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
分類: 图书,心理学,心理学理论,综合,
品牌: 伯特·海灵格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页码:51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06277263
·条形码:9787506277266
·包装版本:2005-1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所讲述的是有关人类关系中的一些秩序,而这些秩序往往早已被爱所排定。唯有当我们洞察这些秩序,爱才能成功。我们经常困惑于盲目的、没有了解的爱,并且没有领悟这些秩序。但是当真正的爱使我们知道并且尊重这些秩序时,便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不论是对我们或是对我们周遭的人,爱会散发着安祥的气息并具有治疗的效果。
《爱的序位: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一书更是包含多项意义的教材:
首先,书中挑选了一些治疗课程,不加任何修改地记录了下来。读者在阅读时,有着置身现场之感,从而得到对自己的困境或精神疾病的治疗的启发,找出一个解决途径。
其次,这本书示范了家庭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这主要是指通过家庭系统排列,将各种牵连纠葛及其解决方法展现出来,同时重建了当事人与父亲或母亲中断了的联系,因早期分离和丧失所产生的恐惧、破坏也得到消减或治疗。
第三,这本书让那些追索求知的人,在对书中描写的秩序得到领悟的同时,可以切身体验到,解决性和治疗性的认知是单从聚精会神的“看”中便可获得的,那就如同闪电般于刹那间从黑暗中掠过(即现象学的心理治疗)。
作者简介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海灵格的一生相当传奇,年轻时是天主教神父,曾经在非洲祖鲁族地区居住20年,之后接受心理分析、完形疗法、原始疗法及交流分析等训练。他发现很多个案皆跨越数代并涉及家族其他成员,进而发展出“家庭系统排列”的许多新洞见与新技巧。
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治疗方法,在国际上已赢得了高度的肯定;他的数十本著作在德国极为畅销,已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他受邀至世界各国指导研习,教过无数的学生,包括大学教授、医生、辅导老师、社工人员、企业顾问、成长团体等,很多人正把他的心得在世界各地分享。
海灵格的第一本著作《Love's Hidden Symmetry》(中文书名:《谁在我家》)已于2003年10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媒体推荐书评
海灵格认为,在家庭中有一股强大的系统动力引领着第一个活在系统中的成员,这份动力来自亲族多代成员之间的联系,并受着对平衡的原始需求的支配。我们的情感动向便会为着达至系统平衡而做出一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不合情理的行为。
“爱的序位”便指出支持着这份爱存续下去的一项恒常铁序。
·家庭系统排列经典著作
·极具震撼力的现场效果
·现代心理咨询的师必备手册
编辑推荐家庭系统排列经典著作!极具震撼力的现场效果!现代心理咨询师必备手册!海灵格认为,在家庭中有一股强大的系统动力引领着每一个活在系统中的成员,这份动力来自亲族多代成员之间的联系,并受着对平衡的原始需求的支配。我们的情感动向便会为着达至系统平衡而做出一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不合情理的行为。《爱的序位》便指出支持着这份爱存续下去的一项恒常秩序。
目录
引言
译者序
审订者序
洞见——通过舍弃而获得
故事:助人的启示
实验科学和现象学的探索途径
……[看更多目录]
序言I
