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太人性的

分類: 图书,哲学,伦理学,伦理学原理,
品牌: 弗里德里希·尼采|译者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621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300065228
·条形码:9787300065229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是为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而写,同时也出自作者对早年崇拜的音乐家瓦格纳的失望情绪。全书用格言体写成,分两卷。第一卷共九章,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与人生的基本问题。第二卷的两个部分《见解与箴言杂录》和《漫游者和他的影子》,继续作者在第一卷中开始的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西方文化的全面批判。作者一方面肯定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类变得更优秀;另一方面又对人性的弱点和缺点,尤其对西方文化传统下形成的这种弱点和缺点,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和挖苦。 作者寄希望于“自由精灵”,也就是能超越传统思维方式、传统道德观念而自由思想的人。
作者简介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tle,1844—1900),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主要代表之一,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早年在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不到25岁就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副教授,并在一年以后成为正教授。一生著述颇丰,如《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道德的世系》、《强力意志》等,对20世纪的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1889年初,在意大利的都灵街头摔倒,就此精神错乱,于11年后在德国的魏玛去世。
编辑推荐完美的作品应当一挥而就。——我们欣赏一切完美的作品时,往往忽略它的生成问题,只是怡悦于眼前的作品,仿佛它是魔棍一挥便从地下跳出来的。在这里,我们仿佛还处在一种古老神话感觉所遗留的影响之下。本书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与人生的基本问题。
目录
第一卷
代前言(3)
序(5)
第一章 关于最初的事物与最后的事物(15)
第二章 关于道德感的历史(43)
第三章 宗教生活(85)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1观念与感觉的化学。——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都再一次
提出了两千年前曾提出过的同样形式的问题:某事物如何能
从它的对立面中产生?例如:理性产生于非理性,感觉产生
于非感觉,逻辑产生于非逻辑,公正无私的观察产生于贪婪
的欲望,为他人而活着产生于自我中心主义,真理产生于谬
误。形而上学的哲学至今已克服了这个难题,因为它否认一
物产生于另一物,并为受到更高评价的事物假定了一个奇迹
之源,认为其直接从“自在之物”的核心与本质中产生出
来。另一方面,历史哲学不再抛开自然科学来进行思考,作
为一切哲学方法中最年轻的一种,它已经在个别情况中查明
(这也许将是一切情况的结果),除了在对流行的或形而上学
的解释的习惯性夸张当中,一般事物是没有对立面的,理性
的谬误是产生这种对立面的基础。按照这种解释,严格地
讲,既没有一种无私的参与,也没有一种完全公正无私的旁
观,两者都只是升华,在其中,基本因素几乎消散,只有在
遇到最细致的观察时才显现。我们需要的一切——只有在各
种科学目前所达到的水平上才能给予我们的一切,是一种道
德、宗教、审美观念与感激的化学,同样也是我们在大大小
小的文化社会交往中,甚至在孤独中亲身经历的所有那些冲
动的化学:如果这种化学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甚至在这个领
域,最美妙的色彩也是来自于最低下的、很不起眼的材料,
那又怎样呢?将有许多人有兴趣从事这样的研究吗?人类不
喜欢关于起源与开端的问题:人们没必要非得成为非人才能
在自己身上感觉到一种相反的爱好吧?——
2哲学家的遗传缺陷。——所有哲学家都有自身的共同缺
陷:他们想要从现代人出发,并通过对现代人的分析,来达
到目的。他们不自觉地认为“人”是一种永远真实的事物,
一种在一切流变中保持不变的事物,一种可靠的事物尺度。
哲学家关于人所说的一切,归根结底只是关于一段非常有限
的时间过程中的人的一个证明。缺乏历史感是一切哲学家的
遗传缺陷;有些人甚至不知不觉地将人的最新形式,如在某
些宗教影响下,甚至在某些政治事件影响下产生的人,视为
人们必须从其中出发的固定形式。他们不知道,人是生成
的,认识能力是生成的;而他们当中某些人则甚至认为整个
世界都是从这种认识能力中产生出来的。——那么,人类发
展中的一切本质的东西早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