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饲养与管理(野生动物养殖丛书)

分類: 图书,科技,农业林业,畜牧、狩猎、蚕、蜂,狩猎、野生动物驯养,
品牌: 吕向东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页码:311 页
·出版日期:2001年
·ISBN:750382879X
·条形码:978750382879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野生动物养殖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生物物种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更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中国是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几个少数国家之一。野生动物是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它与整个自然界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生态环境中生存着各种各样与其相适应的生物物种,这些物种对保护生态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或遭到破坏后,就会引起生物物种的灭绝,同样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是真切而恰当的比喻。
中国动物园近30年来在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上发展较快,从饲料产品单一发展到全价配合饲料、预混料,直至营养添加剂时代;从单纯注重蛋白质进入全面重视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微量元素阶段,使野生动物整体饲养技术得到显著提高。与之相关的管理工作更加细致,贯穿于动物园各个过程之中。管理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出安全,在野生动物饲养业中得到证实。
为适应人工饲养、管理、繁殖的需要,编写此书。本书共分7章,从野生动物的饲养与管理、野生动物与生态环境、动物园组织与建设、饲料与营养、动物档案与血统登录、笼箱与运输及野生动物园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除了理论之外,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及自身的体会,有益于读者触类旁通。
媒体推荐前言
生物物种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更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中国是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几个少数国家之一。野生动物是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它与整个自然界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生态环境中生存着各种各样与其相适应的生物物种,这些物种对保护生态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或遭到破坏后,就会引起生物物种的灭绝,同样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是真切而恰当的比喻。
当前,在野生动物保护方法上,有就地保护、易(移)地保护和体外保护(冷冻精液、授精技术、克隆技术)。无论哪种保护都离不开饲养与管理,“饲养是基础,管理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保存物种,尤其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使其正常生长发育、保持健康体质、繁衍后代、扩大种群。通过建立和扩大自然保护区和易(移)地保护(动物园、饲养繁殖场、专业饲养户等)进行物种的发展扩大,是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相当数量的动物园、饲养场及专业饲养户在饲养与管理野生动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因而在物种繁育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一些饲养措施先进、管理科学的动物园,野生动物繁育种类占饲养物种的80%或以上,足以表明饲养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动物园近30年来在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上发展较快,从饲料产品单一发展到全价配合饲料、预混料,直至营养添加剂时代;从单纯注重蛋白质进入全面重视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微量元素阶段,使野生动物整体饲养技术得到显著提高。与之相关的管理工作更加细致,贯穿于动物园各个过程之中。管理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出安全,在野生动物饲养业中得到证实。
为适应人工饲养、管理、繁殖的需要,编写此书。本书共分7章,从野生动物的饲养与管理、野生动物与生态环境、动物园组织与建设、饲料与营养、动物档案与血统登录、笼箱与运输及野生动物园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除了理论之外,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及自身的体会,有益于读者触类旁通。
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在中国尚属新兴学科,起步较晚,涉及面广,本书仅就当前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加以叙述,以引起关注。不足或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1年8月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野生动物体与植物体的化学成分及其营养作用
第一节野生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一、野生动物体与植物体
二、野生动物与饲料
三、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为实用商业制剂。
维生素C是维生素中供给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C的含量不仅因各种饲料而不同,而且在一种类型的饲料中,也因其产地及成熟程度不同而变化很大。
大多数动物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只有少数几种动物如灵长类及豚鼠和部分鸟类、鱼类、昆虫、无脊椎动物,因体内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不能将葡萄糖转化成维生素C。也就是说自身不能合成,需要依靠外源性维生素C。
维生素C很易从肠道中被吸收,当胃酸缺乏或肠道感染时,其吸收作用减弱。
维生素C与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不同,它在动物体内保持一定量贮存。短时间内既便饲料中不足或缺乏维生素C,也不会表现出坏血病症状。它存在于动物体内所有组织和体液中,在肝脏和肾上腺贮存量较高,可达100mg/100g以上。
维生素C在尿、粪、汗中被排出,以尿中排出最多(与肾功能及摄人量和贮存量有关)。
维生素C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或作为酶的激活剂,物质还原剂,
或是参与激素的合成而发挥作用。
(1)营养功能
A.胶原蛋白合成。胶原蛋白是联结细胞的重要成分,维生素C又是制造细胞间粘连物质所必需的。它对于组织的生长和修补,尤其是对伤口的愈合是很重要的。
B.参与酪氨酸和色氨酸代谢。由于维生素c保护一些氧化酶免受钝化,使酪氨酸代谢能顺利进行,不致受阻。
C.最近研究发现,维生素C在血浆蛋白中的铁运送到器官转变成铁蛋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铁蛋白能帮助铁在骨髓、脾、肝中积累。同时,维生素C对于铁钙在肠道中的吸收也起着重要作用。
D.降低机体内胆固醇含量。维生素C中的抗坏血酸可使体内的胆固醇转变成溶于水的硫酸盐而增加排出。它也参与胆固醇的羟化作用,使其形成胆酸,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2)缺乏症状
A.对于野生动物饲养来说,灵长类动物、豚鼠及一些鸟类(如红肛门夜莺鸟等),由于自身不能合成抗坏血酸,缺乏后脚肌肉萎缩,毛细血管脆弱,周身性出血,皮下大片淤血等。
B.对于一些幼龄动物,可致生长缓慢,并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精神不安或萎靡,呼吸急促。
C.缺乏维生素c,导致胶原蛋白形成障碍,因此可出现骨骼、牙齿、软骨、结蹄组织和肌肉的结构缺陷。如牙齿疼痛出血、牙床溃烂、关节肿疼,骨骼畸形。
对于大多数野生动物而言,在饲料中维生素c摄人量及贮存量是必须关注的,因为它的供给量是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