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蔡骏文集)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中国当代小说,综合,
品牌: 蔡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4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7595094/9787807595090
·条形码:978780759509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蔡骏文集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病毒》作者蔡骏,在12月底的日子里,西方人开始欢度他们的圣诞节,而东方人的节日则是冬至。当然,严格地说,冬至算不得节日,即便是,也不是人间的,而是另一个世界的,也就是中国人所谓鬼魂的节日。但相对于圣诞节,西方人也许更喜欢圣诞夜,并冠之以种种美丽的称谓,比如平安夜。冬至也是,不过冬至前夜是比较晦气的,尤其是对于偏好于传统的老人们而言。
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在北半球,冬至是夜晚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如果把一年比作一天,冬至就等于是子夜。所以,冬至的前夜是名副其实的漫漫长夜,天黑得特别早,也特别冷,太阳总是若有若无地挣扎着要提前下班,仿佛患了黑暗恐惧症一般急急地躲到地平线以下去。
作者简介蔡骏,生于上海,摩羯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在海内外出版《地狱的第19层》、《荒村公寓》、《旋转门》、《蝴蝶公墓》、《天机(四季)》等长篇小说十三部。并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如《第十九层空间》、《荒村客栈》、《魂断楼兰》。截至2008年12月,蔡骏作品在中国大陆累计发行达350万册,连续四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的畅销纪录。
编辑推荐《病毒》作者蔡骏,生于上海,摩羯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在海内外出版《地狱的第19层》、《荒村公寓》、《旋转门》、《蝴蝶公墓》、《天机(四季)》等长篇小说十三部。并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如《第十九层空间》、《荒村客栈》、《魂断楼兰》。截至2008年12月,蔡骏作品在中国大陆累计发行达350万册,连续四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的畅销纪录。
目录
病毒
芦苇荡
殉
天宝大球场的陷落
卷帘人
食草狼
绑架
十个月亮
两个梦
蔡骏诗歌精选
总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冬至前夜
在12月底的日子里,西方人开始欢度他们的圣诞节,而东方人的节日则是冬至。
当然,严格地说,冬至算不得节日,即便是,也不是人间的,而是另一个世界的,也就是中国人所谓鬼魂的节日。但相对于圣诞节,西方人也许更喜欢圣诞夜,并冠之以种种美丽的称谓,比如平安夜。冬至也是,不过冬至前夜是比较晦气的,尤其是对于偏好于传统的老人们而言。
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在北半球,冬至是夜晚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如果把一年比作一天,冬至就等于是子夜。所以,冬至的前夜是名副其实的漫漫长夜,天黑得特别早,也特别冷,太阳总是若有若无地挣扎着要提前下班,仿佛患了黑暗恐惧症一般急急地躲到地平线以下去。
才下午6点,天空已是一片漆黑,几乎连月亮都找不到了,我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乌黑的天空,心中忽然有了种奇怪的感觉。
我匆忙地拉上窗帘,打开电脑,开始上网,今天的网上没什么特别的消息,我和我的一个朋友聊了一会儿,就下了线。我开始写一篇新的小说,刚写了个开头,原本想好的灵感却突然枯竭了,再也记不起来,我总觉得今天不对劲儿,于是打开了邮件箱收邮件,总共只有一封新E-mail,发件人是林树,我的一个老同学兼好朋友。
内容很短——
我的朋友
当你收到我的这封信以后,立刻就到我家里来一次,马上就来,一分钟也不要迟疑,好吗?我现在来不及了,快,你一定要来。
林树
他什么意思?让我晚上到他那里去,这么冷的天,这么远的路,他那儿离我家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呢,这不要了我的命。我看了看他发出的时间,距现在只有半个小时。而现在已经快深夜11点了,难道真有这么重要的事?会不会开我玩笑?不过林树不是这种人,他这种比较严肃的人是不太会跟别人开玩笑的,也许真的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
我在房间里徘徊了一圈,然后看了看漆黑的窗外,最后还是决定去一次。
出了门,发现地上有好几圈黄色的灰烬,不知是谁家烧过的锡箔,我特意绕道而行。走到马路上,才发觉天气要比我想象的还要冷,风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来在半空中打着唿哨。商店都关门了,开着的便利店也是了无生气的样子,人行道上几乎没有一个行人,就连马路上的汽车也非常少,我等出租车等了很久,清楚地数着在空旷的黑夜里回响的自己的脚步声。
终于叫到了一辆出租车。
后记你是灯
想你时
你就是那盏
我额前的日光灯
你的光亮
是从巴山夜雨时
那西窗的烛火中泻出的
或是
从那梦中醒来的诗人
所牵肠挂肚的短松冈上
一轮
十年生死后的明月里化成
于是
光线竟成了一片片桑叶
而我化作了秋蚕
细细咀嚼着你的芬芳
吐丝
作茧
自缚
化蛹
囚禁于自己的天牢里
直到
你的微笑从灯光中溢出
我已是破茧而出的蛾子了
舞动着双翅
急切地
一头撞在灯上
再慢慢地死去
想你时
你是灯
这首小诗,由蓝色的圆珠笔写成,躺在一个黑封面的记事本里。这页纸如今早已泛黄,底下记录着写诗的时间:1的7年10月24日——那一年,我十九岁。
1990年7月,当我刚读完小学五年级,拥有了一个厚厚的宝蓝色封面的记事本。我在第一页写下两行字“当初升的太阳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使夏日晨曦中的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这篇短文的题目叫《上海的早晨》。
记事本里的第二篇文章是一个短篇小说,题目叫《一生何求》(大概是当年一度喜欢陈百强的关系吧),内容却是越南战争中一个美国士兵的故事,落款时间是1992年1月。
在我十六岁中考之后,记事本里的文章就越来越多。虽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但若没有那时心底的忧愁,便不会有那么多文章留在记事本里,也不会有1995年8月写下的第一首诗——以后大约三年多的时间里,我总共写了数百首新诗,但这期间能够发表的,总共也不过三四首而已。
1996年,宝蓝色的记事本就被我写完了。我换了一个黑封面的本子,写的几乎全部都是新诗,大约用三年的时间写完,如今与宝蓝色的本子一起被我收藏在书橱中。
你们开头看到的这首小诗,被我收入在这套文集的《病毒》之中,作为“蔡骏诗歌精选集”的第一首,也是整套文集所收入的创作时间最早的一篇作品。
很抱歉,我仅仅选择了二十余首新诗。绝大部分在我二十岁左右完成,最早的写于1997年,最晚的作于2008年1月——那是我在印度北方旅行时,用手机短信的形式写的。
1999年以后,我几乎不再写诗了,因为我发觉脑子里有越来越多的画面,这些画面如此跌宕起伏丰富多彩,以至于无法再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比如《食草狼》最早的构思是一首叙事长诗,但最后放弃诗歌而改写成了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