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稿地图集(上)(精装)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名家作品及研究,中国现当代,郭沫若,
品牌: 郭沫若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页码:74 页
·出版日期:1996年
·ISBN:7503117605
·条形码:9787503117602
·包装版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史稿地图集(上)》(精装)包括从原始社会到鸦片战争的有关地图。其中有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朝代的行政区划图,有历史上的民族分布及迁徙图,有历代战争的地图,有历代中外交通的地图,有反映经济发展的地图等等;总之,尽力以地图的形式,把我国历史上各族人民重大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活动史实反映出来,使《史稿》的读者对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活动的地区有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编辑推荐《中国史稿地图集(上)》(精装)尽力以地图的形式,把我国历史上各族人民重大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活动史实反映出来,使《史稿》的读者对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活动的地区有个比较具体的概念。我国过去的木版历史地图,往往用朱墨套印,以对照古今地名等的异同。这种办法很好,它使我们能够从现在的地理概念去理解它的历史变化,这会加深我们对历史的具体理解。我们除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外,都以分色办法,采用了古今对照。我们认为这是编绘历史地图的好办法。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原始社会遗址
黄河长江流域原始社会前期遗址(旧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原始社会后期遗址(新石器时代)
黄河长江流域传说中的原始社会部落分布
夏代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商代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周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春秋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春秋时期奴隶起义和国人暴动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战国时期形势
战国时期水利工程
湔堰(都江堰)
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
秦统一图
灵渠
秦末农民起义
楚汉战争
成皋之战
西汉时期形势
长安
西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
西汉与匈奴战争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西汉盐铁工官商业城市及交通
西汉时期西北地区军事屯田
王莽末年农民起义
昆阳之战
东汉时期形势
东汉时期江南开发
东汉时期羌族人民起义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形势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诸葛亮南中用兵
西晋时期形势
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分布与迁徙
西晋末年梁益地区流民起义
西晋末年荆湘江扬地区流民起义
前凉前赵后赵
前赵后赵
前燕前秦
成(汉) 东晋
东晋、前秦时期形势
长江中下游地区
淝水之战形势
淝水之战
后凉
南凉
北凉
西凉
西燕后燕
南燕 北燕
后秦西秦夏
孙恩起义
徐道覆起义
建康附近
北魏和宋对立
北魏和宋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北魏、南齐时期形势
洛阳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
东魏、西魏和梁对立
北齐、北周和陈对立
法显西行
法显经恒河流域路线
南北朝时期中外交通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史稿地图集》是郭沫若同志领导下集体编写的干部读物——《中国史稿》的组成部分。
一九五八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史稿》时,郭沫若同志曾提出:作为干部读物,在史实的比例,章节的安排,行文的风格等方面,都要活泼些,生动些,不要太呆板了;同时,要吸收史学界现有的成果,使它具有正确的思想、严密的结构和独创的风格。郭老特别指出,为了使读者便于理解,应当作到文图并茂,一定要附以年表、地图、图版、插图、表格以及专名索引等等。郭沫若同志特别提到历史地图,必须尽可能编绘,使读者有比较准确的历史地理的概念。后来,他还特地为《中国史稿地图集》题字,这是他最后留给我们的手迹。
《中国史稿》一开始编写,就组织力量分别编绘应有的历史地图,选编有关的图版及插图。第一册中的地图及图版经过郭老一再审阅,才定了下来。后来,因为地图多了些,出版部门认为制图困难,装订费时,颇有难色;这就不得不采取另册出版的形式了。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远古起,祖国的先人就生于斯,长于斯,劳动于斯,蕃衍于斯,经历了千辛万苦,哺育着这个多民族国家子孙后代,缔造着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创造了祖国的历史,推动着祖国社会历史通过千难万险的曲折道路奋勇前进。
我国社会的历史,经历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从进入阶级社会起,广大劳动人民就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复杂错综的重重障碍中,开发着祖国的大地,创造了祖国人民赖以为生的财富。从而也就逐步改变着我国政治地理的面貌,经济地理的面貌,乃至自然地理的面貌。
我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广阔的国家之一。社会发展有极大的不平衡性。解放初期,通过民族调查,可以从它的横剖面,看到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各个阶段的社会迹象,这就为认识我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提供了一把钥匙。也就是说,祖国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着地区上的不平衡性,不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就不可能正确了解祖国每个特定时期历史的全貌。
我国从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复杂的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在重重的压迫和剥削之中,往往被迫转移地区从事生产,这就形成了历史上的民族大流徙,出现了一幕幕的悲剧,各族劳动人民付出了极大代价;同时,各族劳动人民之间在大动荡、大变乱之中,由生活斗争的实践,必然会逐渐接近,逐步融合,渐渐形成整个的中华民族。
我国的历史连绵发展,从未中断;历史文字记载,极为丰富。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