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会计报表(管理者终身学习)

分類: 图书,经济,会计、审计,会计,会计方法与实务,
品牌: 夏冬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1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0105076/9787300105079
·条形码:978730010507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管理者终身学习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解读会计报表》以上市公司的年报为实例,详细介绍了会计报表主要项目的含义、会计原则及具体的会计政策。逐一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这4张主要会计报表各个项目的经济含义及之间的联系,便于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掌握会计报表项目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介绍会计报表的简要分析方法,帮助读者通过完整的报表信息,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选取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作为实际材料,配以简要说明,力争理论联系实际。
尽管《解读会计报表》不介绍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但为了使读者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环境,简要介绍了审计、内部控制等内容。
《解读会计报表》是为非会计专业人士编写的,适用于企业管理者、政府经济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夏冬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主任。1994年7月毕业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春季学期访问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2005年秋季学期和2008年春访问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为清华MBA和EMBA讲授会计学、收购与兼并课程,是清华—哈佛高层管理培训项目的主讲教师。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财政部以及企业委托的多项研究课题。
编辑推荐《解读会计报表》:正确理解会计报表、合理利用会计信息,是对现代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删繁就简,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角度介绍会计报表,只讲结果,不管过程,方便读者学习会计知识。
·结合公司年报实例,将会计报表的主要项目相互联系起来,帮助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计报表所表达的信息,更加深入地通过主要会计报表把握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变动情况,并通过比率分析和结构分析来看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单刀直入解读会计报表,避开了烦琐的会计技术方法,采用非专业的方法介绍会计的专业知识。
目录
第1章 企业会计与企业会计报表
第1节 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
一、什么是企业会计
二、企业会计能做什么
三、怎样组织企业会计工作
第2节 企业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原则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前提
二、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
三、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管理
第3节 企业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的使用者
二、会计报表的构成
三、会计报表的编报程序
第2章 资产负债表
第1节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所表达的含义
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格式
三、年初数和期末数
四、资产负债表的平衡
第2节 资产
一、什么是资产
二、怎样对资产进行计价
三、资产与收入和费用的关系
四、流动资产
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六、持有至到期投资
七、长期股权投资
八、投资性房地产
九、固定资产
十、在建工程
十一、固定资产清理
十二、生产性生物资产
十三、油气资产
十四、无形资产
十五、开发支出
十六、商誉
十七、递延所得税资产
十八、长期待摊费用
十九、其他长期资产
二十、资产减值准备
第3节 负债
一、什么是负债
二、负债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三、营运资金
四、流动负债
五、长期借款
六、应付债券
七、长期应付款
八、递延所得税负债
九、债务重组
十、或有负债
第4节 股东权益
一、什么是股东权益
二、股东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三、股本
四、资本公积
六、盈余公积
七、未分配利润
第3章 利润表
第1节 利润的确定
一、收入
二、收入与税金
三、成本、费用和损失
四、权责发生制
五、净利润的计算
第2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所表达的含义
二、利润表的格式
三、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
四、利润表各项目
五、非经常性项目
六、稳健性与盈余质量
第3节 分部报告
一、业务分部报告
二、地区分部报告
三、分部报告的使用
第4章 股东权益变动表
第1节 股东权益变动表的含义
第2节 股东权益变动表的主要内容
一、股东权益变动的内容
二、几个指标
第3节 股利政策
第4节 股本变动
一、库存股
二、股票期权
第5章 现金流量表
第1节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一、为什么要编制现金流量表
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第2节 现金的概念和现金流量的分类
一、现金、现金流量和现金流量表
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
三、投资和筹资现金流量
第3节 现金流量表的格式
第4节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一、现金流量与收益
二、现金流量表与其他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
三、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第6章 合并会计报表
第1节 合并会计报表的意义
一、企业合并与合并会计报表
二、企业合并的会计问题
三、合并会计报表的意义
第2节 合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
一、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
