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出土瓦当(精)
分類: 图书,历史,文物考古,中国文物考古,材料器物文物考古,瓷陶器,
品牌: 陈永志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码:296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501014892
·条形码:978750101489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史前时期内蒙古地区有着发达的考古学文化,进入历史时期——由先秦至秦汉王朝,这里又成为了当时中原王朝的前沿地带。这一地带与中原地区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活动的拉锯变化,极大地促进了这里南北文化的交流、发展。一批政治性的城市、军事化的城堡、经济型的中心,在内蒙古地区出现并迅速发展,这些保留至今的城市、城堡、中心的遗址,成为我们研究当时历史的主要考古学文化载体。
汉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最重要、最辉煌的时代。在汉唐两个王朝之后,都相继出现了中国北部少数民族势力的进一步崛起、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更为波澜壮阔,直至他们从当时内蒙古地区这个中国历史的后院,走向历史的前台。如果说汉代以后的南北朝时期,从中国北部地区走来的北魏王朝仅领中国的“半壁江山”(中国北方地区);那么唐代以后的辽、金、元,已从江河为界,发展到统一华夏。这里辽、金、元的先民们在内蒙古地区所遗留下来的故都、京城遗址,成为我们认识那段辉煌历史的见证。
上述历史时期的城址(包括军事性的城堡、郡治和县治的城址、都城遗址及其他城址等)是所在时期历史建筑的集大成,而人类的“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建筑构件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当又是中国古代建筑构件中集实用、展示于一体的最重要建筑构件之一。瓦当在作为“凝固的历史”——建筑之中的历史含量之大、分量之重是一目了然的。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不同图案或文字内容的瓦当,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信息。
目录
前言
专论
内蒙古出土瓦当概论
包头出土的“单于天降”和“单于和亲”瓦当
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出土的战国、汉代瓦当
托克托县云中古城出土的北魏佛像纹瓦当
武川县土城梁古城出土的北魏“富贵万岁”瓦当及其他图版
内蒙古出土瓦当精品
1素面瓦当战国
2弦纹瓦当战国
3璜纹瓦当战国
4葵纹瓦当战国
5树木双鸟双猴双羊纹瓦当战国
6云纹瓦当战国
7云纹瓦当战国
8云纹瓦当战国
9云纹瓦当战国
10云纹瓦当战国
11云鹿纹瓦当战国
12云鹿纹瓦当战国
13云纹瓦当秦
14云纹半瓦当秦
15云纹瓦当秦
16云纹瓦当秦
17凤鸟纹瓦当汉
18素面半瓦当汉
19云纹半瓦当汉
20云纹瓦当汉
21云纹瓦当汉
22云纹瓦当汉
23云纹瓦当汉
24虎纹瓦当汉
25兽纹瓦当汉
26“千秋”半瓦当汉
27“千秋万岁”瓦当汉
28“千秋万岁”瓦当汉
29“千秋万岁”瓦当汉
30“四夷尽服”瓦当汉
31“单于天降”瓦当汉
32“单于和亲”瓦当汉
33莲花纹瓦当北魏
34莲花纹瓦当北魏
35莲花纹瓦当北魏
36莲花纹瓦当北魏
37莲瓣纹瓦当北魏
38莲瓣纹瓦当北魏
39莲瓣纹瓦当北魏
40兽面纹瓦当北魏
41佛像纹瓦当北魂
42“富贵万岁”瓦当北魏
43莲蕾纹瓦当唐
44莲蕾纹瓦当唐
45兽面纹瓦当唐
46兽面纹瓦当辽
47兽面纹瓦当辽
48兽面纹瓦当辽
49兽面纹瓦当辽
50兽面纹瓦当辽
5l兽面纹瓦当辽
52兽面纹瓦当金
53兽面纹瓦当金
54兽面纹瓦当金
55兽面纹瓦当金
56兽面纹瓦当金
57兽面纹瓦当元
58兽面纹瓦当元
59兽面纹瓦当元
60树冠纹瓦当元
拓片
内蒙古历年出土的瓦当
内蒙古征集的瓦当
附录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陈永志同志嘱我为《内蒙古出土瓦当》写一篇序言。我长期从事中国古代都城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对古代建筑构件,特别是古代瓦当的研究,一直有着浓厚的学术兴趣,也写过几篇关于古代瓦当的文章。但是有关内蒙古地区古代瓦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方面的文章、专著,过去见到的很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我很想尽早、尽快地读到《内蒙古出土瓦当》书稿。读后我觉得这是已有古代瓦当研究专著中很有特色的一部。
