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化学,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品牌: 杨帆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51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61728735
·条形码:978756172873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配位化学》适用于化学专业读者。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配位化学(Coordination Chemistry)也称为络合物化学(ComplexChemistry),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配位化学理论的确立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随着分析技术、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配位化学目前已经渗透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并且配位化学与这些基础学科交叉,产生了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边缘学科,如有机金属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等。这些交叉学科一方面推动和发展了配位化学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其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工业、生物模拟过程、新型无机材料制备等诸多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领域。对于配合物可以从其特点作如下定义:配合物是指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围绕在它周围的一组离子或分子 所组成的化合物,包括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的电子接受体(金属原子或离子);具有了孤对电子或π键电子给予体(配位体,独立的原子或离子)。中心原子或郭子接受配体提供的电子对的数目称之为配位数。中心原子或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键称之为配位键。由于配体在空间可以有不同的取向,配合物可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配合物分子分为内界和外界两部分。内界包括中心金属原子或离子与配体结合形成的结构,外界为与内界电荷相反的离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配合物的立体结构
1—1 配位数与本合物的结构
1—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配合物的合成
2—1 概述
2—2 利用简单的加成反应合成配合物
2—3 利用取代反应合成配合物
2—4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合成配合物
2—5 利用固态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合成配合物
2—6 利用固态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合成配合物
2—7 利用内界配体的反应合成配合物
2—8 光学异构体的分离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3—1 稳定常数的表示方法
3—2 影响配合稳定性的因素
3—3 配合物的基本函数和稳定常数的处理方法
3—4 pH电位法则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3—5 电位法则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磁学性质
4—1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4—2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磁性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
5—1 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5—2 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就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第七章 多元杂多化合物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直至19世纪初,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如电镀工业中试剂的应用,放射性物质的提纯以及配位催化在石油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等促进了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1939年Pauling价键理论提出后,主、副价的概念才有了现代理论意义上的解释。对于配合物可以从其结构特点作如下定义: 配合物是指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围绕在它周围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包括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的电子接受体(金属原子或离子);具有孤对电子或Ъ 键电子的电子给予体(配位体,独立的原子或离子)。中心原子或离子接受配体提供的电子对的数目称之为配位数。中心原子或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键称为配位键。由于配体在空间可以有不同的取向,配合物可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配合物分子分为内界和外界两个部分。内界包括中心金属原子或离子与配体结合形成的结构, 外界为与内界电荷相反的离子。
文摘配合物的立体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异构现象是研究和r解配合物性质和反应的重要基础。众所周知,有机化学的发展奠基于碳的四面体结构,而配合物立体化学的建立主要依靠了钴(III)和铬(Ⅲ)配合物的八面体模型,Werner在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Werner首先认识到与中心原子键合的配体数是配位化合物的特性之一。目前,利用先进的实验方法,如X射线分析、偶极矩、磁矩、紫外及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旋光光度法、核磁共振、顺磁共振、穆斯堡尔谱等,可以确定配合物的立体结构或空间构型。实验表明,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与配合物的立体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配位数不同,配合物立体结构也不同;即使配位数相同,由于中心原子和配体种类以及相互作用不同,配合物的立体结构也可能不同。配位数不仅是一个用来对配位化合物分类的便利参数,而且,对给定的过渡金属原子组成的配合物,相同的配位数意味着它们会有相似的磁性质和电子光谱。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里讨论。这一章我们将讨论具有不同配位数的配合物中配体的几何排列引起的配合物空间构型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