二、合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
三、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商誉和少数股东权益
第7章 会计报表分析
第1节 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和方法
一、为什么要分析会计报表
二、怎样分析会计报表
第2节 比率分析
一、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
二、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比率
三、反映企业负债能力的比率
四、反映企业资产效率的比率
第3节 杜邦分析图
一、指标分解
二、杜邦分析图
三、美的电器与格力电器
第4节 资产报酬率与经济特征和战略
一、竞争战略
二、产品生命周期
三、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特征与经营特征
四、股东权益报酬率与五种竞争力量
第5节 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一、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二、主要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附录: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会计报表
第8章 独立审计、舞弊和内部控制
第1节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
一、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
二、审计报告
第2节 独立审计与舞弊
第3节 会计信息舞弊事件及其影响
一、国外几起会计信息舞弊事件
二、会计信息舞弊案的影响
三、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
四、会计舞弊与盈余管理
第4节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
一、控制环境
二、风险评估
三、控制活动
四、信息与沟通
五、监督
六、内部控制的缺陷
第9章 简单实例分析
一、JH公司财务报告
二、投诉
三、分析
……[看更多目录]
序言会计作为一个专业,是一个好听的名词,但会计给人的印象总是烦琐、枯燥甚至有点无聊,会计人员给人的感觉大多也摆脱不了僵化教条、小心翼翼、不懂幽默。之所以形成这种不良印象,多半是因为会计与生俱来的毛病——数字、规则,还有会计人员一辈子也记不完的账:没完没了地在一些小纸片上涂涂划划(有计算机已经好多了)。
尽管会计给人的印象和感觉都不怎么好,但是,会计知识有时候还真有点儿用。比如,投资的时候,需要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没有其他选择,也只好用会计报表数字;再比如,收购其他企业的时候,总是想看看会计报表是不是有猫腻。通过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成为一个无法替代的选择。
实际上,这就是会计的两个侧面,一个是会计信息的产生,另一个是会计信息的使用。掌握会计知识,也可以分为这两方面,出于编制会计报表学习会计和出于使用会计信息学习会计。其实,出于使用目的学习会计还是很简单的,不需要会计技术方法,不需要大量练习,也不需要知道会计的具体规则,只需要知道结果和结果所表达的含义。
作为一个结果,会计信息至少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
(1)浮萍作用。会计信息是一个表象,无论是歪曲的还是正常的,都是企业管理层传递的一些信号,就像湖面上的浮萍,长得好看或者不好看,取决于看不见的根茎、土质和区域。
(2)解剖作用。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性质、意图以及作用都会转变为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也就深刻地刻画了经济业务的本来面貌。即便不是那么如实地表达,也仍然可能在完整的会计信息中留下蛛丝马迹。
在清华一哈佛高层培训项目的教学中,哈佛商学院的Dennis Campbell教授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公式:会计数字一经济实质+计量误差+激励性偏差。看来,会计数字是永远也不会等于经济实质的。
文摘插图:

第1章 企业会计与企业会计报表
第1节 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
一、什么是企业会计
精明能干的企业管理者通常以判断准确、决策合理、果断而著称。判断不准确、决策果断但不合理,结果可想而知。判断、决策的依据有千千万万,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掌握大量信息。“掌握”不是简单的拥有,还应当会分析、会运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货币价值最终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会计报表来表现,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正确理解会计报表、合理利用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管理者基本素质的要求,要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就需要理
解会计报表、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
对于很多人而言,会计并不陌生,但是,会计作为一个专业、一种专门技术,对于很多非会计专业人员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我们参加工作的每一个人都与会计打过交道,比如,领工资、预借和报销差旅费等。说陌生,则是因为非会计专业人员看在眼里的仅是凭证、账簿、报表、计算器、计算机甚至算盘等会计核算工具,而对经济业务的处理、会计数据的变化、会计报表各项目的经济含义,都还只是朦朦胧胧,并不十分清楚。
什么是会计呢?通俗地说,会计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记账、算账、报账。记账就是把企业每天所发生的成千上万的经济业务,通过一定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规则,记录在案;算账就是计算数据,确定经济业务的多少,如每年的折旧、贷款的利息、产品成本,甚至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指标(如净现值、回收期、内含报酬率等);报账就是对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对内部管理人员报告企业某一时期经济活动的结果,如今年的财务状况如何?还债是不是有困难?成本费用水平有多高?利润有多少?
上面所讲的会计是企业财务会计,也就是本书所涉及的会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四五十年代以后,为适应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决策的需要,从成本会计、微观经济学等学科中综合提炼,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会计学科,这就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包括决策会计、预测会计、责任会计等内容。除此之外,会计还有很多其他分支,如国际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绿色(环境保护)会计、质量会计、行为会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