不论是尝试解释还是陈述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都会有一份“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同时心头亦带着一份“不能够也不需多讲”的情怀一一切尽在不言中。
海灵格以“现象学”的工作方法,一步一步地在家庭系统排列中,依据着学员代表的身体现象反应,把深深埋藏心底的情感——那些盲目、完全不被意识的情感给展现出来。整个过程是一次令人惊讶及赞叹的心灵探索。
透过家庭系统排列,我们最终会获得自身在家庭亲族这个命运团体中一个恰当的序位。人不再是单一的独立个体,而是带着浓厚亲情与祖先宗族紧密连结的一环。
海灵格对中国文化中的老庄哲学颇有见地。他把老庄哲理中的“无为” 以及儒家学说的“人伦观念”,结合心理治疗学中多方面的技巧,以一种探险家的精神,将埋藏心底的问题揭露出来,这一过程是扣人心弦且震撼心灵的。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融合东西方文化,在心理治疗、思想灵修,以及人际关系方面均有很大贡献。家庭系统工作确实是一门包含深广的学问。
II
若是只有爱…… 现今婚姻大都是通过自由恋爱而建立起来,爱是伴侣关系的基础。而父母子女间原始的亲情之爱更是人类拥有的天性。但为何有不少夫妻会反目成仇,进而离异,使得美好家庭随之破裂瓦解?或是父不慈子不孝,“家”成为徒具虚名?在这一连串莫名的情绪行为转变的背后,是否有某种动力在运作着? 海灵格认为,在家庭中有一股强大的系统动力引领着每一个活在系统中的成员,这份动力是来自亲族多代成员之间的联系,并受着对平衡的原始需求的支配。我们的情感动向便会为着达至系统平衡而做出一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不合情理的行为。
海灵格的“爱的序位”便指出支持着这份爱存续下去的一项恒常秩序。
为何要舍弃、远去,甚至是沉沦落败? 人的行为总有一个方向,从一个阶段的终点迈向下一个阶段的起点。假若行动是朝向美好的一方,我们固然庆幸,但若是朝向挫败、灾祸,甚至死亡,那便是另一回事了。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有些人总是做着伤害自己的事情,他们总是带着一份与他们周遭的环境不相吻合的情绪,令人不由自主地替他们担心,为他们难过。我们心里也会揣测着他们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些秘密,甚至是一份无人敢探究的秘密。
海灵格的“爱的序位”便把这一股不为人知、不为人见的动力以巧妙的排列工作展现出来。
我们若能静心品尝海灵格在进行家庭系统排列工作时,所说出的每一句 “点到为止”、“一针见血”的话语,定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的喜悦与顿悟。这也是译者衷心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所能有的收获。
个人档案——家庭系统排列带来的个人体验 十七年,一段不短的岁月,理论上我似应安顿下来,把德国视为家园,承认这地方是我生活的中心点。但我不能,因我仍然在寻找着一个合乎我思想结构的理由——个要到德国的理由,或者说是,一个要离开我生于斯,长于斯的香港的理由。
为了我的远去,我应该提供怎么样的理由?为了一段异国姻缘,一个足以令人鼓舞、充满浪漫色彩的敢作敢为,而放弃刚刚开始的事业,乍现曙光的前途。就是如此这般的一个解释? 我是被一股超越为我所能理解的动力——一股来自远方的动力支配驱使着。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缘下我认识了前夫,但只有几天时间的接触。他回德国四个月之后,我便冲动得带着“逃难”的心情离开香港,到德国找他。
家人并不知道我有什么打算。我的行动根本没有深思熟虑,我不了解自己的生命路向。在整个离乡的行动中,我好像不是自己,而是做着别人的事情。
