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范畴史(共3卷)
分類: 图书,哲学,美学,美学理论,
品牌: 朱立元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页码:165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44029832
·条形码:978754402983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3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西方美学范畴史》(三卷本)是2001年由国家社科基金批准立项并获得资助的同名课题的结题成果。是一部理论层次较高的美学史著,也是目前国内外所能见到的比较完整、全面、系统的西方美学范畴史类著作,具有一定的开创性。第一卷为哲学基础性范畴,第二卷是审美活动和美学学科的主干范畴,第三卷是具体审美范畴,全书三卷共二十六个(组)审美范畴。《西方美学范畴史(共3卷)》以主要篇幅对每一个范畴在西方哲学史、美学史上的起源、发生以及各个时期其意义的发展、演变,结合社会思想文化语境的变化,进行历史性的梳理和勾勒,充分体现了“范畴史”的主旨。这样便以审美活动为中心,建构起了整个美学学科范畴体系的大厦,从形而上的本源到形而下的具体形态,对审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以范畴史的方式予以展开和揭示。
作者简介朱立元,1945年7月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术兼职: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97年1月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美学。著有《黑格尔美学论稿》、《接受美学导论》、《真的感悟》、《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理解与对话》、《美学与实践》、《美的感悟》、《善的感悟》等专著,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法兰克福学派美学思想论稿》、《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西方美学范畴史》(三卷本)等著作和《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美学》等教材。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
编辑推荐《西方美学范畴史(共3卷)》在方法论上,坚持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逻辑引领历史,以历史贯穿逻辑。《西方美学范畴史》(三卷本)是2001年由国家社科基金批准立项并获得资助的同名课题的结题成果。
目录
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一卷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美学范畴的选择及其尺度
第二节 什么是“范畴”
第三节 范畴和范畴理论的历史性
第四节 美学范畴:作为美学学科的范畴
第五节 从中西比较看西方美学范畴的特质
第一章 存在
第一节 存在范畴的地位与起源
第二节 柏拉图的“相”论——存在范畴的具体化
第三节 “实体(本在)”论——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
第四节 上帝与实体——中世纪的“存在”问题
第五节 实存与实体——存在论在近代的发展
第六节 “我”与此在(Dasein)——康德的存在论
第七节 黑格尔的存在论与美学
第八节 此在(Dasein)与大道(Ereignis)——海德格尔的存在观
第二章 自然
第一节 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从宇宙到“第二自然”
第二节 十七、十八世纪:自然理性与回归自然
第三节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自然向人生成
第四节 十九世纪后期以来:自然的实证与解构
第三章 自由
第一节 自由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罗马的自由观念
第三节 从中世纪至文艺复兴的自由观念
第四节 近代的自由范畴
第五节 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由范畴
第六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观
第七节 现当代的自由观
第四章 实践
第一节 实践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实践范畴
第三节 近代哲学的实践观
第四节 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范畴
第五节 马克思的实践范畴
第六节 现当代的实践范畴
第五章 感性
第一节 感性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哲学美学中的感性
第三节 近代西方哲学美学中的感性
第四节 从德国古典哲学到马克思的感性论
第五节 现当代哲学美学中的“身体”问题
第六章 理性
第一节 古希腊:理性精神之奠基
第二节 近代西方哲学美学中的理性问题
第三节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理性观
第四节 现当代哲学美学中的理性问题
第七章 经验
