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乾盛世/清史别丛(清史别丛)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明清(1840年以前),
品牌: 李治亭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54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34369509
·条形码:9787534369506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清史别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清代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它以超越前代的辉煌照亮了18世纪的中国。本书详述了康乾盛世形成的国际国内环境,盛世出现的种种特征,以及盛极而衰的必然结局,总结出有关盛世的一般规律。作者以广阔的视野、全新的观念和新颖的见解,大气磅礴、淋漓酣畅、真实地解读盛世的盛衰起落。历史的激情与理性的思辨,历史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深刻透视,无不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作者简介李治亭,1942年生,山东莒南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历任副所长、所长、院党委委员,兼任省史学会副会长。现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传记组特聘专家。长期致力于清史研究,兼及明史与东北地方史研究,出版《吴三桂大传》、《清康乾盛世》、《中国漕运史》(台湾)及《清太宗全传》(合著)、《明清战争史略》(合著),主编《爱新觉罗家族全书》、《关东文化大辞典》、《清史》等25部著作,发表论文两百余篇。
媒体推荐书评
一个原本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居然在18世纪达到封建社会的又一个顶峰,而且超越了前代,威严屹立在东方, 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光明。这不能不是一个“伟大奇迹”。康乾盛世,说到底,是一次经久不断的文化创造。
如追溯渊源,从入关前皇太极时期就已开始了构想,为未来的大规模营造指明了道路。入关后,从顺治特别是从康熙时全面实施儒家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把儒家的价值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重建了一代封建王朝,而且以三代人的持续努力,终于把这个王朝推向传统文化的光辉顶点。
编辑推荐一个原本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居然在18世纪达到封建社会的又一个顶峰,而且超越了前代,威严屹立在东方,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光明。这不能不是一个“伟大奇迹”。康乾盛世,说到底,是一次经久不断的文化创造。
如追溯渊源,从入关前皇太极时期就已开始了构想,为未来的大规模营造指明了道路。入关后,从顺治特别是从康熙时全面实施儒家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把儒家的价值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重建了一代封建王朝,而且以三代人的持续努力,终于把这个王朝推向传统文化的光辉顶点。
目录
卷一 17世纪中国
(一)明末中国大势
(二)农民摧毁明朝
(三)清军幸运进关
(四)乱极重归一统
卷二 重建封建王朝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撤藩的时机终于到来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尚可喜突然提出申
请,要求撤藩,“归老辽东”。尚藩很明智,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自请撤
藩,在客观上为圣祖处理三藩问题铺平了道路。于是,圣祖抓住这一难得时
机,顺水推舟,毫无挽留之意,马上批准。实际上,这一做法,就是暗示吴
、耿两藩也应效法尚藩,主动提出。进而说,批准尚藩撤回,也就造成了咄
咄逼人的气势,迫使吴耿做出选择。果然,耿、吴两藩无法回避,心非所愿
地也提出撤藩。
诸王贝勒、大臣会议在讨论时,一致同意耿藩可撤,但对吴藩撤否却出
现了严重分歧。以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兵部尚书明珠等人为代
表,只有少数人支持圣祖全撤的主张;多数廷臣持相反意见,其中内弘文院
大学士图海、索额图等主张最力。圣祖为慎重起见,又指令议政王大臣会同
户兵两部及九卿科道诸臣再进行讨论,希望取得一致意见。会议结果,还是
两种意见尖锐对立。圣祖力排众议,宸衷独断,正式作出撤吴藩的决定。
事情绝非如圣祖想得那么简单,以为一道圣旨就可以解决问题。他本人
及其支持者明知情况复杂,明知吴和耿请撤并不是出自诚意,应当慎重估量
当时的形势和撤藩可能产生的后果,多设想几种方案以供选择,防患于未然
,是完全必要的。归纳起来,可有五种方案选择:
其一,恪守太宗以来,世祖、多尔衮和圣祖即位后多次许下的诺言,“
子孙世袭罔替”,永不撤藩;其二,将吴、耿、尚调到北京,以觐见为名,
叙君臣之乐,借机把兵权收回。此法颇类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其三,区
别对待,分期撤藩,以分其势,如兵法云:各个击破;其四,不急于撤藩,
即使尚藩主动要求,亦可缓机图之,如,待他们老一辈去世,新一代掌权,
趁其年轻,威望不重,再解决也不迟;其五,三藩同撤,一次性解决。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其可行性。比较以上各个方案,如
多数廷臣所主张的,区别对待即第三方案,分期撤藩,较为得策。一是尚藩
率先撤藩,不易反悔;二是耿藩为第三代承袭,精忠没有威望,也缺乏实际
的政治经验,把他撤下来,不致出乱子,最后只剩下吴藩,势单力孤,再稍
待时日,他已60岁,等其寿终正寝,就不难解决。但圣祖计不出此,却选择
了第五方案,是最下之策。圣祖时年20岁,血气方刚,凭一股气盛,断然一
次性解决,操之过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