因此我也没有“正常”离乡背井的不舍情怀,由于家人根本不知道我这个“一去不回头”的打算,故连送行也节省下来了。那我就非常洒脱地一飞而去,是为了一段情……?或是……? 我要逃离家乡,对,因为我要寻找,或者说是追随一个一直无人提及,却非常重要的人物——我的外婆,这个甚至连我妈妈也不认识的亲人。我们根本没有她的资料,因妈妈自小被收养,并在我出生几年后去世。在一次家庭系统排列中,外婆的代表面对着我站着,以刀尖一般锐利的目光盯着我,她甚至没有望向伏在我身旁的妈妈——被她遗弃的女儿,而只是定神地望着我,那一刻我完全融化在哀伤中,但外婆是引导我生命的重要人物,这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母亲的原生家庭是一个谜。在一次原生家庭系统排列中,我的代表清楚明确地要逃离家庭系统,她满带恐惧慌张而悲痛地退步门边,她的情绪反应十分激动,反映出曾体验某些创伤。而外婆的代表又有体验暴力的经历,根据时间计算,外婆出生于战乱年代(当时爆发第~次世界大战,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可能经历过战争,兵荒马乱之际,大有可能也要逃亡,外婆因此要把孩子送交别人抚养。
外婆曾有什么遭遇?现已不得而知。但我却带有她的悲伤。一次旅行中,在南斯拉夫清山秀水的拥抱中,我竟有自杀意念,还盘算着别人怎样为我的生命历程建构一个故事,为什么我会有这般可怕的念头,那时才是我结婚第二个年头呢! 家庭系统排列就是以一幕幕画面把真相—那构成自己今时今日生存模式的种种元素显示出来。一切百思不得其解的行为动机、思维情绪也可找到解说,不再是支离破碎的偶然巧合,而是带着深层意义的生命演绎。正如海灵格说:“真相若被见到,是友善的。”我深深体会着,也深信这句话,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我已有了深一层的认识,领悟到这也是爱的表现。当我能够承认真相,便可以在生命的洪流,尤其是在自己家庭的剧本中找到意义,知道行为中爱的元素,爱的动力怎样运作着,而尽力以祥和善良的途径与亲人以及周围的人建立深厚的连结,纵然这可能也只是普通的关系接触而已。
霍宝莲 2005年9月
文摘书摘
助人的启示
一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到乡村去,他要寻找新的知识。探索的欲望驱
使着他,让他感到热血沸腾。离开平素行走的路线,他找到一条新路。这里
没有路标,他必须依靠自己的眼睛观察,依靠自己的双脚探索。现在只有靠
自己的直觉才能体验这一切。
小路的尽头是一条宽阔的河流,他下了车。他明白继续向前就必要离开
岸上的一切,离开身边实实在在的一切,让自己置身于强大的力量当中,让
自己服从这个力量并顺流向前。他犹豫不决,然后掉头回去。
这是他得到的第一个启示。
回家的路上,他醒悟到自己懂得很少,帮不了其他人,而且就算是自己
懂得的那些少得可怜的东西,也没有办法和其他人交流。他想象着自己正在
跟着另外一辆自行车,这辆车的挡泥板咔嗒咔嗒地乱响。他想象着自己大声
地说:“嘿,你的挡泥板咔嗒咔嗒地乱响!”前面的人应道:“什么?”他想
象自己扯开喉咙大叫:“你的挡泥板咔嗒咔嗒地乱响!”那人答道:“我听
不见你的话。我的挡泥板太响了!”他认识到:“他根本就不需要我的帮助
。”
这是第二个启示。
过了不久,他问一个须发皆白的哲人:“你是怎么帮助其他人的?很多
人到你这里来征求意见,虽然你对他们的事并不了解多少,可是他们走的时
候却都感觉到好了很多。”
哲人答道:“当人们丧失勇气不想继续向前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缺
少知识;问题在于,他们需要勇气的时候,他们却想得到安全,在没有选择
的情况下,他们却要寻找自由。他们只不过是在兜圈子。一个哲人要看透表
象和幻象。他放松自己,静待有益的信息出现,就像张帆启航的小船等待风
儿一样。当人们来寻求帮助时,哲人只不过在等候来访者自己决定何去何从
,如果有了答案,那么双方都会为之有所收获,因为大家都在接收信息。”
然后哲人又说:“坐在那里等待是不用费什么力气的。”
实验科学和现象学的探索途径
有两种活动使我们获得洞见。一种活动是开放向外的,是要理解并掌握
目前尚且未知的世界,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索。这种实践活动努力改造、保护
以及丰富着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命,它的成就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我们在向外探索的过程中,也能够止步思考,不再只专注于某些已经掌
握的特定事物之上,而是把注意力朝向更大的整体,这样我们便能够在同一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