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华评传
分類: 图书,传记,女性人物,
品牌: 陈福康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53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806816631
·条形码:9787806816639
·包装版本:2005-05-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杨之华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夫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开拓者。作者历经八年时间,踏遍各地收集史料。全书几经易稿,最后完成了第一本全方位评说杨之华的著作。本书稿主要叙述了杨之华的生平事迹,内容翔实,叙说生动,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内容涉及到瞿秋白、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向警予等著名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书中的史实将引起广大历史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本书稿主要叙述了杨之华的生平事迹,并有考证、论述等,内容翔实,叙说生动,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其中不仅有瞿秋白、鲁迅和许广平等人的新史料,还写到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向警予等著名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作者还收集了一些图片,极为珍贵。
编辑推荐杨之华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夫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开拓者。作者历经八年时间,踏遍各地收集史料。全书几经易稿,最后完成了第一本全方位评说杨之华的著作。本书稿主要叙述了杨之华的生平事迹,内容翔实,叙说生动,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内容涉及到瞿秋白、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向警予等著名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书中的史实将引起广大历史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目录
一、早年生活和读书、思想
1.生日 、家庭和家乡/1
2.学历——人生的台阶/18
3.沈定一是她的“第一位引路人”/34
4.上海大学/57
5.“祖母”向警予的影响/71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路68号:瞿秋白、杨之华夫妇住在
二楼东厢房,都喜欢谢家的藏书
在瞿秋白夫妇与谢旦如之间的联系人正是冯雪峰,他回忆说,“一九三一年五月初的一天,我把几份刚出版的‘左联’机关杂志《前哨》第一期送给茅盾先生去,在茅盾先生家里我就第一次看到了秋白同志和杨之华同志……那天秋白说些什么话,我大半都忘记了,但记得他很高兴地翻读着《前哨》”。“过了几天我再到茅盾先生家去,秋白同志夫妇还在那里。这一天,秋白同志问我有无商人之类的朋友或可靠的社会关系,因为他想找一个可以比较长时间居住的地方。并且说因身体不好,组织上要他休养,他很想借此休养的机会,翻译一些苏联的文学作品。这件事情,使我很兴奋。我立即去和一个接近文学而同情革命的在钱庄里做事的朋友谢澹如商量了……他的亲戚和社会关系又都在商界,他的家属也很单纯,所以这是一个相当可保证的住处。谢澹如当即义勇地答应了……”
谢旦如并不知道新来的房客是什么人,但是他从冯雪峰的声色和言谈中似乎感到某种危险性。这时他能够当场答应,完全出于对冯雪峰等“赤色”朋友的信赖,他的胆量和勇气令人钦佩,因为他完全明白此事将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掉脑袋。在某种程度上谢旦如是瞿秋白、杨之华危难之际的“大恩人”,特别是瞿秋白夫妇当时遭受了党内的“无情斗争”,而给予他俩“温暖”的却是党外人士。
谢旦如的妻子钱云锦回忆说,“紫霞路68号是我家在南市华界自置的一所楼房,占地七分多,三开间三进,环境相当僻静。当时我家人少,除了我们夫妇以外,还有旦如的老母、一个孩子和几个佣工……事先,旦如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他先取得我的同意,说是他的老朋友夫妇两人因养病需借住我家,然后再和我一起说服了他的老母亲(老太因家境富裕,一开始不同意出租余屋)”。
杨之华回忆说,“在我们搬进去之前,为了迷惑敌人,由谢澹如先生出面,在报纸上登了一则‘余屋出租’的广告。我们就拿着这张报纸,用林祺祥这个假名,装作刚从乡间到上海的,去看房子。双方表示满意。我们就搬进去住了。为了掩护秋白,谢澹如先生从此借辞谢绝一些朋友到他家里去,并且不让他的母亲和妻子知道我们的真实姓名和来历”。
去看房子的那一天,瞿秋白夫妇由冯雪峰陪同,钱云锦回忆说,“秋白剪的平头,戴了副墨镜,穿了一件浅灰色的长衫,脚上是布鞋,完全是个教书先生的模样。他们夫妇两人只带了一个小皮包,别无他物。后来有人又送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