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义(插图本)(馆藏拂尘历史演义系列)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历史小说,魏晋南北朝,
品牌: 蔡东藩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页码:71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43926024
·条形码:9787543926028
·包装版本:2005-08-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馆藏拂尘历史演义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这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本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该书取材谨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让人入门民族历史。
汉晋以降,外族渐次来华,杂居内地。嗣是五胡十六国,迭为兴替。后来弱肉强食,彼吞此并,辗转推迁,又把十六国土宇,浑合为一大国叫作北魏。后来北魏又起内讧东分西裂,无暇顾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及东魏改为北齐,西魏改为北周,西土又分作为三分,周最强,齐为次,江南最弱。鼎峙了好几年,齐为周并,江南但保留十分之二险些儿要尽属北周了。就中出了一个大丞相杨坚篡了周室,复并江南;既受周禅又灭陈氏,居然统一中原,合并南北。
唐朝李延寿撰南北史各一编,宋、齐、梁、陈属南史,魏、齐、周、隋属北史,寓意却很严密,不但杨氏创业是由北周蝉蜕而来可以属诸北史就是杨家父子的行谊也不像个治世真人虽靠着一时侥幸,奄有南北,终究是易兴易衰,才经一传便尔覆国。小子依例演述,摹仿说部体裁,编与部《南北史演义》。
作者简介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 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总计约七百余万字,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
媒体推荐书评
蔡东藩先生的这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从秦汉写到民国,全书共一千余回,五百多万字,写了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
这套书出版以后,广受欢迎和好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毛泽东曾致电李克农购此书两部,以解决延安干部学习中国历史之需。卧室床畔,长置此书,著名史学家紫德赓认为,此书作为历史知识讲,虽有不足,但内容是够丰富的,叙述是有系统的。著名小说家二月河认为,此书文学上只能说是中平之作,但读此书可以入门民族历史,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编辑推荐这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本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该书取材谨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让人入门民族历史。
目录
第 一 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1
第 二 回 起义师入京讨逆 迎御驾报绩增封/8
第 三 回 伐燕南冒险成功 捍东都督兵御寇/15
第 四 回 毁贼船用火破卢循 发军函出奇平谯纵/22
第 五 回 捣洛阳秦将败没 破长安姚氏灭亡/28
第 六 回 失秦土刘世子逃归 移晋祚宋武帝篡位/35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
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
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
。一半是关系人事,一半是关系天数,人定胜天,天定亦胜人,这是天下不
易的至理。但我中国数千万里疆域,好几百兆人民,自从轩辕黄帝以后,传
至汉、晋,都由汉族主治。凡四裔民族,僻居遐方,向为中国所不齿,不说
他犬羊贱种,就说他虎狼遗性,最普通的赠他四个雅号:南为蛮,东为夷,
西为戎,北为狄。这蛮、夷、戎、狄四种,只准在外国居住,不许他闯入中
原。古人称为华夏大防,便是此意。
汉、晋以降,外族渐次来华,杂居内地。当时中原主子,误把那怀柔主
义,待遇外人,因此藩篱自辟,防维渐弛。那外族得在中原境内,以生以育
,日炽日长,涓涓不塞,终成江河,为虺勿摧,为蛇若何。嗣是五胡十六国
,迭为兴替,害得荡荡中原,变做了一个胡虏腥膻的世界。后来弱肉强食,
彼吞此并,辗转推迁,又把十六国土宇,浑合为一大国,叫作北魏。北魏势
力,很是强盛,查起他的族姓,便是五胡中的一族。其时汉族中衰,明王不
作,只靠了南方几个枭雄,抵制强胡,力保那半壁河山,支持危局,我汉族
的衣冠人物,还算留贻了一小半,免致遍地沦胥。无如江左各君,以暴易暴
,不守纲常,不顾礼义,你篡我窃,无父无君,扰扰百五十年,易姓凡三,
历代凡四,共得二十三主。大约英明的少,昏暗的多,反不如北魏主子,尚
有一两个能文能武,经营四方,修明百度,扬武烈,兴文教,却具一番振作
气象,不类凡庸。他看得江左君臣,昏淫荒虐,未免奚落,尝呼南人为枭夷
。南人本来自称华胄,当然不肯忍受,遂号北魏为索虏。口舌相争,干戈继
起,往往因北强南弱,累得江、淮一带,烽火四逼,日夕不安。幸亏造化小
儿巧为播弄,使北魏亦起内讧,东分西裂,好好一个魏国也变做两头政治。
东要夺西,西要夺东,两下里战争未定,无暇顾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
。可惜昏主相仍,始终不能展足,局促一隅,苟延残喘。及东魏改为北齐,
西魏改为北周,中土又作为三分:周最强,齐为次,江南最弱。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