苏江都县,出生于南京,原名卜宝南,又名卜宁,卜乃夫。北平俄文专科学校毕业。抗战爆发后,曾任香港《立报》、重庆《扫荡报》记者及教育部职员。抗战结束后到上海任真善美图书公司总编辑。1946年迁居杭州。解放后一直未正式参加工作。作品有《露西亚之恋》、《一百万年以前》、《火烧的都门》、《无名书》等,《北极风情画》是其成名作,《塔里的女人》是其代表作。本书收入其小说2篇,散文23篇。
目录
无名氏小传
小 说
北极风情画
塔里的女人
散 文
僧二
烽火篇——拟屠格涅夫
诅咒集
大宗师
火烧的都门
诉——给友人
宝剑篇
梦北平
雾
拉丁之凋落
崩颓——素描尼采的最后画像
绝望的呼吁——给法兰西国民
薤露——"八一三"三周年
谨献给全体死难将士之英灵
劫运篇
今禹鼎
阳光一
友
镣铐
月下风景
林达与希绿断片
《翠堤春晓》插曲断片
幻
蔷薇内幕——谁是"塔里的女人"?
无名氏主要著作书目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推动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变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文摘基于上面的神秘心理,不用说,我对身旁的陌生人,自然感到说不出的亲切。不仅亲切,我还很好奇。试想想,这样的大冷天,而且还是除夕,竟有人冒大雪,爬上华山最高峰,喝西北风,这个人如果不是疯子,也是怪得不能再怪的怪人。入冬以来,这一个多月,我就未遇见一名游客。我原以为自己够怪了,想不到竟还有一个比我更古怪的人,这怎能不叫我发生好奇心?
其实,就我的个性而言,我是不大爱说话的。我曾经统计过:在这一九四二年最末一月,我总共说了不到十五句话。平均每两天才说一句话。我和那个烧饭的长工,几乎一直在演哑剧:点点头、摆摆手、拱拱腰、踢踢脚,最多哼两声,就算是说话了。话虽如此,此刻,我却极愿意和这位陌生汉子讲话。
我向他打了个招呼:
“先生,您是一个人上山吗?”
他点点头,连哼也没哼一声。他在看山下雪景。
“您是昨天上山的吧?”
他再点点头,仍眺望雪景。
“那么,您昨天是憩在北峰,还是东峰?”
他并不回头,只哼了个“东”字。
他待理不理,这种冷淡神情,实在叫我起反感。我想:这个人的心大约正和华山冰雪一样,又冷又白。
在这样人迹罕见的五千尺高峰上,他遇见和他一样有眼有鼻的人类,竟这样冷酷无情,真有点不近人情。
我向他狠狠盯了一眼,忽然生起疑心,且有点害怕起来:“他或许不是人,是鬼吧?”他如果不是鬼,是人,绝不该这样冷酷。
我一面怀着鬼胎,一面孤注一掷,背城一战,向这陌生汉子做最后挑战。
“先生,您今晚不下山了吧?在南峰庙里憩?”我脸上满堆着笑。
“不‘下’了。”他始终没有回转头,一直在俯瞰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