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现代社会学文库·译著系列)

分類: 图书,计算机与互联网,网络与通讯,综合,
品牌: 曼纽尔·卡斯特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4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9705401/9787509705407
·条形码:978750970540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0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现代社会学文库·译著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是作者主编的探讨网络社会在不同文化和制度中的模式和动态的论文合集。《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从经济、社会、文化三方面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在新社会机构的配置上的共同性和文化的特殊性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研究,编者传达的核心观点是网络社会是信息时代中取替工业社会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因为文化和环境的差异.网络社会也呈现不同形式。
作者简介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1942年生于西班牙,1979年起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与城市和区域规划学系。已出版20余种著作,尤以“信息时代三部曲”闻名。古根海默(Guggenheim)会员,欧盟执委会委员。曾获得莱特·米尔斯奖和海伦·林德奖。
编辑推荐一本非常出色的、新颖的书,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通信研究领域以及商业研究领域。对在技术决策和经济发展领域的决策者而言,《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也颇具研究价值。商业和管理专家也能在此书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撰稿者简介
致谢
编者序
第一部分网络社会的理论
1.信息论、网络和网络社会:理论蓝图
第二部分网络社会文化和制度的多样性
2.网络社会的制度模型:硅谷和芬兰
3.俄罗斯的网络社会
4.中国的因特网:中央集权社会中的科技自由
5.自动反应的因特网?新电子技术在英国的发展
第三部分网络经济
6.为什么信息会影响生产力?
7.网络社会中的劳动力:从硅谷中学到的一课
8.金融网络的时间、空间及技术
第四部分因特网时代的社交和社会结构
9.在线与脱机形式的网络社交
10.互联网实践中的社会结构、文化特性和个人自治权:加泰罗尼亚的网络社会
11.底特律城市区域的种族隔离和数字鸿沟
第五部分公众利益中的互联网
12.高等教育中网络教育的期望和神话
13.电子健康网络和社会改革:集中化期望与地方化经验
14.缩小数字鸿沟:美国社区技术运动的潜力和局限性
第六部分网络化的社会运动和信息化的政治
15.网络化社会运动:争取全球正义的全球化运动
16.从媒体政治到网络政治:因特网与政治进程
第七部分网络社会的文化
17.电视、因特网以及认同的构建
18.全球化、认同和电视网络:多文化印度的社区调节与全球反应
19.信息时代文化的黑客伦理
编后记:历史学家的网络社会观点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探讨了网络社会在不同文化和制度中的模式和动态。我们用网络社会来表示一种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源于社会组织、社会变化以及由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所构成的一个技术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起初我们否认科技决定论,因为技术是不能独立于它的社会环境而单独存在的,但我们也通过关注与这一新技术模式的出现相关的特殊社会进程,强调了作为物质文明而存在的技术的重要性。因此,虽然我们通过几章的篇幅集中论述了因特网的社会应用,但不要认为我们是在对因特网进行研究。相反,对因特网实践进行观察是我们的一个切入点。我们以此来理解作为一种
文摘第一部分网络社会的理论
1.信息论、网络和网络社会:理论蓝图
信息论:网络社会的技术范式
技术被理解为物质文化,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变化的一个基本方面(Fischer,1992:1-32);它通常被定义为用一种可再生的方式运用科学知识设置执行程序。技术在与社会其他方面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发展变化,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动力,一般与科学发现条件、技术创新以及在社会上的应用和普及都是相关的。科技系统在逐步发展,但是这个发展进程将不时被主要的不连贯因素打断,关于这一点,斯蒂芬。J.古尔德(Stephen J.Gould,1980)已经为生命历中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这些不连贯因素以吸收新科技范式的技术革命为标志。托马斯·库恩(1962)提出范式的概念,用于解释由于科技革命而引起的知识转变,而且克里斯多佛·弗里曼(1982)和卡洛塔·佩雷斯(Carlota Perez)(1983)将其引入了技术的社会和经济模式。一个范式是一个为活动设置标准的概念模型。它将收集到的以协同性为特征的关系组成一致系统;也就是说,用系统附加值与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比较。一个科技范式将一系列科技发现围绕一个核心和一个关系系统进行组织以增强各个特定技术的性能。
信息论是一个科技范式,它构成了21世纪早期社会的物质基础。在公元20世纪的后四分之一时期,它代替工业制度并作为主要技术范式。与工业革命相联系的工业制度是以技术的系统组织为特征的一个范式,这些系统组织是基于人造机器产生和输送能量,尽管他们输入自然资源来产生能量,但并非依靠自然环境。能量是所有活动的首要资源,通过能量转变以及将能量向任何位置和便携式应用输送的能力,人类增加了战胜自然界的能力,控制住了人类生存的条件(根据20世纪的历史记载来看,这未必是一件好的事情)。在工业革命的能量核心附近汇聚了各个领域的技术,从化学工程、冶金到交通、电子通信、生命科学及其应用。
后记罗莎琳德·威廉斯
社会科学和历史的交易区
在对《周游世界、世界地图》研究之后,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通信、文化、机构、社会运动产生的惊骇观点,使我们怎么可能还有别的要说呢?历史学家在这一全面的、丰富的、广泛的调查中还能增加怎样的内容呢?
历史学家从时间的角度思考问题。正如本册标题所指出的一样,贡献者主要进行的是跨越时空的思考:现存的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观点不会覆盖全球,但是其涉及的长度和宽度给人一种整体的感觉。当我被邀请加入到这一活动的行列时,起初,我以为我的出席会增加纵向维度,增加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