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实验(释放创新科技的潜能)/哈佛商学院管理经典系列(哈佛商学院管理经典系列)

分類: 图书,管理,战略管理,变革与创新,
品牌: 斯蒂芬·托姆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2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08605039
·条形码:9787508605036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哈佛商学院管理经典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企业的创新取决于其新产品/服务的创造及现有产品/服务的改进,而这些需要凭借实验来实现。但是实验费用常常会限制创新,新科技——包括计算机制模和模拟——可以改变实验的经济状况而摆脱这一限制。以前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从未能提出“假设性”的问题,并且给出初步答案。这些新科技强化了学习效果,为提高研究绩效创新能力和寻求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新方法铺平了道路。
在《重在实验》一书中,斯蒂芬·托姆克认为要释放这种潜力,公司必须认识到实验和新科技的力量,还要变革创新的程序、组织和管理。他解释了实验为什么对创新如此重要的原因,强调了新科技的重大影响,并且概括了管理人员成功整合新科技所必须做的事情。
依据10年来对汽车、半导体、制药、化工和银行这些不同行业的研究,托姆克有力地说明了一个公司应如何运用实验新科技驱动策略的制定和价值的创造。如同任何有效实验的结果所示,托姆克还揭示出行不通的地方并且给出原因。他还告诉管理人员应该:
·实施“前载创新”方法,在资源投入和设计确定之前找出潜在的问题;
·常做实验,常检验,但不要使机构过载;
·将新科技融入到目前的创新体系中;
·为快速实验而组织;
·早失败,常失败,但是要避免浪费性的“错误”;
·将项目作为实验来管理。
对制定集成电路行业——数十亿美元的市场,托姆克也向我们展现了实验新科技的应用延伸公司之外,从而改变了公司和客户及供应商一起创造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重在实验》一书,探讨深入,颇具创见,将会影响管理人员和学者看待实验的方式,特别是创新程序的方式。实验一直就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托姆克向我们展示了其现在的运作方式。
作者简介斯蒂芬·H·托姆克,哈佛大学商学院技术和执行管理系副教授。斯蒂芬·托姆克从1995年开始在该校执教。他的研究和著作大多是关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实验策略管理的。他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研究快速发展的新科技(例如计算机模拟和快速原型制作)对创新经济结构,特别是对研发绩效和管理的影响。在1995年之前,托姆克对医疗电子设备和半导体组装行业进行了研究,后来又对德国的麦肯锡公司进行了研究。托姆克自己或与人合作写了30多篇学术论文,文章、案例研究和评注。发表在《加利福尼亚管理评论》、《哈佛商业评论》、《产品革新管理杂志》、《管理科学》、《研究策略》、《美国科学》和《策略管理》等重要刊物上发表。托姆克教授曾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管理学博士学位。
媒体推荐书评
托姆克以其《重在实验》一书对创新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运用不同
行业的案例,清楚地展现了新科技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组织和研究人员
的创新方式的。托姆克的实验原则为将来进行快速、有效和高度创新的产品
开发指明了道路。
劳伦斯·D·伯恩斯,通用汽车公司研发计划部副总裁
《重在实验》是我读过的有关创新的最重要最实用的一本书。托姆克很
巧妙地解释了新科技和快速学习是如何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和速度的。
克莱顿·M·克里斯坦森,哈佛商学院教授。《创新者的窘境》作者
托姆克解释了新科技是如何深刻影响企业实验和改变人们对创新意味着
什么这一管理观念的看法。一个公司如果不能按他所说的那样去设计、组织
和有效地管理其创新过程,就会付出代价——不只会错花钱而且会降低创造
力。
彼得·B·科,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负责科学技术的高级副总裁
托姆克对一个人们常常忽视的竞争成功的因素——实验,提出了自己独
到的见解。这本书极具影响力和说服力,向我们展现了公司应如何运用诸如
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这样的新科技使实验效率极大地提高,并且在从创意
到成功地开发新产品这个困难而又危险的过程中节约宝贵的时间。
亨利·C·凯利博士,美国科学家联盟总裁
如果你想了解实验和实验策略如何才能使公司更具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
,敬请阅读《重在实验》。
史蒂文·J·西诺夫斯基,微软公司office软件业务部门高级副总裁
编辑推荐本书探讨深入,颇具创见,将会影响管理人员和学者看待实验的方式,特别是创新程序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公司应如何运用诸如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这样的新科技使实验效率极大地提高,并且在从创意到成功地开发新产品这个困难而又危险的过程中节约宝贵的时间。实验一直就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托姆克向我们展示了其现在的运作方式。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为什么实验如此重要
第1章 用于实验的新科技
第2章 新科技的应用——集成电路行业
第3章 实验与学习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任何一家公司的创新能力如何,其根本在于促使该公司创建并改进其产
品的实验过程。事实上,如果不是首先拥有一种创意,然后通过实验过程逐
步成形的话,产品就不可能存在。如今,一个大型开发项目涉及几乎数千次
实验,为的是同一个目标:通过若干轮有组织的检验,判定某产品概念或提
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否有希望解决某个需求或者问题。接着,将从每一轮实
验中获取的信息融人到下一组的实验,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产生最终产品。
简而言之,创新并不是以“一步到位”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经过了实验室和
开发机构实验过程的精心“培育”。所有这类机构都有一个实验程序,但并
非所有机构都能组织起有益于创新的实验程序。
实验是一台显微镜,我们在本书中通过它来分析几种能够以迅捷而低成
本方式产生并检验新产品可行性的新技术——模拟和计算机模型制作以及组
合技术。应用这些技术的积极性部分产生于其大幅度降低边际实验成本的潜
力。然而,当这些技术被用于最大程度实现实验本身的力量时,则这些技术
除了降低成本以外,还能产生更大的研发生产力和突破性发明。反过来说,
如果这些技术不是用来实现实验本身力量的最大化,那么其应用前景就会十
分暗淡。
在另一个层面上,技术可以改变公司为顾客创造价值、对整个行业进行
改革的方式(详见本书第7章)。同样至关重要的是,当技术用于实验过程并
实现其在实验中的力量时,这些技术同时也是新技术。它们容易遭遇所有新
技术在引进到某个机构中时都会面临的安装、整合和调整适应问题。换句话
说,前景并非现实,在实验过程中也不例外。
我们将在本章首先研究一下实验本身的重要性以及对任何机构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几种提供实验潜力的新技术。我们将在这里列举“成功
案例”,以便向读者展望各种可能性。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案例十分成功
,前进的道路却并不平坦。技术整合的“景象”从来都不会“赏心悦目”。
我们将在本书第4章全面展示这一“景象”,供大家思考。什么办法行不通
是第4章的基本内容,而什么办法行得通是本书第5、6章的主题。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