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吉祥画--中国木版年画/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技法教程,综合,
品牌: 冯敏|
基本信息·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207065795
·条形码:9787207065797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编辑推荐本书记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对木版年画评估、木版年画濒危报告、木版年画发展规划设想几个方面展望了木版年画发展的未来。现在的年画已经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目录
序言 薄松年
第一章 中国木版年画概说
第一节 存在状态的分布与分类
第二节 历史发展与功能体现
第三节 木版年画艺术解析
第四节 传承与研究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一、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最早兴起于北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系中国
木版年画的“鼻祖”。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和科学
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北宋初年,宋都东京(今河南开到)是全国政治、经
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
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
刷术的发明,将我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年画也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据
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京都汴梁,已遍设年画作坊,大量印
刷木版年画,“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
神、盹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据民国初期李步青、廉方著的《岳飞
与朱仙镇》中记载“红纸门神系旧习过年之俏物,为镇中最著名特产,往昔
盛时,业此者三百余家,产品盛销于临近各省,大有独占市场之势”。当时
不仅民间作坊遍布京城,就连宋室宫廷也主持开办年画作坊。官办与民办作
坊的融合,使木版年画的发展成为必然,并很快影响到全国。著名的画店有
万通、晋涌泰、天兴德、德盛昌、天义德、天成德、大天成、二天成、得源
长、万盛、三成义等,足见当时东京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空前。
北宋末期,由于金兵的入侵,京都沦陷(1127年靖康之难后),繁荣的市
民文化逐渐萧条。大量年画艺人流落江南,木版年画业南迁至东京45里外的
朱仙镇,并以新的产地而得名。民族英雄岳飞曾在朱仙镇大破金兵,水运发
达,人口一度膨胀至30余万,因而名闻遐迩,历史上一度与汉口镇、佛山镇
、景德镇一起,被誉为我国四大名镇。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随即成为中原
的商业重镇,木版年画在繁荣的商埠迅速恢复,买卖兴隆,声名大振。每年
农历二月开始生产,至十一月十五上市,来自山东、安徽、河北、江苏和本
省的客户车装船载,煞是热闹。据载,当时朱仙镇从事这一行业的有300余
家,技工数干人,年画的年销量达百万张以上,远销全国各地。据《朱仙镇
志》记载,明代中期到清代初期直到乾隆年间,是朱仙镇木版年画最后的兴
盛年代。清末日寸,由于黄河泛滥,河道阻塞,航道不通,木版年画与其他
商业日趋萧条。朱仙镇的繁荣每况愈下。受影响最大的当首推木版年画业,
到清末民初,年画作坊减至40余家,解放前夕,经济萧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