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儿童文学阳光书吧)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小说,中国,
品牌: 张牧笛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0790481/9787500790488
·条形码:978750079048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儿童文学阳光书吧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走走停停》以其自身的真实与清新,描绘出青春的灿烂和怅惘。它是一次精神之旅,一次对生活和梦想的唯美沉思。《走走停停》是一部健康、有益、适合你们阅读并让你们感同身受的少年原创作品。
作者简介张牧笛,女,满族,1991年10月出生。天津二中高二学生。天津作协会员。
12岁开始写作。已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近百万字。主要作品《看不见的风在吹》(诗集)《像南瓜,默默成长》(创意作文集)《走走停停》(长篇小说)《夏日终年》(日记体生活记录)
媒体推荐《走走停停》以其自身的真实与清新,描绘出青春的灿烂和怅惘。它是一次精神之旅,一次对生活和梦想的唯美沉思。我确定这是一部健康、有益、适合你们阅读并让你们感同身受的少年原创作品;我认定牧笛将因它而成为90后作者中的佼佼者。
——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谭旭东
编辑推荐张牧笛,女,满族,12岁开始写作。已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近百万字。
主要作品《像南瓜,默默成长》(诗集)《走走停停》(长篇小说)《夏日终年》(日记体生活记录)
序言天津“90后”少女作家张牧笛的长篇小说《走走停停》要出版了,责任编辑打来电话请我为之作序。
这些年,可以说,我是看着牧笛长大的。她是一位非常聪慧的女孩子,她的诗歌创作已经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事实上,她的诗歌创作水平;让儿童文学界我们这些年长的作家都望尘莫及。
牧笛是文学多面手。出身于知识家庭的她,从小酷爱读书。书香的润泽,使她对文字有了一种独特的悟性。知识、幻想和情趣,构筑了她丰富细敏的内心世界,锤炼了她思考和感受的能力,也赐予了她慧心和才气。说起牧笛,我们之间有一段师生之缘。几年前,我给中国小作家协会做指导教师,一共辅导过四十多位小朋友,当时还是小学生的牧笛,是其中最优秀的。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勤奋,她爱读,爱写,我经常收到她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文章,而且她常在信中告诉我她最近在读什么书,与我分享。这让我感到很惊奇,因为她读过的一些名著,很多大学文学系的博士生都不一定好好读过。牧笛给我的第二印象就是很有悟性,每次她都会很快地领悟我的想法,理解我的建议。她的文章越写越好,无论散文还是诗歌,无论童话还是生活故事,都常常令我欣喜不已,每一次写作交流,我都觉得她是在努力进步,快乐成长。
文摘喂,曾志伟,我胃痛,帮我去蒸饭吧!
喂,曾志伟,帮我把自行车搬出来哦!
每次都有求必应,每次都不生气,不仅不生气,还总是笑眯眯的,憨态可掬。他笑起来的样子很可爱,牙齿洁白,目光明媚,像一堆甜乎乎的棉花糖,再性急的人碰到他都变得绵软起来。后来,或者说现在,青橙她们终于明白了,他并非刻意而为,而是本性就如此敦厚。他走了,他曾经的妥协和宽容像针般刺痛了女孩子的细胞。
还有他,用一书名形容——《那小子真帅》。一双流川枫一样的被称为狐狸般的酷眼,还有天生的流浪歌手的音质和气质。当他怀抱吉他站在麦克风前,一首美国民谣《Yesterday when I Was stillyoung》让台上的评委,台下的观众唏嘘不止,无不感叹时光荏苒,青春飞逝。校园艺术节歌唱冠军的称号当然也非他莫属。
班里竞选班委。他站在讲台上,凭几招让男生捧腹令女生折腰的绝活,以很高的票数当选,老师大跌眼镜。从此他更喜打抱不平,好管闲事。他的兜里揣着爱国者的MP3,《题库》下压着动漫,崇拜韩寒,偶尔写点自认为很有创意的小文章,拽些诸如“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之类的话,开些其实并不怎么好笑的玩笑。如今,喜欢特立独行的他……也走了,带着单纯如婴儿般的神情。
再见,老妖!再见,曾志伟!再见,流川枫!我们……还能是朋友吗?
后记直到所有美好的意象旋转、闪烁又逐渐消失,我都没有总结出那些动人的花的名字。我的脑海里清晰地印刻着我的花的样子,琳琅如同绛紫色的星辰。花瓣很小,花枝修长,站在枝头,在蓝天清澈的瞳孔里游弋。
我的花。我的世界,我的幸福。这既轻又重的飞翔的姿态,这奇妙又隐秘的青春的体验,由喧哗到静寂.由含苞到颓败。
看过一些有关青春的描写,尖锐的,残酷的,愤怒的,忧郁的,惨烈的,错误的……或惊心动魄,或不堪回首,让我的阅读视野,被一股浓郁的文学气息侵蚀,生活反而像被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