内蒙古地区横亘我国北部,作为古代著名的“草原丝绸之路”,它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特殊的生态环境,又使内蒙古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农业与游牧的南北生业变化的关键地带。古代历史上内蒙古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区域特点、生态环境,造就出这里丰富多彩的考古学文化,形成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史前时期内蒙古地区有着发达的考古学文化,进入历史时期——由先秦至秦汉王朝,这里又成为了当时中原王朝的前沿地带。这一地带与中原地区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活动的拉锯变化,极大地促进了这里南北文化的交流、发展。一批政治性的城市、军事化的城堡、经济型的中心,在内蒙古地区出现并迅速发展,这些保留至今的城市、城堡、中心的遗址,成为我们研究当时历史的主要考古学文化载体。
汉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最重要、最辉煌的时代。在汉唐两个王朝之后,都相继出现了中国北部少数民族势力的进一步崛起、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更为波澜壮阔,直至他们从当时内蒙古地区这个中国历史的后院,走向历史的前台。如果说汉代以后的南北朝时期,从中国北部地区走来的北魏王朝仅领中国的“半壁江山”(中国北方地区);那么唐代以后的辽、金、元,已从江河为界,发展到统一华夏。这里辽、金、元的先民们在内蒙古地区所遗留下来的故都、京城遗址,成为我们认识那段辉煌历史的见证。
上述历史时期的城址(包括军事性的城堡、郡治和县治的城址、都城遗址及其他城址等)是所在时期历史建筑的集大成,而人类的“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建筑构件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当又是中国古代建筑构件中集实用、展示于一体的最重要建筑构件之一。瓦当在作为“凝固的历史”——建筑之中的历史含量之大、分量之重是一目了然的。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不同图案或文字内容的瓦当,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信息。
从瓦当的实用来看,不同建筑的相同部位瓦当的大小反映了相应建筑的规模大小;同一建筑的不同部位出土瓦当的大小折射出不同部位建筑形制特点。前者对人们通过不同规模建筑的研究,探讨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建筑等级、使用功能以及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有着重要意义;后者对人们研究同一建筑的不同部位形制,提供了至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文摘插图:
后记瓦当是古代城市建筑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集美术、书法、文字内容于一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人们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的真实展现。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草原城市的异军突起、“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造就了内蒙古草原地区博大精深的古建筑文化,而本书所辑录的瓦当,即是这些古代建筑上点点璀璨的明珠,真实地折射着古代先民们的聪明与才智。
本书的特点是,突出瓦当的资料性。在编写过程中全面地搜集一些内蒙古地区新发掘出土的瓦当,以一批时代特征明显、具有地方特色的瓦当为主,同时将以往出土的瓦当资料汇总并进行初步研究。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承蒙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先生为本书撰写序言,承蒙书法家、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高延青厅长为本书题写书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来学所长在百忙之中对本书的编辑予以极大的关注与支持,皆为本书增光添色。另外,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呼和浩特市博物馆杨鲁安藏珍馆、包头市文物事业管理处、托克托县博物馆等单位提供了部分瓦当资料,又使得本书内容更加翔实丰腴,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囿于学识水平,本书的编辑,难免出现瑕疵,敬请学者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