第一节 经验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到十六世纪:审美经验的抽象化时期
第三节 近代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审美经验的具体化时期
第四节 十九世纪至今:审美经验的本体化时期
第八章 语言
第一节 语言范畴概说
第二节 在西方思想史上的语言范畴
第三节 诗学与修辞学:语言论美学之前的语言观念与美学
第四节 现代语言论美学的先声
第五节 具有人本主义倾向的语言论美学
第六节 具有科学主义倾向的语言论美学
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二卷
小引
第一章 艺术
第一节 艺术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的艺术概念
第三节 古罗马的艺术概念
第四节 中世纪的艺术概念
第五节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范畴
第六节 十九世纪的艺术范畴
第七节 二十世纪的艺术范畴
第二章 美
第一节 美的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的美范畴
第三节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美范畴
第四节 十七、十八世纪的美范畴
第五节 德国古典美学中的美范畴
第六节 十九世纪的美范畴
第七节 二十世纪的美范畴
第三章 形式
第一节 形式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罗马:形式观念的伟大奠基
第三节 中世纪:神学框架中形式观念的融合与拓展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视野内的美与和谐
第五节 启蒙运动时期的三种形式观
第六节 德国古典主义的形式观念
第七节 十九世纪:内容美学和形式美学的对立
第八节 以形式本体论为主流的现代多元形式论
第九节 后结构主义的反形式观
第四章 情感
第一节 情感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到中世纪的情感范畴
第三节 近代情感范畴
第四节 德国古典美学中的情感范畴
第五节 十九世纪的情感范畴
第六节 现代人本主义的情感范畴
第七节 现代科学主义的情感范畴
第五章 趣味
第一节 趣味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的趣味概念
第三节 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趣味概念
第四节 英国经验主义的趣味范畴
第五节 十七、十八世纪的趣味范畴
第六节 十九世纪的趣味范畴
第七节 二十世纪的趣味范畴
第六章 和谐
第一节 和谐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罗马的和谐范畴
第三节 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和谐范畴
第四节 十七、十八世纪的和谐范畴
第五节 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和谐范畴
第六节 十九世纪的和谐范畴
第七节 二十世纪的和谐范畴
第七章 游戏
第一节 游戏范畴概说
第二节 近代游戏范畴
第三节 十九世纪的游戏范畴
第四节 二十世纪“反叛者”的游戏范畴
第五节 二十世纪存在论、解释学的游戏范畴
第六节 解构主义的游戏范畴
第八章 审美教育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的审美教育思想
第二节 中世纪到启蒙运动时期的审美教育思想
第三节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中的审美教育思想
第四节 马克思的审美教育思想及其革命性贡献
第五节 现代审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困惑
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三卷
小引
第一章 再现、表现和呈现
第一节 再现
第二节 表现
第三节 旱现
第二章 优美
第一节 优美范畴概说
第二节 近代之前的优美观念
第三节 近代的优美范畴
第四节 德国古典时期与现代的优美范畴
第三章 崇高
第一节 崇高的起源
第二节 古典崇高:作为文章的风格
第三节 近代崇高:作为美学范畴的形成
第四节 崇高范畴的展开和完善
第五节 现代及后现代的崇高:面向存在
第四章 悲剧和悲剧性
第一节 古希腊的悲剧观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观
第三节 古典主义的悲剧理论
第四节 启蒙运动时期的悲剧理论
第五节 德国古典美学的悲剧理论
第六节 唯意志主义的悲剧理论
第七节 批判现实主义的悲剧理论
第八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
第九节 心理学派的悲剧理论
第十节 现代悲剧理论
第五章 喜剧和喜剧性
第一节 喜剧和喜剧性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喜剧理论
第三节 十七、十八世纪的喜剧理论
第四节 德国古典美学的喜剧理论
第五节 十九世纪的喜剧理论
第六节 二十世纪的喜剧理论
第六章 古典与浪漫
第一节 古典和浪漫范畴概说
第二节 美学史上的古典与浪漫范畴
第三节 古典范畴的内涵
第四节 浪漫范畴的内涵
第七章 象征
第一节 象征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希腊:象征范畴的滥觞
第三节 中世纪:象征范畴的片面化
