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光明学术文库,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文丛)
分類: 图书,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
品牌: 陈刚
基本信息·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页码:21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2067936
·条形码:978780206793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光明学术文库,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文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一种经院化倾向,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不能说明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实际工作中又存在着不重视基本理论,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搁置、悬置现象,以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受到遮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从人、物、市场、资本、异化、自由与人的全面发展等重大问题切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这种探讨既立足于基本观点,同时又与时俱进,密切联系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进而超越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鸿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深刻新颖而富有现实意义的阐释。
编辑推荐《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文丛》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推出学术成果的一个窗口,纳入《光明学术文库》出版规划体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从申请资助出版的书稿中,遴选部分书稿给予资助,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文丛”的方式分期分批出版。
组织出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文丛》,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扶持学术精品,推进学术创新,打造江苏学术品牌的重要探索。
《光明学术文库》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出版工程采取“媒体发动,学界审评,光明出版,社会馆藏”的形式,常年征集、精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原创学术成果,及时向社会传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
《光明学术文库》将秉承光明日报“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知识密集型”的传统风格,精心织、精心编校、精心出版,充分发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宣传推广这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力争使之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品牌。
目录
自序 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
第一章 马克思的物的概念
一、作为一般唯物主义的物的概念
二、作为唯物史观的物的概念
三、作为价值观的物的概念
第二章 马克思的人本质概念
一、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二、人的本质是劳动
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四、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五、人们的需要即本性
六、人的本质在于人的主体性
第三章 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兴起
二、市场经济的局限与弊端——马克思的批判
三、实践与反思:从一大二公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章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批判与扬弃
二、建国3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扬弃资本主义的初步探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实践:重新引入市场与资本
四、资本作用再认识:用其利而弃其弊
第五章 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概念
三、《大纲》、《资本论》中的异化概念
四、科学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是把握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关键
第六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时代意义
一、异化劳动理论再梳理
二、社会主义实践与扬弃异化的初步探索
三、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挑战
四、弘扬理想与科学发展:马克思异化观的当代意义
第七章 马克思的自由观
一、马克思自由概念的多重含义
二、实践与自由
三、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必然与自由
四、三大社会形态中自由的历史发展
五、真、善、美与自由
六、自由与现时代
第八章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初步形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二、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唯物史观论证《德意志意识形态》
三、“人的全面发展观”成为科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
第九章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概念再探析
三、内涵再揭示
四、当代之意义
第十章 马克思的以人为本价值观与科学发展
一、理论溯源:以人为本思想的三种形态
二、马克思的以人为本观
三、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第十一章 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和谐的价值理想
二、对不和谐社会现象的批判
三、人与规律、必然与自由
四、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与和谐社会建构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再认识
一、作为理论和理想的社会主义
二、作为实践与运动的社会主义
三、作为制度与建设的社会主义
四、作为改革与反思的社会主义
五、几点再思考
附公平正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二、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平衡
三、建立社会公正的保障体系与环境氛围
……[看更多目录]
序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仍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和不可超越的意义。这个命题在当今世界受到许许多多人的赞同,特别在有十多亿人口的中国更会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肯定与支持。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我国的确立乃是亿万人民的历史选择。当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话可以说振聋发聩,令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从法律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写进了党章,而且也写进了宪法,从而具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与价值应无可怀疑,在此情况下提出此命题并研究和论证之是否多余?
个人以为,若口头简单重复或再宣布马克思主义在今日中国具有指导地位至少没有新意,因为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和活生生的事实,无须我们再为之饶舌。但另一方面,无可讳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遮蔽、悬置甚至淡化,需要我们为之澄清、正名和落到实处。我这里说的遮蔽和悬置主要指理论研究和现实实际的脱节,以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包含的巨大意义与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挖掘,许多情况下只是悬在空中或停留在形式上和理论上具有至尊地位,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完全落实,有时甚至成为摆设和招牌。
文摘第一章 马克思的物的概念
本章分别从存在论或一般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价值观角度对马克思的物的概念作出考察。马克思的存在论的物的概念肯定意义大于否定意义,而作为价值观的物的概念则有着强烈的否定涵义。这主要同他的以人为本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崇高价值理想并从之出发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物统治人现象有关。马克思的物的概念在当代社会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物作为世界之本质、存在之基础和人类社会不可离开须臾的客观条件历来在马克思的哲学视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对马克思的物的概念学界似一直没有给予足够关注。本书拟从存在论和价值观等不同角度对之进行尝试性研究。
一、作为一般唯物主义的物的概念
对物的概念可以从存在论、价值论等诸多角度进行考察。存在论是关于世界本质或性质的理论。马克思的作为存在论的物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或角度来加以理解,一是一般唯物主义,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即所谓一般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当然也有人谈实践本体论,对此学界仍有争议。这里主要从一般唯物主义谈起。
一般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质共通的观点。马克思的哲学无论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实践唯物主义都是对以前所有唯物主义观点的超越,但超越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扬弃,即把前人合理的东西包容于其中,在此基础上创新与发展。所以马克思对一般唯物主义有批评,也有肯定。从肯定角度看,马克思的作为一般唯物主义的物的概念主要与这样几方面内容有关:1.事物;2.物质;3.自然。下面试分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