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临床免疫学/博学临床学系列
分類: 图书,医学,综合,
品牌: 郭伟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193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309036794
·条形码:978730903679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口腔临床免疫学》是一部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口腔专业教材。《口腔临床免疫学》共分4篇(22章)。基础篇(第1章~第5章)精练地介绍了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临床篇(第6章~第16章)则详尽地阐述了与免疫有关的口腔疾病(包括部分全身性免疫疾病在口腔颌面部的表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等,重点介绍有实际意义的临床研究经验和成果;进展篇(第17章~第20章)着眼于口腔免疫学研究的最前沿和发展方向,分别综述了国内外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口腔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以及口腔疾病的生物治疗;实验技术篇(21、22章)介绍了各种常用的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为口腔免疫学的研究提供实验技术方法学指导。在附录中还列出了《口腔临床免疫学》的英文缩略语,以便于查阅。《口腔临床免疫学》力求内容简洁、实用,可作为口腔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和口腔临床医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郭伟,男,1958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1989年获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留校继续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03年2~7月以访问学者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研修。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口腔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广东李嘉诚医院客座教授。现任该校口腔颌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毕业的研究生8名,在读4名。兼任中华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口腔医学》常务编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北京口腔医学》、《中国口腔医学年鉴》及《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口腔颌面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的生物治疗。曾参加国家“863”计划“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课题组。1999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TNF基因修饰DNL细胞治疗口腔癌的研究”课题,并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前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先后两次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曙光计划”资助。2002年开始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培养口腔肿瘤专门人才。参编《中华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手册》、《口腔疾病诊疗常规》等多部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基础篇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 抗原和免疫
第二节 免疫应答和克隆选择
第二章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第一节 免疫细胞
第二节 免疫组织
第三章 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及受体特性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的级联反应
第二节 补体受体及补体基因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第五章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 HLA复合体的结构和表达调控
第二节 HLA分子结构
临床篇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免疫组织及其特点
第一节 口腔黏膜组织及其在免疫中的作用
第二节 口腔液体及其成分在免疫中的作用
第七章 龋病与免疫
第一节 微生物因素
第二节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第三节 免疫防龋
第八章 牙髓病与免疫
第一节 牙髓防御细胞
第二节 牙髓内淋巴管
第三节 牙髓病主要病因
第四节 牙髓病与免疫
第九章 尖周病与免疫
第一节 根管内感染物质的抗原性
第二节 尖周病灶中的免疫活性细胞
第三节 尖周病的免疫应答
第四节 尖周病的超敏反应
第五节 尖周病的发病机制
第十章 牙周病
第一节 牙周病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 牙周病的免疫特征
第三节 龈沟液中的免疫物质与牙周病
第四节 牙周病的免疫病理
第五节 破骨细胞和骨吸收的关系
第十一章 口腔黏膜病与免疫
第一节 口腔单纯疱疹
第二节 口腔念珠菌病
第三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第四节 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病)
第五节 天疱疮
第六节 类天疱疮
第七节 口腔扁平苔藓
第八节 盘状红斑狼疮
第九节 舍格伦综合征(干燥综合征)
第十二章 头颈部肿瘤与免疫
第一节 头颈部肿瘤的免疫学基础
第二节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监测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免疫学治疗
第十三章 口腔组织移植与免疫
第一节 移植免疫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同种异体牙齿移植与免疫
第三节 骨移植与免疫
第十四章 免疫增生性疾病
第一节 淋巴瘤
第二节 多发性骨髓瘤
第十五章 免疫缺陷病的口腔表现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第十六章 口腔颌面部创伤免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创伤免疫与炎症反应
第三节 创伤免疫与创伤愈合
进展篇
第十七章 口腔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成果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近年口腔分子生物学的进展
第十八章 我国口腔分子生物学的现状
第一节 我国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主要领域研究进展及其在口腔学科的应用
第十九章 口腔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第二节 癌基因、抑癌基因、DNA修复基因
第三节 肿瘤的发生机制
第二十章 口腔疾病的生物治疗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
第二节 过继免疫治疗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
实验技术篇
第二十一章 常用免疫学相关实验技术及方法
第一节 免疫学方法概论
第二节 体液免疫学方法
第三节 细胞免疫学技术
第二十二章 常用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技术及方法
第一节 聚合酶链反应
第二节 生物芯片技术
第三节 转基因动物
参考文献
附录:英汉缩略语
……[看更多目录]
序言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科目之一,也是一门具有明显实用价值的主要临床学科。口腔疾病中不少与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人的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功能不全将导致发生肿瘤,包括口腔肿瘤;口腔黏膜病,例如复发性口疮、扁平苔癣等均被认为可能是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再如唾液腺疾病中的干燥综合征(舍格伦综合征)、颞下颌关节的退行性关节病损--骨关节炎等又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至于由于免疫缺陷所致的艾滋病与免疫的关系则更为清晰。为此,作为现代的口腔医学学生、口腔临床医师都必须学习、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掌握部分免疫学的理论知识、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临床医师。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医院。记得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我们即与内科、中医科医师合作开始了对口腔疾病的临床免疫学研究工作,包括临床免疫学临床诊断指标、肿瘤疫苗,以及包括免疫增强剂、免疫调节剂(含中药)在内的多种生物治疗。我院可能是国内各兄弟院校中最先成立独立的口腔免疫实验室及口腔免疫教研室的单位。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由陆昌语、郭伟教授等相继主编了内部使用的《口腔免疫学》教材,并逐步将其列为口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床免疫学进一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内各兄弟院校也大力开展了这方面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而且也已出版了一些有关的专著。有鉴于此,郭伟教授等从事l临床免疫、基础免疫的中青年学者,结合当代免疫学前沿和我国自己的资料,编写了这本《口腔临床免疫学》教材。它标志着我国的口腔临床免疫学已进入到一个更新的阶段。相信本书的问世必将推动我国口腔免疫学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发展。
本书除可作为教材应用外,也不失为口腔临床医师以及相关科室,诸如内科、耳鼻咽喉科等临床医师的参考书。本人在此愿予以郑重推荐。
文摘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免疫组织及其特点
口腔组织的免疫受控于全身的免疫系统,但因解剖部位、组织类型不同,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口腔免疫的特点是以局部免疫为主。
第一节口腔黏膜组织及其在免疫中的作用
一、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被覆于整个口腔内面,与很多解剖结构相连。口腔组织的健康依赖于黏膜的完整性。口腔黏膜的特点为:机械屏障比皮肤弱,黏膜表层黏液成分为重要的保护作用,黏膜是抗原进入机体的重要部位。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口腔黏膜可分为5层:黏膜层、角化层、颗粒层、基底层、固有膜层。
1.黏膜层黏膜层为一层连续的薄层覆盖于整个口腔、呼吸道、消化道表面。可分两层:内层较薄,被覆于上皮细胞的顶面;外层为具有黏性的粘蛋白和唾液的混合物。这种属性具有有效捕获异物的能力,同时唾液中有多种杀菌成分和抗体,能阻止病原微生物吸附于口腔黏膜表面。
2.角化层增强黏膜的强度,保持黏膜的完整性。唇、颊、口底和软腭黏膜无角化层。
3.颗粒层细胞之间有间隙,与外界可进行物质交换,抗体在此与抗原可形成复合物。在病理情况下,通透性可发生改变。
4.基底层结构较为致密,为第3道防线。
5.固有膜层及黏膜下层固有膜为致密的结缔组织,黏膜下层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细胞,免疫反应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