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梅墨生(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
分類: 图书,艺术,书法,书法作品,名家作品,综合,
品牌: 范迪安
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页码:8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43471027/9787543471023
·条形码:978754347102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8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自秦汉而远,善书者众矣。晋唐之间,贤圣继起,妙迹名著,蔚成经典。宋元以降,大家辈出,操觚立言,流派纷呈。为政者以己之务,全力以昌,研究者著录阐析,付之篇章。书法由致用而竞美,风貌繁衍出新,汇为中国文林气象。惜乎自20世纪初,书法之命运多舛。虽曾有蔡氏元培先生在美术院校“增设书法专科”之愿望,而于全国美术展览会中书法竟告阙如,1949年至1979年间书法活动亦为“小众”艺术,相关展览寥若晨星。弃书法于“美术”界外之观念使狭义之“美术”日趋促狭,并累及美术馆收藏研究之范围、美术院校系科专业课程之设置等。
作者简介梅墨生,号觉予、觉公。1960年6月生于河北省迁安市。毕业于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原为河北轻工业学校),结业于中央美院及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艺委会委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山西师范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等多所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曾获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成年组一等奖、中意杯国际龙年电视书法大赛金奖、当代国际水墨画名家展金奖等,作品多次入选各类大展及名家邀请展。参加2007年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获首届美术学(论文)二等奖,中国青年书协书谱奖,论文获《发现》杂志社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广东博物馆等单位及海内外藏家收藏。2005年被《收藏俱乐部》评为“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中国画家”之一(共20名)、2006年又被评为“当代十大画家”之一、2007年入选“艺术之巅——2007强势媒体年度推荐书画名家”(共22名)、2007年被((艺术中国》杂志评为“十大艺术新闻人物”。编著出版(《中国书法全集·何绍基》、《书法图式研究))、((精神的逍遥》、《现代书画家批评》、《现当代中国书画研究》、《虚谷》、《吴昌硕》、《李可染》、《山水画述要》、《中国书法赏析丛书》(主编8本)及个人书画集多本(部)。
目录
序言范迪安
舒宜《虞美人》
唐诗八首
乾隆诗一首
临米芾《乡石帖》、《向乱帖》
临《元彬墓志》
自作答赵跃鹏君
《太极拳论》节录
黄庭坚《题落星岚漪轩》诗句
安平泰
四言句
金寿门题画古风诗
不养处尘五言联
国运佳节五言联
化蝶堂诗词杂录
华岳奇崛
神农尝百草
徐荣《梅花图》
临《倪元璐帖》
傅山《右军大醉》
临《八大临王羲之帖》
平安是福
一泓海水
如鸡若龙四言联
临《睡虎地秦简》
自作四言句
此时他日五言句
苏轼《送郑户曹》
明人句《题墨牡丹》
杜牧诗四首
临王羲之《姨母帖))
文徵明《双柏图诗》
古诗三首
清诗二首
波澜不惊
张旭《桃花溪))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柯九思《题赵昌画诗》
自作诗《怀父有作》四首
古诗四首
自作语句
雪庄云舫图题诗
也曾访碑云峰
坐望深山云起
梅墨生的书法 姜寿田
读梅墨生的书法 陈震生
漫谈书法梅墨生
“当代名家”梅墨生在书法网和中国书法艺术网问答录
艺术年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自秦汉而远,善书者众矣。晋唐之间,贤圣继起,妙迹名著,蔚成经典。宋元以降,大家辈出,操觚立言,流派纷呈。为政者以己之务,全力以昌,研究者著录阐析,付之篇章。书法由致用而竞美,风貌繁衍出新,汇为中国文林气象。惜乎自20世纪初,书法之命运多舛。虽曾有蔡氏元培先生在美术院校“增设书法专科”之愿望,而于全国美术展览会中书法竟告阙如,1949年至1979年间书法活动亦为“小众”艺术,相关展览寥若晨星。弃书法于“美术”界外之观念使狭义之“美术”日趋促狭,并累及美术馆收藏研究之范围、美术院校系科专业课程之设置等。
然自20世纪80年代,书法之命运适时转机。中国书法家协会及各地书法家协会相继建立,各种群众性的书法团体、机构风起云涌,高等书法教育亦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对于书法发展而言,此况令人振奋,毋庸置疑。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批准中国美术馆收藏书法作品、筹建书法专馆,此乃中国书法界的瞻前大事。中国美术馆将书法正式纳入学术观照与研究视野,并以“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迎奥运书法邀请展”等活动,雅集书坛精英,共襄书法艺术于“美术”中所处位置之重塑。类此,当我们置身于不断变幻的国内外文化环境,寄望中华文化之复兴,无不感到推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字书写艺术,以更高的立点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现代内涵,既是现实责任,亦是历史使命。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