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精神(套装上下卷)(法意译丛)

分類: 图书,政治,综合,
品牌: 孟德斯鸠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10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100057059
·条形码:978710005705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法意译丛
·套装数量:2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论法的精神(套装上下卷)》讲述了:译丛的选题范围涵盖古今,概而言之,拟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翻译自古希腊罗马以降法哲学经典著作,包括有重要影响的现当代法哲学著作;二是翻译西方学界对著名法典、法哲学经典作家和作品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包括“解经学”意义上的“评注本”;三是翻译揭示和阐明西方法律及其精神传统得以演生、发展之历史
编辑推荐《论法的精神(套装上下卷)》:岁月不居,近世大哲严复,对孟德斯坞法哲学巨著之创造性译评,忽焉以至百年,然事业未竟。译丛命名为“法意”,旨在承续先哲,系统译介西学,以展呈西法之精神谱系。
目录
上卷
孟德斯鸠庭长先生颂词
《论法的精神》解析
导言
孟德斯鸠生平和著作年表
译者附言
论法的精神
说明
序
第一编
第一章 一般意义上的法
第一节 法与各种存在物的关系
第二节 自然法
第三节 人为法
第二章 直接源自政体性质的法
第一节 三种不同政体的性质
第二节 共和政体和与民主相关的法
第三节 与贵族政治性质相关的法
第四节 法律与君主政体性质的关系
第五节 与专制政体性质相关的法律
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第一节 政体性质和政体原则的区别
第二节 各种政体的原则
第三节 民主政体的原则
第四节 贵族政体的原则
第五节 美德绝非君主政体的原则
第六节 在君主政体中以什么取代美德
第七节 君主政体的原则
第八节 荣宠绝非专制政体国家的原则
第九节 专制政体的原则
第十节 服从在宽和政体与专制政体中的区别
第十一节 对以上所述的思考
第四章 教育法应该与政体原则相适应
第一节 教育法
第二爷 君主政体的教育
第三节 专制政体的教育
第四节 古今教育效果的差异
第五节 共和政体的教育
第六节 希腊的一些风尚
第七节 这些奇特的机制在何种场合是良好的
第八节 为古人关于习俗的一个悖论进一解
第五章 立法应该符合政体原则
第一节 本章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何为政治国家中的美德
第三节 何为民主政体中对共和国的爱
第四节 如何唤起对平等和节俭的爱
第五节 民主政体的法律应如何确立平等+
第六节 民主政体的法律应如何保持节俭
第七节 维护民主原则的其他方法
第八节 贵族政体的法律应如何适应政体的原则
第九节 君主政体的法律应如何适应政体的原则
第十节 君主政体施政的迅捷
第十一节 君主政体的优越性
第十二节 续前题
第十三节 什么是专制主义
第十四节 法律应如何适应专制政体的原则
第十五节 续前题
第十六节 权力的授受
第十七节 礼物
第十八节 君主的赏赐
第十九节 三种政体原则的新推论
第六章 各种政体原则的后果与民法和刑法的繁简、审判形式以及制定刑罚的关系
第一节 各种政体下民法的繁简
第二节 各种政体下刑法的繁简
第三节 在什么政体和情况下法官应依据精确的法律文本审案
第四节 审判方式
第五节 在什么政体下元首可以充当法官
第六节 君主政体的大臣不应审案
第七节 只有一个法官
第八节 各种政体下的控告
第九节 各种政体下刑罚的轻重
第十节 法国古代的法律
第十一节 民若有德,刑罚可少
第十二节 刑罚的力量
第十三节 日本法律的无效
第十四节 罗马元老院的精神
第十五节 罗马法关于刑罚的规定
第十六节 罪与罚的正确比例
第十七节 刑讯罪犯
第十八节 罚金和肉刑
第十九节 同态报复法
第二十节 子罪父坐
第二十一节君主的仁慈
第七章 三种政体的不同原则与节俭法、奢侈和妇女地位的关系
第一节 奢侈
第二节 民主政体下的节俭法
第三节 贵族政体下的节俭法
第四节 君主政体下的节俭法
第五节 在什么情况下节俭法对君主政体有利
第六节 中国的奢侈
第七节 中国奢侈的致命后果
第八节 公众的节操
第九节 各种政体下妇女的地位
第十节 罗马人的家事法庭
下卷
……[看更多目录]
序言岁月不居,近世大哲严复对孟德斯鸠法哲学巨著之创造性译评,忽焉以至百年,然事业未竟。译丛命名为“法意”,旨在承续先哲,系统译介西学,以展呈西法之精神谱系。
有鉴于此,译丛的选题范围涵盖古今,概而言之,拟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翻译自古希腊罗马以降法哲学经典著作,包括有重要影响的现当代法哲学著作;二是翻译西方学界对著名法典、法哲学经典作家和作品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包括“解经学”意义上的“评注本”;三是翻译揭示和阐明西方法律及其精神传统得以演生、发展之历史条件的重要著作,以体现“通过历史透视法律精神”之重要观念。
译事之于学术,有奠基之功,先哲垂范,理当师法。然译丛意旨之实现,唯赖学界同仁鼎力相助,或不吝赐稿,或指教选题,或校正译文,正所谓“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是所望焉,谨为序。
文摘第十一节君主政体的优越性
较之专制政体,君主政体有一大优点。君主政体中的君主之下,有若干等级与政制休戚与共,这是政体的性质使然,所以,国家较为稳定,政体较为巩固,主政者的人身较为安全。
西塞罗认为,罗马因设立保民官而拯救了共和国。他说:“事实上,民众若是群龙无首,这股力量就更加可怕。首领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所以会认真思考;可是民众一旦群情激昂,就全然不知道自己正在纵身深渊。”这种想法也适用于专制国家和君主国家,前者是一群没有保民官的民众,而后者则可以说是一群有保民官的民众。
事实上我们到处都看到,在专制政体下发生动乱时,无人领导的乌合之众总是让局势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把混乱推向极端。在君主政体下,过激的行为极为罕见。首领们有所顾忌,他们害怕被抛弃;依附的中间势力不愿意让民众拥有太大的优势。一个国家的各个等级全都彻底腐败的情形很少见。君主十分珍视这些等级,谋乱者既没有颠覆国家的意愿,也没有颠覆国家的期望,所以,他们既不能也不想推翻君主。
在这种情况下,明智和权威兼备的人就出来收拾局面,双方趋向缓和,共同作出安排,各自纠正错误,法律于是恢复效力,重新得到尊重.
所以,在我国全部历史上只有内战而没有革命;反之,在专制国家的历史上,革命屡屡发生却从未爆发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