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对外文化交流,
品牌: 张西平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7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01057705/9787101057706
·条形码:978710105770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以古希腊、罗马对中国的认识为开端,从地理大发现、传教士入华着手,从认识和想象两个角度,从互动与交流的视野,梳理欧洲早期关于中国知识和形象的形成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互动。作者认为互动的交流,相互的影响,共同的创造,这是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根本性特点,并基于这样的认识将传教士在中国的整个活动和写作都纳入了欧洲早期汉学的历史,从而,将中国明清之际的中国天主教史和欧洲早期汉学的发生放在一个历史的平台上,给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一个全球化的视野。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西方早期的游记汉学
第一节 希腊时代西方对中国的认识
第二节 罗马时代西方对中国的认识
第三节 中世纪时代西方对中国的认识
第四节 《马可·波罗游记》
第五节 《马可·波罗游记》的思想文化意义
第二章 大航海时代与传教士人华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第二节 耶稣会人华
第三节 道明我会进入南部中国
第三章 罗明坚的汉语学习
第一节 罗明坚在华简史
第二节 罗明坚的汉语学习
第三节 罗明坚的汉语学习成就
第四章 利玛窦的适应路线:“合儒易佛
第一节 “幽栖即是家,春色任天涯“的西洋奇人
第二节 “作者有西贤,异地同心理”的西洋友人
第三节 “潜心修德,以昭事上帝”的独行人
第五章 紫禁城里的西洋汉学家
第一节 大西洋国的远客——利玛窦
第二节 钦天监的洋监正——汤若望
第三节 康熙的西洋近臣——南怀仁
第四节 大清国的外交官——传教士汉学家
第六章 欧洲天文学和数学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节 西洋历法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欧洲天仪器在中国
第三节 西方数学在中国的传播
第七章 传教士汉学家们送给中国的新礼物:世界地图
第一节 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全图》
第二节 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节 来华耶稣会士与中国地图的西传
第八章 身怀绝技的传教士汉学家:西方物理学传人中国
第一节 西洋物理学与机械学的传人
第二节 红衣大炮与明清历史的变革
第三节 西洋自鸣钟与中国近代钟表制造业
第九章 传教士汉学家们所带来的西洋艺术
第一节 紫玉凤唳箫,烟竹龙吟笛——西洋音乐在中国
第二节 迥出西洋臣,丹青照中华——西洋绘画在中国
第三节 金碧荧煌五彩合,珠帘绣柱围蛟螭——西洋建筑在中国
第十章 西方社会思想及文学在中国
第一节 传教士对西方社会文化的介绍
第二节 西方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节 西方宗教哲学在中国
第四节 中国文人对西方宗教思想的反映
第十一章 天主教在明清之际的发展
第一节 明代天主教的发展
第二节 清顺康时期天主教的发展
第三节 清雍乾时期天主教的发展
第十二章 传教士汉学家介绍的西学与明清之际中国文化思想变迁
第一节 传教士汉学家所介绍的西学与晚明思想的演进
第二节 传教士汉学家所介绍的西学与清初思想的变迁
第三节 传教士汉学家所介绍的西学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第四节 传教士汉学家所介绍的西学在中国遭遇到的反对
第十三章 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汉学家的汉文写作成就
第一节 来华传教士汉学家的汉文写作
第二节 明清时期对传教士汉文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第三节 民国期间中国学术界对传教士汉文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第四节 当代中国学术界对传教士汉文文献的收集和整理
第十四章 礼仪之争与中国文化西传
第一节 “礼仪之争”的内容
第二节 “礼仪之争”的过程
第三节 中国和梵蒂冈的文化冲突
第四节 中国文化西传
第十五章 卫匡国与巾国文化西传
第一节 卫匡国:传教士汉学的奠基人之
第二节 卫匡国与明清鼎革史西传欧洲
第三节 向欧洲展现中国:《中国新地图集》
第四节 《中国上古史》对欧洲的思想意义
第十六章 《中国图说》与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第一节 基歇尔和他的《中国图说》
第二节 大秦景教碑与中国文字西传
第三节 《中国图说》对南明王朝的报道
第四节 欧洲“中国风”的第一页
第十七章 柏应理与中国儒学西传
第一节 柏应理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柏应理在中国的活动
第三节 柏应理在欧洲的活动
第四节 《中国哲学家孔子》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 《中国哲学家孔子》的变异性
