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色(中国国家地理十年典藏丛书)(十年经典丛书)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
品牌: 单之蔷
基本信息·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页码:38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1957709/9787801957702
·条形码:978780195770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十年经典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景色》的作者单之蔷,是国内知名地理专家与学者,现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这本《中国景色》精选了单之蔷十年来撰写的卷首语精华,被视为《选美中国》、《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之后又一精心之作,和《中国国家地理》改版十周年的经典珍藏。《中国景色》围绕着一个“认识中国”的主题,用“山、水、冰川、青藏高原、国粹、国家、地方”7部分搭建了一个把握中国的模板。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巧妙的总结,既概述出了中国的景观特色、地理典藏,又精确地提炼出作者对中国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的把握,彰显出作者对中国大地的真切认知和感悟。
长期游走于自然之中、并深受人文和地理学科浸润的单之蔷,深谙人与自然交流的内涵,他的文字总是娓娓道来,既充满对自然世界的美好认知,又不乏理性或激情的描述。那些看似简单的遗存、平凡的山水景观或者事物,通过他提供的框架和视角,往往被勾勒出具体生动的场景和模样,激发出无数读者对中国景观的无限向往。
《中国景色》一书还收录了百余张精美的图片和地图。单之蔷在这《中国景色》的“前言”里说,尽管这是一本文集,但却是按新书的标准来打磨的,除了布局精心的主题和结构以及对文字的细致梳理之外,每张图片的说明也都由他亲自撰写。以求用更翔实的证据表达他对中国山水景观、人文地理的鲜明认知。
作者简介单之蔷,单之蔷先生酷爱思考,观点新颖,嗜书如命,行路万里。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执行总编和地理专家与学者,他曾率队深入可可西里,珠峰绒布产咱,希夏邦马峰,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秦岭,长江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亲历过许多艰险,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单之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总编,毕业于吉林大学。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学传播中心特聘研究员。
编辑推荐《中国景色》是十年经典丛书之一。
目录
壹 中国的水
三峡的河湖之变
运河毕竟不是海
温地是诗地
贰 国粹
风水 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姓氏 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
汉语,心灵的慰藉
汉语遭遇“喀期特”
把病历像故事那样去写作
茶的力量
四大美味 燕、鲍、翅、参
CHINA——景德镇
叁 中国的山
山是骨骼,河是血
横断山与东南亚
为珠穆朗玛峰正名
八大重合横断山
看山要看极高山
这里的婚姻真精彩
肆 国家
中国的腹地
我们为什么没有国家公园
中国地图上的空白
植树造林是个童话
中国的美景分布
大国的随想
大河向东流
江南应该感谢塞北
长城是书脊
伍 中国的冰川
美丽的冰川大国
绒布冰川 最少人见到的最稀有风景——冰塔林
最富有美景的村庄——来古村
桃花源里有冰川——米堆村
冰清玉洁的美人与挥汗如雨的码头工人
陆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人文意义
青藏高原 中国的水乡
青藏铁路的礼物 时间
青藏铁路 又一条长城诞生了
柒 地方
成都人为何闲
台湾 中国的阳台
山西 省界随着山河走
山东 催生想象的地方
青海的三面孔
“江南”是怎样炼成的
四川 这里的雪峰静悄悄
……[看更多目录]
序言文集与著作是有区别的。把分散的文章收集起来,出一本书,这是文集;著作则是精心构思的一个有机整体,有主题和结构。文集易,著作难。这本书,原料是文集的原料,但我追求将其编成一本著作。
卷首语于我,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1999年1月至今,《中国国家地理》上的卷首语,每月一篇,我写了10年,共计120篇。这些文章摆在面前,我试图在其中找到这10年来我默默追求的东西。我找到了。其实这些文章都存做一件事:建构中国的形象。
我们说祖国是母亲,我们能像熟悉母亲一样熟悉祖国吗?
