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分類: 图书,管理,企业经营与管理,综合,
品牌: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课题组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47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11264185/9787111264187
·条形码:978711126418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系统总结了国自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 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新模型。提出了国 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强支撑、短流程、高授权和大监督”四项原则,以及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四项措施,尤其是系统整理了食业日常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该书提出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既结合中国目前的发展环境,突出了国有企业特点,又与国际内控标准相衔接。可以帮助国 有企业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饥制,有效保障国有企业合法合规地运营,提高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披露的质量,保护目有企业的资产安全,促进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国有资本保值 增值能力,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编辑推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出版目的是为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借鉴,促进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全面总结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经验,首次推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新模型。如何建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是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现实紧迫问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课题因此适时而立,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担任课题顾问,国资委收益管理局、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的有关人员、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咨询专家和中央企业的有关财务专家共同组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课题组”,旨在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参照“COSO框架”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历经两年多的探索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的路经,总结提炼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一“12345内部控制基本框架”,并形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以指导推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国有企业基本发展状况
第二节 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第三节 构建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第四节 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第二章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与国际实践经验
第一节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介绍
第三节 国际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第三章 国有企业及其内部控制的发展
第一节 国有企业及企业集团的发展与特点
第二节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外环境分析
第四节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
第四章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建设适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实际意义
第二节 探讨内部控制的本质
第三节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点
第四节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第五节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成功因素与基本原则
第五章 改善支撑环境
第一节 完善法人治理
第二节 优化控制环境
第三节 夯实管理基础
第六章 加强风险管理
第一节 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二节 企业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三节 企业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
第四节 国有企业重要风险与成因
第五节 国有企业风险应对能力提升
第七章 完善制度流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的指引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指引
第四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的指引
第五节 工资与薪金循环内部控制的指引
第六节 货币资金循环内部控制的指引
第七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的指引
第八节 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循环内部控制的指引
第九节 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内部控制的指引
第八章 促进信息沟通
第一节 信息
第二节 会计信息
第三节 组织沟通
第四节 企业信息化
第九章 提高监督能力
第一节 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第二节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第三节 构建财务监控体系
第四节 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第五节 完善评价与考核体系
第六节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章 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与外部鉴证
第一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意义、原则和标准
第二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第四节 内部控制测评方法
第五节 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鉴证
附录
附录A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附录B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后记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国资委成立后,不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国有资产总量大幅增加,企业效益显著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02~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年均分别增长18.60k,、36%、20.4%。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上缴税金1.77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4.5%。近年来,中央企业的公司治理逐步改善,经营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显著提高,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不断显现,在2008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有19家,比2002年增加了13家。
文摘插图: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国有企业基本发展状况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状况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
的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背景
我国的国有企业主要是建国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制度,促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企业的生产计划由主管部门统一下达,产品实行统购统销,财务实行统收统支,生产与社会需求脱节,经济效益与生产经营脱钩,收入分配是“大
锅饭”制度,企业既没有外在压力,也没有推进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存在着政企不分和平均主义的机制弊端,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有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改善人民生活,开始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因为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是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只有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题,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真正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