第十八章 来自东方的书信(1)
第一节 法国耶稣会士来华
第二节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的汉学研究成就
第三节 《中国近事报道》的汉学研究价值
第四节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
第十九章 来自东方的书信(2)
第一节 《中华帝国全志》的出版
第二节 《中华帝国全志》对中国文学的介绍
第三节 《中华帝国全志》对中国宗教的介绍
第四节 对《中华帝国全志》的评价
第二十章 索隐派汉学家——白晋
第一节 索隐派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白晋生平
第三节 白晋的著作
第四节 康熙与自晋的《易经》研究
第二十一章 索隐派汉学家——马若瑟
第一节 马若瑟生平与著作
第二节 马若瑟的汉语研究
第三节 马若瑟对中国典籍的翻译及影响
第四节 马若瑟的索隐派思想
第五节 马若瑟索隐派思想的反响及评价
第六节 马若瑟的布道章回小说:《儒交信》
第二十二章 传教士汉学与欧洲本土汉学的互动
第一节 传教士汉学家的汉语学习和研究
第二节 德国早期汉学四杰:基歇尔、米勒门采尔巴耶尔
第三节 英国汉学的发轫:约翰·韦伯
第二十三章 汉学的兴起与欧洲近代思想的变迁——莱布尼茨的汉学研究
第一节 莱布尼茨与《中国近事》
第二节 莱布尼茨与礼仪之争
第三节 莱布尼茨的《论尊孔民俗》
第四节 莱布尼茨的中国哲学研究
第二十四章 法国专业汉学的建立
第一节 法国世俗汉学的奠基人:黄嘉略
第二节 十八世纪法国汉学两巨头:弗雷莱和傅尔蒙
第三节 西方第一位专业汉学家雷慕沙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鲁布鲁克这本书无论在向西方世界介绍蒙古人方面,还是在介绍契丹人方面都比柏郎嘉宾的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前者来说,柏郎嘉宾仅仅参加了贵由的登基典礼,和大汗的实际接触并不多。而鲁布鲁克在蒙哥大汗身边生活近一年,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对蒙古帝国的内部情况介绍的就更为细致和深入。例如,他说,蒙哥有一个妃子叫昔林纳,她信仰基督教,还为蒙哥生了一个孩子。蒙哥曾陪同她一起到教堂做礼拜。蒙哥的长子有两个妻子,他本人也对基督教很尊敬。蒙哥的第二个妻子叫阔台,她生病后传教士曾给她治过病。甚至在他的游记中还说蒙古大汗贵由是被拔都害死的,中国学者何高济认为,这个记载是关于贵由死因的唯一材料。
从后者来说,他对契丹的介绍有两点大的进步:
第一,他明确指出“契丹”就是西方在古代所讲的“丝国”。他说:“还有大契丹,我认为其民族就是古代的丝人。他们生产最好的丝绸(该民族把它称为丝),而他们是从他们的一座城市得到丝人之名。”②鲁布鲁克的这个发现对西方的文化历史记忆来说很重要的,正像学者们所指出鲁布鲁克的一个贡献在于“在欧洲人中他第一个很准确地推测出古代地理学上所称的‘塞里斯国’和‘中国人’之间的关系,即一个国家和它的人民”③,“他把西方一度中断的中国形象的传统又承继上了”④,从而有了想像。契丹和当年的丝国是一样的富足,所以“城墙是银子筑成,城楼是金子”。
后记这本书是我在2000年时申请的教育部的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一晃八年多过去了。本来在2005年就可以结项,但总想把新的材料放进去,这样就拖了下来。后来我发现自己是不可能在这样一本书中将欧洲早期汉学史全部写出来,到欧洲各个国家的图书馆跑得越多,就越加深我这样的认识。学术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总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来作的,只要在这里为后人提供了一个超越自己前进的阶梯,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正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书写完时看到了美国学者孟德卫的(David E.Mungello)的《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The Great Encounter of China and the West 1500-1800)中文版出版,这是本好书。近三十年来,孟德卫教授是这个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的《神奇的土地》(Curious Land:Jesuit Accommodation and the Origns of Sinology)不久也会问世。孟德卫教授的研究和西方另一些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对来华耶稣会士的研究是放在中西文化互动中把握的,而不是将其仅仅归于一种中国天主教史的研究。这样一个视角实际上是对长期来在这个研究领域中以天主教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的纠正,无论是以传教士为中心,还是转向以中国教徒和文人为中心,都是以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为研究重点,其实质在于中国对于基督教的接受和反应。这样的研究无疑是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中国天主教史以及中国近代文化和思想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