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修订版)(王树增战争系列)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纪实文学,综合,
品牌: 王树增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6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020069207/9787020069200
·条形码:978702006920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王树增战争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朝鲜战争(修订版)》讲述了:人类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的历史。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展望是和平与发展。但是,无论和平的愿望是多么的美好,发展的愿望是多么的深切,战争却每一天仍在地球上发生。
作者简介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魏鲜战争》、《长征》,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编辑推荐《朝鲜战争(修订版)》为王树增战争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 古老的命题
第一章 打败美帝野心狼
六月二十五日
台湾: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汉城大逃难
美国将军的逃亡和中国的保卫国防会议
仁川登陆
艰难的抉择
威克岛——美国式的政治游戏
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二章 云山:中美士兵的首次肉搏
“YOYO”作战和朝鲜语《东方红》
我们认为什么都知道,而实际上什么也不知道
右翼的崩溃
云山:中美士兵的首次肉搏
天黑了,我们还在烟台峰上!
早晨,中国军队消失了
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吗?
第三章 三十八军万岁
“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
闻到中国饭的味道就撤退
韩国第二军团已经不复存在
悲惨的“贝克连”和“黑色的美国人”
“最奇怪的会议”和“闸门”的关闭
三十八军万岁!
第四章 圣诞快乐
“我真为那些中国佬惋惜!”
“陆战队,向南进攻!
噩梦的开始
水门桥
圣诞快乐
第五章 李奇微: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
炒面煮肉会议
胜利一次太重要了
大冰河
不赶走美帝不回国
“到汉城去!汉城有姑娘!”
一瓶牙膏主义
第六章 血洒汉江
毛泽东:打到三六线去!
“共军士兵们,你们今天过年了!”
损失最严重的一仗
大雪掩埋的遗骸
愤怒的彭德怀
“撕裂作战”:最艰难的时期
不死的老兵去了
第七章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范弗里特将军:欢迎共军进攻!
圣乔治目的祝祭
打伪军去!
是谁守不住阵地?
范弗里特弹药量
永远的悲怆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猎狗”凯南与来凤庄
尾声彩蝶纷飞的幻觉
修订版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战争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人类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的历史。
面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展望是和平与发展。但是,无论和平的愿望是多么的美好,发展的愿望是多么的深切,战争却每一天仍在地球上发生。
历史在某个时刻的现在时是:战争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唯一选择,如果这个国家珍视独立、主权、领土完整以及人民的和平生活。
而选择战争意味着一个历史性的提问必须出现:是否能赢得战争?
能不能打赢?怎样才能打赢?
这是一个从来都古老而每一次又超前的问题。
距离今天最近的一场为和平而战的规模最大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令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卷入硝烟的战争,在付出一亿人的生命伤亡之后结束了。赢得战争胜利的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
当世界上所有的参战国都被战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时候,本土没有遭受战火的美国在战争结束后拥有着领先世界的经济能力。其时,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占整个西方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一九五○年,美国的钢产量达到八千七百七十二万吨,小麦产量占西方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一千五百零七亿美元。一九四九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价值为二百四十七亿多美元,占整个西方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百分之七十。美国还是当时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上群体最大、水准最高的科技人才储备。
文摘台湾: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里一个阴霾的日子,蒋介石悄然登上美制“江静”号军舰,向中国东南方向大海中的一个岛屿——台湾——逃亡而去。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实。抗日战争的胜利给这个国民党领袖带来的声誉,加之八百万重兵和美国先进武器的援助,曾经使他在三年前雄心勃勃地宣称“三个月到半年之内消灭共产党”。这时,他的军事幕僚以及他的美国盟友都以为,无论作战兵力还是武器质量都决定了蒋介石赢得战争胜利是势在必得。可是,他们完全忽视了一个似乎是纯军事学以外的因素,那就是发生战争的这块土地上人心的向背。战争终究是人的行为。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末期,政治黑暗、官吏腐败、物价飞涨使整个中国民不聊生,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百姓的心目中已经是灾难的代名词,加上割据各地的军阀由来已久的帮派角斗,在手持步枪的解放军以及跟随在他们身后的上百万民众的呐喊声中,蒋介石的百万精锐之师在一个又一个的战役中纷纷解甲。蒋介石曾经对横贯中国大陆中部的一条大江抱有近乎天真的幻想——五百里坚固防线,岸炮军舰如林以待。但是,大江岸边的穷苦百姓自愿划着木船在炮火中运送解放军横渡大江,结果是“长江天堑,一苇可渡”。当穿着布鞋的解放军战士冲进南京总统府中蒋介石豪华的办公室时,桌上的电话依旧可以使用。一位解放军将领坐在蒋总统的椅子上给北平西山上苍松环绕的双清别墅打了一个电话,毛泽东接完电话后,写下了一首至今依然令人荡气回肠的诗篇,其中的一句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中国共产党人要赢得解放全中国的胜利,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军自然在“追穷寇”的范围之内。台湾不可能成为国民党残兵败将的苟且之地,解放军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和对台湾的最终解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此,毛泽东胸有成竹,蒋介石则心有余悸,而远在地球另一端却硬要涉足远东事务的美国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必然结局。
目前的问题仅仅是人民解放军渡过台湾海峡的时间表。
惊魂未定的蒋介石在被海水包围着的台湾岛上反复强调“台湾一定能守得住”。但是,蒋介石心里非常清楚一个军事上的简单事实:一百五十海里的台湾海峡在三百年前尚且阻挡不了郑成功的木船船队和手持冷兵器的兵勇,现在又如何能抵挡得住排山倒海的人民解放军?在福建沿海,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的几十万精锐部队、各种型号的船只皆在备战之中。最令人吃惊的是,装备很差的解放军竟然有了飞
……[看更多书摘]
后记五十多年前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在那块“世界上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地区,武器装备极其悬殊的交战双方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复杂的工事,跨洋过海登陆朝鲜半岛的美军实施了将这块土地变成“世界上最没用的地方”的轰炸,而为保家卫国出兵朝鲜的上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生命进行了感天动地的殊死战斗。
三年后,战争停止在它爆发的地方。
我用了近四年时间写作《朝鲜战争》,并不仅仅是为了回顾。
如果仅从写作一部书的角度讲,《朝鲜战争》一年就可以写就,因为可参考的资料十分丰富,可采访的对象也比比皆是,而我仅用在收集核对史料和采访战争亲历者上的时间就超过了两年。那时我在广州工作,家门外是这座南方大都市中最繁华的商业街,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活景象穿梭往来,而我点灯熬油般地日日夜夜梳理着几十年前的这场战争,梳理着战争复杂多变的史实:交战双方每一天的作战决定、作战行动、作战路线;战场上一座山头两侧战斗人数是多少、武器是什么,坚守这座山头的志愿军排长叫什么,班长的家乡在哪里;战线上大兵团推进中,哪一支部队最先达成作战目的,令作战目的最终实现的至关重要的细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