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趣谈

分類: 图书,艺术,篆刻,
品牌: 叶一苇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冷印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5174261
·条形码:9787805174266
·包装版本:2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融篆刻印谱欣赏和篆刻理论、技法于一体的著作,书中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一印一文,可边观印,边看文,互为对照。另一条是暗线,主要就篆刻的取材、“印语”研究、形式探索、技法发展等,从理论上作了探讨。
媒体推荐前言
前几年,我就想写一点散文式的篆刻欣赏小书。我觉得读印谱有印而无文,欣赏不易深入;而读篆刻理论或技法的书,又单调而少趣。怎样把理论与创作结合起来,最好还是现身说法,来得亲切一些O这是我写作本集的动机。去年,我虚度八十岁了,为了使自己的生日过得有意义,我就动手写了。创作了一部分之后,就在《书法报》上辟了《八十说雕虫》栏目,一年时间,隔期连载了二十六篇。大量的尚未发表,现在凑成为这个小集子。
本书的形式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一印一文,可随意浏览,随意弃置;可边观印、边看文,互为对照,这是分散的。另一条是暗线,即看完全集,想一想,作一个综合思考,就可以了解到提出如下一些探讨的课题:
(一)取材问题。篆刻创作的题材,来源于生活,是很广阔的,可以刻自然风光,留旅游印迹;可以刻社会百态,抒自己感想;可以钩古代典故,发自己评论;可以刻印学理论,表自己所见,等等。篆刻创作的题材并不是像习俗那样为人刻姓名印之类,要变被动为主动,真
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二)“印语”研究。印语是印面所刻的词语,它是篆刻的主题,作者要表明的“志”,也是欣赏者首先接触 的内容。由于篆刻只有方寸之地,要求于词语必须精 练,要新鲜可读。如何使印语能够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如何有多读趣?如何能充分发挥篆字的形美初步提供了一些试例。
(三)形式探索。篆刻虽然也是文以载道,但它是 通过自己的特殊形式来表现的,一个个的古代文字,集 合于一个方寸的空间,融成为整体美。如何使形美与印语的意美,熔铸为一,使之相得益彰?如何使静止的形式变成为活动的形式?如何使形式发散出更多的艺术内涵?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四)技法发展。前人已为我们创造和总结了丰富的技法经验,随着时代的推进,如何使技法不断发展,不断丰富?还须要再开拓。
总之,篆刻虽是一个小小的方寸艺术,其中研究的天地却很宽广。这个小集子是极其有限的。正因为篆刻与其它文学艺术有广泛的联系,所以在这集子里比较多的以诗论引进篆刻,目的是使篆刻更多地吸收其它营养。
这个小集子,一边写,一边刻,同步进行,一气呵成,所以篆刻作品往往是“急就之章”;文章往往是急就 之作。由于我的创作热情有余,而修养不足,拙劣之感,常萦于胸;但嚶呜之诚,出自衷心。希望贤者教益,从而来完善它。写和刻基本完成之后,我的老病又发了,每到夏季,就严重头晕,说是脑供血不足,弄得不能耐思。扫尾工作,全赖盛苦心君为我代劳。誊抄文稿、拓印篆刻、打拓边款;后由南生编排成册,很是具体麻烦,附此志谢!
一苇 一九九八年六月写于
杭州枝头巷师水轩
目录
一、趣
二、篆刻非印章
三、孤琴
四、刀下留情
五、眼高心虚
六、寻寻觅觅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