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旦卓越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
分類: 图书,心理学,人类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品牌: 汪乃铭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153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309045041
·条形码:9787309045048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复旦卓越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学前心理学》系幼儿师范学校学前心理学的通用教材,共十一章,通过对学前儿童的注意、感知、想象、言语、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的分别介绍和分析,详尽阐明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尽可能反映了当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动态。
编辑推荐《学前心理学》主要适用于五年制幼儿师范学校的幼儿心理学课,同时又能兼顾到三年制幼儿师范和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班的教学所需;对于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亦具学习参考的价值。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节 人的心理实质
第二节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
第一节 注意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注意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想象
第一节 想象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
第一节 言语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言语
第三节 思维概述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意志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意志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第五节 学前儿童的品德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
第一节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气质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性格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能力
第五节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第十一章 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
第一节 成熟学说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说
第三节 认知发展学说
第四节 社会学习论
……[看更多目录]
文摘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并不是说有了脑就有心理现象,只有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一个人脱离了客观现实,心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种心理现象就不可能产生。没有光波的作用,人就不能分辨各种颜色和明暗;没有物体的振动,人就不能听到各种声音。所以说,在人脑中出现的房屋和琴声的映象,是因为客观存在的房屋和琴声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使神话中虚构的形象,如兽面人身的孙悟空等,它们的原型素材还是可以从客观现实中找出来的。因此,人的心理内容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都来源于客观现实。正如列宁所说:“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都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
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涵盖很广,例如天体宇宙、山JII河
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寒暑春秋、风霜雨雪,其中还包括人造的环境,如城市、乡村、住宅、交通等。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没有上述这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理。
客观现实,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人的心理的源泉。但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的需要、兴趣、信念、价值观、道德观、自我意识以及能力、性格最终乃至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有一个美国学者曾做过一个极其野蛮的试验。他从孤儿院选了四十名幼儿,将他们分别放入单独的隔离室,使他们完全失去了与社会交往的机会,经过多年的喂养,这四十名幼儿都变成了痴呆儿。这一实验被揭露后曾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但也从反面证明了脱离正常的抚养教育和交往活动,即社会环境的正常刺激,幼儿的心理便得不到正常发展。
(二)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不是像镜子或水那样被动的,像拍照片那样显现人像或物影,而是能动的、积极的反映。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表现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到个人的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观点。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修养和个性特点各不相同,对同一事物便会有不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