我梦想我的卷首文章,提供视角和框架,让读者既能宏观地把握中国,又能结合杂志的图文栩栩如生地想象中国的模样:土地、山脉、河流、居民、文化……它们分布的位置,为什么在此而不存彼……
结构也找到了:山,水,冰川,青藏高原,国粹,国家,地方。这组成了一个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的模板。当然,这个模板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我不标榜我的书是客观的。我对知识抱有建构论的主张,即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符号建构起来的,而符号又是由具有特定文化的人生产出来的,生产者无不把自己的文化带进了知识的生产过程。
卷首语算一种什么文体?答日:序跋类。序跋类文章写法多样,其中一种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胸中之块垒”。这种文章已经突破了序跋的束缚,独立成篇,这正是我的追求。我写的卷首语,已经突破了序跋的文体,超越了杂志内容阐释和导读的范围,它是借题发挥的独立文章。我觉得卷首语最高的境界是站在当期杂志的基础上,有所发挥,立意高远,思接千载,神通八极。在120篇文童中,我选出了几十篇,又配上几篇虽不是卷首语,但可加强主题的文童。就这样结构产生了,这本书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卷首语的灵感大多产生在野外。我去珠峰绒布冰川,在海拔5600米的地方,我看到一种紫色的小花在亮晶晶的冰霜中瑟瑟地开放,两只雪鸡在咕咕地叫着,就动植物生存的海拔高度而言,它们已经接近了极限。当我抬头看到珠峰时.一个灵感突然闪现:登山的魅力一一突破生物圈。我为这个灵感的闪现而兴奋,对于人为什么要登山,还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思考过。
在海螺沟冰川、在可可西里、存塔克拉玛干沙漠……我想起那些写作卷首语的难忘经历。
书成后,在序中感谢与书有关的人,这是惯例。我应感谢的人太多了,实存无法在一页的序中完成。我想:与其写在纸上,不如记在心里。
文摘插图:
古温州城是晋代风水大师郭璞设计的。此城的妙绝之处在于它的建造利用了七座山峰。虽然风水说中有一定之规,但是其主旨是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风水中的应有之义。本来建城要依山面水、坐北朝南,按此温州城应建在瓯江的北岸。但郭璞测量了两岸的土质,认为江北土轻,不适合建城。江北的土是江水带来的冲淤土,而江南的土则是从山中冲出来的砂砾土。郭璞决定建城南岸。据说他登上南岸的高山,看到江边数峰参差错列,状如北斗七星。因此他建议在此地跨山建城。城连山、山连城,这样城固如山,可保安全。郭璞还考虑到战争时,城池被围怎么办?因此他在城中挖了5个水塘、28口井。
郭璞的设计规划救了温州城。历史上多次兵燹,温州城都安然无恙。北宋方腊起义军攻城略地、势不可当,但围温州城40余日不下,撤军。明嘉靖年间,倭寇屡犯江浙,攻陷城池无数,杭州亦不能幸免,但6次围攻温州城,都不能下。可见郭璞的先见之明。功的动植物,由于其“抢先出现”,使得其他民族的知识和技术系统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否则其他民族也完全可以创造出类似科学或者比科学更好的东西。
我们说起科学来,总是将科学的使命说成是探索自然的奥秘、认识自然的规律,但是有另一种说法,似乎说出了科学的另一面,那就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说法,他将科学几个世纪的发展,说成是将自然去魅的过程,也就是将原来自然在人类面前所呈现出来的巫魅一点点地剥去。比如在前科学时代,自然在人们心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精灵.天空中的星辰对应着一个个的神灵,月亮更是附会着数不清的神话和传说。这样的一个世界固然是非科学的,但它是一个充满了爱、恨、恐惧、畏、敬等激情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意义的世界,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有着色彩纷呈的意义,仅仅一个月亮,就激发了世界上各个民族多少想象和灵感,围绕月亮产生了多少优美的诗篇、音乐……《春江花月夜》、《月下思》、《关上月》等等,我们很难想象今天世界上还有人能写出可与古人媲美的关于月亮的诗篇。因为今天的月亮再也不是“月亮”了,而是一颗围绕地球旋转的卫星,是一架机械的一个部件。诗人消失了,因为世界已经没有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