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眼2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 白明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页码:23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200073520/9787200073522
·条形码:978720007352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打眼2》依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作者收藏经历中的秘闻趣事娓娓道来,如讲述制贩假三彩马的“秦琼卖马”、介绍假黄花梨骗局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揭示设套骗人的“再说掏老宅子”:“张学良秘书的收藏”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长期以来,古玩收藏的书籍多为“品鉴”之类,鲜有关于因“打眼”而买假上当的“反面教材”。出身于古玩世家,浸淫古瓷文化近30年的收藏家白明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把自己和身边人收藏经历中打眼的遭遇收集成系列。
作者简介白明
人称“片儿白”骨灰级陶瓷爱好者,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馆长。
已出版著作:《白门三代》《打眼》《雾里看花》《片面之瓷》。
编辑推荐“片儿白”再揭古玩做局迷雾,十个“打眼”故事,讲收藏界“十面埋伏”
一句“戒贪”箴言,品人世间“百味事态”
收藏有道,打眼无间
有滋有味读京味儿诙谐语言
惊心动魄品文玩儿山高水深
在线视听目录
引子 续写“打眼”再说“心魔”
一、梦碎有痕痛我半生
二、玉碎
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巧的瓷器会“唱歌”
四、“秦琼卖马”
五、我用青春“赌”翡翠
六、“绿色造假”再话汝窑
七、“古画儿”惹来的一段“风花雪月”
八、老票老票,寻死上吊
九、W大姐摔匾
十、“不朽”的青花瓷
后记 “薛平贵情结”——我用“打眼”看“捡漏儿”
网友热评
……[看更多目录]
文摘打上小学的时候起我就清楚地记得,大抵在学校所有教室的后墙上都贴着个醒目的标语:“知识就是力量!”这原本应该是所有莘莘学子都要作为安身立命之准则的至理箴言,却长久以来被我忽略着。因为从小我就认为“力量”应该来自于肌肉而并不见得非得是“知识”,有了肌肉就有劲儿,就不至于因为给某个漂亮女生“递条儿”而被别的男生追打着满大街地乱跑。于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是下了狠劲,一天能做六百多个俯卧撑,还买来了一副哑铃“做操”。功夫不负有心人呀,我愣把自己——一个“麻秆儿”样的身材练出了一身的“疙瘩肉”!当时我是看着美国电视剧《洛奇》,奔着史泰龙的身段儿就“去”啦。结果高考三年,连续名落孙山,我爹数落我说我“有辱门风,对不起祖宗”!这话当然我特不爱听,因为正处于“反叛期”,一听到老家儿的“闲言碎语”,我就把耳朵给堵上,于是就从“史泰龙”变成了“屎太聋”了。
其实我干的那些对不起祖宗、有辱门风的事情多了,祖宗若是真的有灵,应该在半夜三更踏着一股子白烟儿飘到我的床头,趁我憋不住尿起夜的时候,冷不丁地给我个阴森森的惨笑,我敢保证,如果当时没被吓死的话,日后一准儿改过!
说起来我们家也曾是个收藏很是“殷实”的老宅门人家儿,得说是祖宗留下的基业“丰厚”。但是由于没把“知识”当成“力量”,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为了给邓丽君当“粉丝”,我就撺掇我爹把祖宗留下的那些,今天看来无疑是价值不菲的古玩卖给了一位八杆子都打不着的、远房的香港亲戚。如今反思一下,这似乎也不能全怪我。我从小是看着这些文玩长大的,对它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而大批的古玩还在“文革”当中被“破四旧”了,砸的时候也觉着“挺痛快”的。至于“劫后余生”的那一小部分,长期以来又被我爹称作是“坷垃玩”(即不甚值钱的古物)。所以,我除了对以前我们家黄花梨木条案上摆着的一只清代康熙朝青花大将军罐上边那个叫“四妃十六子”的图案记忆颇深之外,其余的玩意儿都没往眼睛里“夹”。因为从小听我姥姥说过:古时候,一个男人能养得起四房太太,能繁衍出十六个儿子,那才是“成功人士”的标准!于是长大后我就经常幻想着,并暗地里在我们班或者年级里偷眼观察,寻摸看哪几位将来能陆续地给我当这“四妃”。其实这不是扯臊吗?现如今,即便真把我给“变”成个亿万富翁,有这等财力;即便婚姻法给我个“破例”,那我也不干呀!——“四妃”?要是真把她们丫四位都给娶回家来,除了能凑一桌麻将牌之外,就剩下
……[看更多书摘]
后记说来惭愧,这两年我没干什么正经事儿,连收集“瓷片儿”的心思都没了,净忙着白话《打眼》呢。我诚心诚意地说一句:凡涉及“打眼”故事,若字里行间“冒犯”了谁,确属无意,我在这儿给您赔不是了……
其实早有人“提醒”过我:少说“打眼”的事儿吧,是你自己没知识,方才被“打”了“眼”。有些是“屁股”都能想明白的问题,您的脑子却“转”不过弯儿来。这能怪谁呢?甚至都怪不得造假者。言外之意就是——“活该”!但我还是接着完成了这第二部《打眼》,因为我觉得凡是在古玩收藏上被“打眼”的人,可不一定没“知识”,只是在文玩存世品的概率上,或许稍微缺了那么一丁点儿“常识”。
有朋友问,现在不少作品开始讲“捡漏儿”了,是不是对着您“打眼”来的?您敢用“打眼”PK“捡漏儿”吗?
干吗要PK呀?其实彼此说的是一回事儿。“打眼”和“捡漏儿”如今就是“亲哥俩”!
此话怎讲?
您看啊——如果我在您手里“捡漏儿”了,那就是您“打眼”了。如果您从我的手里“捡漏儿”了,那就是我“打眼”了。反正咱俩得有一个人倒霉上当!这不还是在说“打眼”吗?且“打眼”之事,绝不仅仅就存在于古玩收藏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