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文汇原创丛书)
分類: 图书,政治,政治理论,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品牌: 易中天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806762760
·条形码:9787806762769
·包装版本:2005-0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文汇原创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是易中天先生以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汉代人物风云”系列讲座为基础,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之间的冲突,渗透,帝国体制的由来去向,改革派的命运沉浮,得失奥妙……
作者简介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年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以及《帝国的惆怅》等。去年因在央视“百家论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而为公众所熟悉,一举成为当前内地最炙手可热的学者和作家。《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品人录》等著作一纸风行。
媒体推荐书评
历史总是让人惦记,历史也从来没有走远。
本书是易中天先生以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汉代人物风云系列讲座为基础,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之间的冲突、渗透,帝国体制由来去向,改革派的命运沉浮,得失奥妙……纵横捭阖,妙趣横生,发人深思。
编辑推荐《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纵横捭阖,妙趣横生,,发人沉思。历史总是让人惦记,历史也从来没有走远。
这些鲜活的故事和生命将促使我们反省历史,反省社会,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是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
目录
明月何曾照渠沟
一 晁错之死
二 削藩其事
三 是非功过
四 晁错其人
五 历史之错
六 晁错之错
变法帮了腐败的忙
一 变法迫在眉睫
二 时势造英雄
三 针锋相对
四 事与愿违
五 成败与道德无关
六 教训所在
《水浒》四章
一 替宋江拿个主意
二 犯不着那么傻
三 晁盖遗嘱之谜
四 何不杀去东京
荒唐的正义
一 奸臣严嵩
二 混蛋嘉靖
三 滑头徐阶
四 谁是祸根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一 小人物不小
二 为谁死节
三 认死理的人
四 自掘坟墓是乾隆
五 礼失求诸野
六 土气与士气
鸦片的战争与战争的鸦片
一 弹冠相应的战败者
二 逼出来的谎话
三 一骗到底
四 谎言与高调
五 小曲好唱口难开
六 笑脸与鬼脸
七 鸦片还要吃到什么时候
非典型腐败
一 病例
二 所谓陋规
三 逼良为寇
四 高薪未必养廉
五 有监督就行吗
六 制度并不能保证一切
七 并非不治之症
好制度,坏制度
从出入两难到进退自如
千年一梦
跋:历史总是让人惦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科学创造中,个人的灵性最终淹没在对共性和规律的探求中。而艺术的创造,则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个人的灵性。
如果没有牛顿,一定会有马顿或羊顿取而代之,因为苹果总要从树上掉下来,万有引力总要被发现。
然而如果没有达·芬奇、莎士比亚和曹雪芹,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人类还能创造《蒙娜丽莎》、《哈姆雷特》和《红楼梦》这样的不朽之作。
人类文化史是由不可替代的个人灵性构成的。新的天才出现并不会使过去的大师黯然失色。就如李白的光辉不会掩盖曹雪芹的不朽,毕加索的出现不会使达·芬奇失去价值。
真正的作家艺术家的价值在于他们作品的原创性。他们的个性越是伸展自如,生命力越是自由洋溢,艺术的原创力也越是精彩飞扬。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隐患。小小鼠标把一切变得轻而易举,按按电钮使一切变得舒舒服服,趋同与一律化正在扼杀文化的生机,如马尔库塞指出的技术统治社会的“单面人”的危险不再是杞人忧天。人正在逐渐丧失最宝贵的创造力。
当我们在为建设先进文化努力的时候,文化创新自然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课题。文化原创力是文化创新的核心所在,如何发掘、发扬和保护文化原创力,如何造成一种能使文化原创力蓬勃发展的文化生态,必须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了。
我们把这套丛书命名为原创丛书,只是表明我们的一种态度,一种呼吁,一种要求和一种愿望。
我们希望文化界、出版界和读书界共同来呼唤原创作品,推动原创作品,关注原创作品。
一套丛书只是一块小小的铺路石,我们期待着从我们的背上走来新一代的大作家、大作品。
主编
文摘书摘
晁错是穿着上朝的衣服(朝衣)被杀死在刑场的。晁错的这种死法,常常使读书不细的人误以为他死得很体面。这事要怪司马迁。司马迁在为晁错作传时用了“春秋笔法”,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似乎是皇帝给晁错留面子,让他穿着朝服去死,享受了“特殊待遇”。班固就没有司马迁那么厚道,不客气地揭老底说“绐载行市”(其实司马迁也说了这话,只不过是在《吴王刘濞列传》)。绐,就是诳
骗。晁错是被骗到刑场的。奉旨前去执行命令的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中尉)陈嘉大约并没有告诉晁错朝廷要杀他,晁错也以为是叫他去开会,兴冲冲地穿了朝服就上车,结果稀里糊涂被拉到东市,腰斩了,连遗嘱也没来得及留。我们不知道,刑前有没有人向他宣读判决书。但可以肯定,晁错之死,没有经过审判,也没有给他辩护的机会。这实在可以说是“草菅人命”,而这个被“草菅”了的晁错也不是什么小人物。他是西汉初年景帝朝的大臣,官居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个什么官呢?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副总理兼监察部长。所以晁错的地位是很高的。一个高官不经审判甚至还身着朝服时就被处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事情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程度;二是对手痛恨此人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现在看来,晁错的死,两种情况都存在。先说事情的紧迫。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削藩”。晁错是一有机会就要向汉景帝鼓吹削藩的。而且,正是因为他的极力主张和一再鼓吹,景帝才最终下了削藩的决心。什么是“削藩”呢?简单地说,就是削减藩国的辖地。所谓“藩国”,就是西汉初年分封的一些王国。这些王国的君主,不是皇帝的兄弟,就是皇帝的子侄,是大汉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削藩,无疑是要剥夺他们的权力,侵犯他们的利益,这些凤子龙孙岂能心甘情愿束手就擒?所以,削藩令一下,最强大的两个王国——吴国和楚国就跳了起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联合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起兵造反,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向京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也叫“吴楚之乱”。七国兴乱,朝野震惊,舆论哗然。景帝君臣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商量对策。这时,一个名叫袁盎的人就给景帝出了个主意。袁盎说,吴楚两国,其实是没有能力造反的。他们财大气粗不假,人多势众也不假,但他们高价收买的,不过是一些见利忘义的亡命之徒,哪里成得了气候?之所以贸然造反,只因为晁错怂恿陛下削藩。因此,只要杀
……[看更多书摘]
后记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基本上是讲历史的。它和CCTV-10的《百家讲坛》多少有些瓜葛,因为部分内容在那里讲过。
众所周知,《百家讲坛》是一个学术性的栏目,尤以讲述历史见长。这类节目并不好做。做好了固然“双赢”(学术扩大了传播范围,电视提升了文化品位),做砸了却是“双输”(学术失去自身品质,电视失去广大观众)。这使得许多学者和电视台都不敢轻易涉足,他们害怕吃力不讨好,落得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然而《百家讲坛》的编导却告诉我,他们的收视率并不低,高的可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低一点也有百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