第四节 十八、十九世纪:象征范畴的特征化
第五节 二十世纪:象征范畴的多元化
第八章 丑
第一节 丑范畴概说
第二节 十九世纪之前的“丑”观念
第三节 十九世纪之后的“丑”范畴
第九章 荒诞
第一节 荒诞范畴概说
第二节 克尔凯戈尔的荒诞理论
第三节 加缪的荒诞学说
第四节 雅斯贝斯、海德格尔和萨特的荒诞思想
第十章 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第一节 现代性范畴概说
第二节 古典现代性
第三节 现代性批判
第四节 美学现代性
第五节 后现代性及其美学影响
……[看更多目录]
序言《西方美学范畴史》(三卷本)是2001年由国家社科基金批准立项并获得资助的同名课题的结题成果。四年以来,由我主持和联络,整个课题组同仁团结一致,努力工作,终于完成了研究和写作任务,使之得以如愿付梓。该书撰写基本上遵照了课题申报时的研究思路而略有微调。按照原课题的研究思路:第一卷撰写哲学基础性范畴;第二卷撰写介于哲学基础性范畴与具体审美范畴之间的中介性范畴;第三卷撰写具体审美范畴。现在的成书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框架,但是各卷范畴系统的分配、安排则有所变化,这是基于对审美活动和美学学科这两个核心基点的缜密考量而做出的慎重选择。第一卷主要研究与梳理存在,自然,自由,实践,感性,理性,经验,语言等八个哲学基础性范畴。第二卷主要研究与梳理艺术,美,形式,情感,趣味,和谐,游戏,审美教育等八个构成美学学科系统的主干范畴。它们有些有中介性,有些则没有,所以这一卷不完全是中介性范畴,但这些范畴对于美学学科而言却又是支撑学科构架的主干范畴。第三卷则着重研究与梳理再现、表现与呈现,优美,崇高,悲剧与悲剧性,喜剧与喜剧性,古典与浪漫,象征,丑,荒诞,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十个(组)具体的审美范畴。这样全书三卷共二十六个(组)审美范畴,以审美活动为中心,建构起了整个美学学科范畴体系的大厦,从形而上的本源到形而下的具体形态,对审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以范畴史的方式予以展开和揭示。
文摘本书是在《西方美学通史》(蒋孔阳、朱立元主编)基础上,从范畴角度对西方美学所做的另一种历史审视,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在逻辑范畴这一更高的理论层面所勾勒的另一部西方美学史。
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对西方美学中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做一个深入细致的历史梳理和系统的理论阐释,从而使我们能够对西方美学的发展史有一个更完整的把握和更深刻的理解。由于任何一个学科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它都是由理论表述的最基本单位——范畴——搭建而成的。因此,范畴的历史往往就是学科的历史,尽管我们不能说一座大厦的历史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砖瓦的历史,但我们相信,大厦的历史必须落实在砖瓦的历史之上。因此,美学这座大厦的历史必须落实在美学范畴的历史之上,美学范畴的历史性是美学的历史性的根基,美学的历史性最终要落实在构成美学的基本范畴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涵义上。因此,对于美学范畴的历史性把握,就是对美学自身发展史的微观把握和历史还原。那么,是哪些范畴支撑起了美学这座大厦?这些范畴作为一个系统,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什么样的层次结构?这些范畴作为“美学”范畴,它的独特性何在?这些范畴的历史性究竟如何体现?这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了我们对西方美学范畴进行历史研究的理论出发点,说到底,对美学的范畴进行历史研究——何以可能!
第一节 美学范畴的选择及其尺度
哪一些范畴是作为决定美学历史的基本范畴?必须给出一个选择的标准来,而这个标准,我们认为取决于对美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取决于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问题。我们知道,在西方美学史上,直到1750年鲍姆加登以Aestetik一词来命名、出版《Aestetik》一书来研究审美活动,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美学才诞生了。在此之后,美学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存在,其研究方法也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辨的方法,主要关心的内容也是美和艺术的本质、本源和形成条件等。但如果从整个西方美学思想史的角度来说,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丰富而复杂的。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有这样几种态度与看法:其一是涉及美和艺术问题,但把两者分开来,其美学思想并无统一的研究对象。这种态度在古希腊思想家中表现得最明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有这个倾向。在柏拉图那儿,美论说的是“美”,艺术论说的是“艺术”,美基本上不涉及艺术,艺术也基本上无关美,美与艺术是分离的。其二是涉及美和艺术问题,并把两者统一起来研究。其三是将美学的对
……[看更多书摘]