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法国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游记,外国,
品牌: 关键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06334275
·条形码:9787506334273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隐居法国》是一个曾经生活在巴黎的灯红酒绿中,混迹都市,叱咤风云的中国女子,在体验了人生的种种以后,得出的生活真谛的心迹记录,该书为那些梦想去国外闯荡奋斗的人提供了一个与《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等完全不同的版本。著名作家为该书写了十分到位的序,可以成为阅此书的很好的导读。不过,地方毕竟不是决定性的。无论身在城市还是身在乡村,一个人都可能领悟生活的真谛。也都可能毫无感受,就看你的心静不静。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妙处了。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其实,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与对象处在一种最佳关系之中。但是,心静又是强求不来的,它是一种境界。是世界观导致的结果。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关键一定知道她到底要什么,所以她的心很静。多年来,她安心地在欧洲山村里做一个普通人,细心地品尝每一个平凡日子的滋味,品出了许多美味。在法国南方的乡村,许多农家自酿葡萄酒,其味醇和而耐久,主人端出来款待过往客人,大商店里是买不到的。关键端给我们的正是她自酿的红酒。
编辑推荐《隐居法国》:关键的经历颇为特别。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她到巴黎闯荡。一个中国姑娘,置身于世界艺术之都的浪漫,心情当然很兴奋。那些年里,我两次去巴黎,看见她忙于找房子,开画廊,一副扎根巴黎搞事业的劲头。何尝想到,若干年后.她却一头钻进法国南部阿尔卑斯山麓,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镇定居下来了。按照常理,一个中国人到法国,就好像从乡村来到都市,图的就是都市的繁华,关键一开始想必也是如此。可是,结果却是在法国的偏远乡村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日子比在中国还冷清得多.并且义无反顾,心满意足。这不是很特别吗?
目录
序
品味平凡生活周国平
一、我看法国人
早安,寒泊!
穷罗朗,富罗朗
小村故事
巴尔戴医生
戴帽子的女人
火星,第一步骤
玫瑰
在南下的列车上
永远的玛格丽特
光着脚走路的老人
手机响了
乡村小学
老友亚克
盗草人的故事
生命的碎片
二、我看生活
生活
记忆
秋感
童趣
留住生命中的阳光
酷热中晃动的人影
文雄,你在哪儿?
我曾是北京街头的小女孩
异乡寻美的她
我的花园,还有我写了二十年的信
炉火映红你的脸
咖啡杯中的巴黎情节
闲谈无过,胡扯有益
飞跃人生的女人
一个有趣的男孩儿
话说BOBO和NONo
从法国时尚的“中国热”谈巴黎华人
三、我看生与死
你在电话里说……
四十是四十
晴晴
第八十四个圣诞节
我是一条鱼
心底的暗河——他和她的故事
十岁
威尼斯轻舟
爷爷讲的故事
死神,从我的生活中走开!
跋 拥抱阳光 关键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早安,寒泊!
自从离开巴黎,搬到寒泊(RAMBAUD)来住,我真的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
安宁。每日清晨,鸡鸣鸟语将我唤醒,推开卧室的窗,朝霞托着远山,与蓝
天白云一齐涌入眼帘——或是银白,或是浓绿,或是金黄,或是橘红……总
之,我不得不用目光和肺叶,还加上自己全部身心来接收这一切,将自己融
入其中,让大自然来填充和拥抱我。
寒泊是一个位于法国东南部阿尔卑斯山的小村,这里游客很少,风景如
画,空气清新。
今早面包师与往日一样准时,驾着他那辆陈旧的绿色面包车来到小村的
中心地点——卫国阵亡村民纪念碑前。那车的嗽叭总是十分刺耳,与小村的
宁静气氛不太和谐,但它却足以告知全村:刚出炉的面包到啦!
我披上外套,拿着零钱出去。从车里探出的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但又
有几分似曾相识。平日的面包师名叫斯戴夫,是一位高大强壮的帅小伙,长
着直挺的鼻梁,厚厚的嘴唇,有一张如阳光一般灿烂的笑脸。而今天这位虽
与他有一样的骨架的脸型,却年长一些,微胖一些,脸上布满了胡须和哀伤
,远不如斯戴夫看上去令人喜悦。我十分客气地与新面包师打招呼:“你好
!请拿一只黑麦面包棍。”出于礼貌,我没敢问为什么斯戴夫没来。在法国
生活了十多年,我了解法国人的习惯,不轻易打听别人的事,人家愿意告诉
,就听着;人家不说,最好别问,这就叫尊重他人。与那灰着脸的新面包师
告了别,我没说“明天见”,因为我希望次日重新看到我们的斯戴夫。
身居“世外桃源”的我却喜欢旅行。这次出门将近两个月,重回安静的
小村,更加珍爱这里的生活。旅途的疲倦消失了,大城市带给我的浮躁感淡
化了,我找回了平日那清静淡泊的心境。我想,无论我走多远,见多少人和
事,小村的宁静是永恒的。生活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在这里等待着我,只
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自己,这里是我的家。
次曰正逢星期天。与往常一样,村民们纷纷朝小教堂方向走去。我不是
教徒,不参加礼拜弥撒。我一边听着广播里的新闻,一边静静地吃早餐。看
着窗外的行人,觉得今日气氛有些异样:他们身着黑衣,有人还怀抱着白色
的菊花。我想,今日一定是为纪念某位死者的追思弥撒。村里老人不少,每
年总有几次葬礼。不知又是谁家的老人走了,有如此多人送行,那亡灵也该
安息了。我一般不参加宗教仪式,但会给家属写一张致哀的卡片。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